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瑗 《山西青年》2022,(3):165-167
在新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专业能力。高职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高职教育进行改革,是时代的大势所趋。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高职院校并未重视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线上教学评价方面的创新和改革。本文主要就高职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线上教学评价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促进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情况为背景,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独特性与必要性,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分析了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以期对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路径探索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年度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与国赛对接,职业院校定期举办行业标准技能大赛,这将对高职学校各专业教学改革起到深刻引领作用。新时代高职教育更需要制度创新来适应各行各业的发展,本文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为例,通过分析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技能大赛为主要实践技能教学项目,将其贯穿整个实践教学中,根据调配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改善评价方式,来探索技能大赛给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联系实际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目前普遍存在不注重平面设计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本研究从实际调研和实践教学出发,提出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其缺失,凝练和积累改革方式、方法和措施。为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艺术设计学科具有独立性和综合性,其自身的特点决定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高校必须建立完整的艺术实践体系才能提高艺术设计学科教学质量。本文从建构完整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中的条件不足和实践环节的缺失,提出完善艺术设计实践体系的必要性和艺术设计实践体系改革的方式方法,从而为建立培养有突出设计实践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利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应建立以环境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相似文献   

7.
如何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逐步构建与普通高校美术专业有所区别又能充分体现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鲜明特色的素描教学体系.是高职艺术设计类素描教学中应当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高职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应该注重在设计素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商务英语理论和实践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基于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在这方面开展研究尤为必要.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依赖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网络交流工具、交互式数字化综合训练平台或系统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商务英语理论和实践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基于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在这方面开展研究尤为必要。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依赖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网络交流工具、交互式数字化综合训练平台或系统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高旭 《山西青年》2022,(16):52-54
高职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教育实现更大突破,同时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本文对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简要分析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现状特别是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就如何优化和完善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小萍 《世纪桥》2008,(7):140-141
国内外商务英语理论和实践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基于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在这方面开展研究尤为必要。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依赖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网络交流工具、交互式数字化综合训练平台或系统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企事业单位对文秘专业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应转变高职实践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思路,有针对性地加强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探索适合培养秘书岗位专业人才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丰富的教育资源,将"概论"课的实践教学与高职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和有益尝试。只要组织得力、激励机制得当、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得益彰等,这一形式对提升高职"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晶晶 《山西青年》2023,(9):115-117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不断加强对高职教育的重视,提出在高职教育阶段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结合大湾区的发展契机,为迎合社会各个行业的需求,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培养也非常重要。“1+X”证书制度的提出,在促进艺术设计类高职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通过对教师进行“1+X”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促进专业教学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5.
搭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双融合"平台,是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在要求,从而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内容上实现融合。搭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双融合"平台,必须解决好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实践基地、保障机制等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专业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个全新的领域,不同于理工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也不同于其他文史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法律专业高职教育在产学研结合上要紧要严,教学基地建设上要全要齐,以毕业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和岗位证书所表达的实践技能设定产学研结合的定位,并以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以达到法律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从课程设置到专门性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软件建设到硬件建设,都要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努力实现基础知识和理论课程与专业实务课程的无缝对接,实施全方位、开放式、顶岗训实践教学活动,营造职业氛围。  相似文献   

17.
王婉婷 《山西青年》2022,(18):82-84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国内外高校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以“互联网+教育”及在线翻转教学的内涵与特点为切入点,探讨在线翻转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同课程教学中的设计思路及具体应用。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以电子产品为媒介进行有效学习,同时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设计并很好地衔接课程中的各个环节,使课程教学实施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为其他高校设计学类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肖辉 《党史博采》2009,(10):30-31
法律专业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个全新的领域,不同于理工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也不同于其他文史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法律专业高职教育在产学研结合上要紧要严,教学基地建设上要全要齐,以毕业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和岗位证书所表达的实践技能设定产学研结合的定位,并以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以达到法律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从课程设置到专门性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软件建设到硬件建设,都要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努力实现基础知识和理论课程与专业实务课程的“无缝对接”,实施“全方位、开放式、顶岗训”实践教学活动,营造职业氛围。  相似文献   

19.
孙淼 《山西青年》2024,(3):93-95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和文化竞争的日益加剧,高校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当前教学体系的缺陷已经开始限制学生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改革。本文提出以OBE为导向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并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着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连贯性等问题。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加强道德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为目标,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加强适应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