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杰 《创造》2004,(7):7-9
应当承认,"文化"与"产业"本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它们都各自有着自己特有的本质表述.而把"文化"与"产业"相提并论,则是人的主观作为的结果.人当然不会凭空作为.正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精神需求打开了文化消费的涌流,从而使文化的表述具有了经济学意义.于是,人们发现了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尝试着用经济眼光来看待历史文化积淀,并参照现代文化消费心理予以加工与包装,直到洞开了另一方文化产销两旺的天地,因而文化消费、文化贸易、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的出现亦是必然.  相似文献   

2.
刘彬桂 《创造》2004,(11):45-46
人人都知道云南简称"滇",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云南的历史与民族文化,其实一直都与古老的"滇"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在历史的记载上,"滇"国已经消失了23 00多年,但近51年来,从大量考古发掘的"滇文物"中,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古老的"滇"国,一直对云南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丹增 《今日民族》2004,(6):4-5,Z006,Z007,8
文化产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特别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与文化事业并列的概念提出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4.
易为进 《创造》2002,(6):7-8
应当说,“民族文化大省”的提出,既是基于云南发展战略的统筹考虑,也是应对各种外来压力作出的一种选择。竞争时代要求对各种资源力量重新定位与确认。云南有必要在自我走向上有一个比较鲜明的表示于外界,况且,凝聚力量的产生只能在某一个共通的基点上而不能是其他。因而,人们很容易注意到这个口号的中心词“民族”二字的份量。就文化说文化,非文化现象的概念大多都是针对社会微  相似文献   

5.
6.
吴武 《今日民族》2012,(12):49-51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的标志.正如《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以下简称《概说》)所总结: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团结统一,并区别于外族的一套符号和观念系统,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据.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了,这个民族也就消亡了.在曲靖市直机关工委组织读书、感悟、进步活动中再次翻开这本《概说》,并联系民族地区实际和民族宗教工作实践,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学习十八大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电影音乐为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其中的电影歌曲打破了常规的作曲手法,积极借鉴、引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和素材,创作出一大批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发展、风土人情和精神面貌的优秀作品,它是中国电影音乐向民族化道路上迈进的重要一步,所映出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不可低估。从云南少数民族电影歌曲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功能和音画结合方式等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挖掘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许青萍 《创造》2013,(6):40-41
"城镇上山",是云南正在推行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当前,云南"城镇上山"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并已日益成为走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云南"城镇上山"的意义与必要性云南"城镇上山"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是云南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云南城镇建设规划指导思想的重大调整,是云南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三  相似文献   

9.
王静 《今日民族》2011,(7):55-56
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财富,而守望这份宝贵的财富是云南民族博物馆永恒的使命。近年来,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有些民族文化已濒临灭绝。为了更好地履行民族博物馆的职责,抢救、保护和传承那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加快云南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居住着26个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以自己聪明的智慧创造出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自2004年5月换届以来,第三届理事会在省民委、省民政厅、省社科联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云南民族艺术研究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民族工作的部署和省民委的中心工作,开展民族艺术研究,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做了一些有创意、有影响的工作,为全省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民族艺术研究会是依照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开展学术活动的,具有法人实体的民间社团组织。研究会人才荟萃、藏龙卧虎,专业齐备,有的是知名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全国、全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具有五湖四海、各族各界、学术民主、灵活机动等优势和特点。只要把大家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对省民委的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对全省的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将会有巨大的推动。为了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首先就要发挥好研究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法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伟大实践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对于充分尊重、保障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权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宣传贯彻新修改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积极推进全国“四五”普法教育活动,本刊特辟“法制专题”栏目。  相似文献   

14.
穿越时空的守望——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整理出版在云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集成块”,国际上已出现“重估云南”的呼声。世界古迹基金会副总裁史达布认为:世界应该把云南看作一个博物馆;美国副国务卿芭尼·柯恩等发出《云南倡议》,认同将云南作为“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全球示范区”。这些观点的立论基础均源于丰富多彩的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而数以万计的云南各民族古籍则是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时光久远的各民族文献、碑刻和口传历史,重拾史上各民族的梦想与辉煌,抚摸各族先民共创灿烂中华文化的脉动,再次感受各族文化在交流碰撞、借鉴融合中的那份大度和睿智……民族古籍文献带给我们何止于阅读后的欣喜,更在乎震撼后的感悟。它们所包容的各民族思想积淀,同时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宝藏。多少年来,有多少代又有多少人为着培护民族文化根系,探寻民族发展源流,默默地奉献着,书就了一册册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鸿篇巨制,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亦因他们的努力而生生不息,绵延永续。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特别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与文化事业并列的概念提出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历史机遇。中共云南省委七届四次全委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云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其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要像当年抓烟草业、旅游业一样抓好文化产业。最近一年来,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实实在在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云南省文化产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云南民族博物馆荣列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之列,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喜讯,是云南4000多万各族同胞共感荣耀的盛事,令人欢欣鼓舞。对业内悉知全国博物馆情况的人来说,该馆获此殊荣绝非偶然。自1995年11月9日为配合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的喜庆气氛,正式剪彩开馆迎接四方宾客以来的13年间,这座坐落于风光旖旎的滇池畔的个性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以其开阔优美的环境,丰富独特的馆藏,博厚炫彩的陈列,文浓艺酽的氛围,科学真诚的服务, 先后接待国内外观众360余万人次,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2月21日至25日,由源生坊主办的首届"源生乡村音乐歌舞艺术节"在昆明举行,其间,还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论坛,近三百位民族民间音乐"非遗"传承人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云南"非遗"保护的经验和云南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本刊一直关注"非遗"传承问题,作为此次活动的媒体支持方,我们把活动中几位"非遗"专家和  相似文献   

18.
《今日民族》2001,(5):33-37
不打第一枪 我们赴云南访问时,原本抱着准备“受冷淡”的心理,可来云南后,每一次专区大会都有数万人参加,每一处都是鲜花与歌舞的海洋。内地自不用说,地处边疆的文山就有10多万人夹道欢迎,而蒙自专区新民县(今元阳)一个叫水卜龙的村子,竟聚集起3万多各处赶来联欢的群众……,一了解才知道解放军(包括边纵同志)事先做了极为艰苦的工作。云南情况特殊,与东南沿海等地完全不同,当时,绝大多数民族上层不同意解放军进驻边疆,各族群众也不了解共产党和解放军,心有疑虑。解放军要在保持边疆稳定的前提下顺利进驻,首先就要争取民族…  相似文献   

19.
魏美仙 《思想战线》2008,34(2):11-14
民族村寨旅游展演艺术建构是旅游场域多种力量的协商共谋,自我与他者双重视域的存在使其建构中贯穿着本地文化与游客消费文化间的紧张与互动.在本地艺术符号征用与其他艺术符号借用创造及其作为地方性文化表征的强语境性与表意性形成的去语境性间,符号选取及其意指活动的双重运作部分消解了自我与他者间内在张力,文本得以整合.  相似文献   

20.
文化模式是一种文化内在的框架或范式,蕴含着其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相互区别的关键。浙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率先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依靠精神力量特别是浙江文化独特模式的规范和激励。其中浙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三者既各具特色,又内在关联和统一,构成了具有独特性格和气质的浙江文化个性。这种独特的文化个性既是浙江文化的独特模式,也是浙江文化的精髓以及先进性所在,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