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钦读 《奋斗》2007,(7):17-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新观点、新举措中.有一个重要的闪光点,就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石。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既然社会生活可以在相对的意义上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那么社会和谐就必然包涵着社会物质生活秩序和谐与社会精神和谐两个层面。我们所要追求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奋斗》2007,(11):61-61
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大处讲,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小处说.有家庭的和谐,邻里的和谐,团体的和谐等等,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对于个人来说,这些都是外部的和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和谐,即人的心理和谐.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说其他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协助,心理和谐则主要靠“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4.
傅铁铸 《新长征》2006,(8):26-27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是一个系统概念,也是对立统一概念。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矛盾与冲突的发展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在解决矛盾中求得统一和谐的过程。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纲领.它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伦理观念的支撑。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和谐社会的整个架构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理想。”构建和谐机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而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机关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机关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邸乘光 《学习论坛》2010,26(8):14-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十七大重申的一个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历史上的和谐社会思想并不就是社会和谐的现实。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体现和结果;“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集中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根据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社会和谐,是构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6,(2):52-52
路纯在1月18日的《北京青年报》上撰文指出:近日,北京市统计局透露,“幸福感”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正式列入市统计局每年进行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调查。北京市“和谐社会指数调查报告”在2000—2004年和谐社会指数以及居民意向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北京的社会和谐程度呈现平稳提升的态势,4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4.8%,居民对北京市建设和谐社会态度积极,有54.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北京是个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幸福感调查从个人收入、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主义的特征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长鑫 《唯实》2007,(3):82-8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着一个全新的命题即“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是制度和谐的社会,是人际关系全面和谐的社会,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自身和谐的社会。要倡导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营造和谐社会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先进性的生动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各级党组织从理论到实践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张更利 《奋斗》2008,(4):23-2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靠全社会共同建设。”作为一级政府,和谐社会的建设责无旁贷。做好“民”字文章,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就能形成社会和谐人人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05,(8):44-44
万俊人在《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3期撰文.主张从政治伦理的综合视角切入“和谐社会”的主题.认为制度美德和公民美德是和谐所需的必要的政治伦理条件。只有通过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安排与台法有效地运作.社会伦理规范的合理有效的规导与协调,公民个体美德的修养与自律,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社会生活进入一种有序和谐的发展状态。这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不仅是政治的和法律的.而且还有社会伦理的和公民道德精神的。  相似文献   

13.
马莉 《新长征》2011,(10):58-59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所高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刘伟民 《奋斗》2007,(4):13-14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明确使用了“和谐文化”的新概念,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理论上的重要创新。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  相似文献   

15.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社会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是科学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构建社会和谐。所以.一定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通过科学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当人心理不和谐时就会产生不和谐的社会行为,对社会起到破坏作用。因此,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和谐便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于钦读 《奋斗》2007,(6):16-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团结统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构建党内和谐.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赵婷 《世纪桥》2009,(19):53-54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无诚信则无和谐,一个充满谎言和欺骗的社会绝不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因此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企业诚信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刘清芬 《党课》2006,(12):16-17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句话阐明了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同时也表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但他们提倡的社会和谐,是从抽象的理性出发,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现实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和谐现象之原因、机制,提出了消除不和谐的内在机制,使社会和谐理论由空想变成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超越,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