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代青年塑造自身素质的三大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信社会趋势的指向?致力思维视野的拓展?强化民族精神的铸炼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尤其是青年素质的现代化。处于新世纪之初的一代中国青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对于加速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和塑造新世纪青年素质,形成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知识结构、生活技能、自我意识、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青年必须经过一个不懈学习、实践和探索的过程。而明确在这个过程中应把握什么,如何把握,很值得探讨。坚信社会趋势的指向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时期。 农工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的一员,如何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如何才能建设成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更大贡献?这既是21世纪多党合作的需要,也是摆在农工党面前必须解决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政党的素质,关键是政党领导集体的素质。农工党的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教育面临两个矛盾: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数量和人才素质上的要求,与各级各类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在量与质上的矛盾;二是人民群众对自身及其子女追求更高层次教育,与我国教育所能满足的现状之间的矛盾。面对上述矛盾,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应该如何制订北京未来五至十五年教育发展目标呢? 建立适合需要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北京要建立现代化教育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发展教育”在推进北京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所应有的地位与作用,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北京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优势辐射全国,发挥文化教育中心城市的作用。对包括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及继续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制定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社会发展战略是关于中国怎样建成社会主义的总体设计,是关于一个生产力落后的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如何步入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对中国发展的道路、格局、目标、步骤的理论思考,是对发展动力、机遇的科学把握,它既包括对社会发展战略的缜密思索,又包括对当代中国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指导。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 21世纪,至关重要。  一、社会发展战略是目标,现代化建设是手段  社会发展战略是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总体设计和构想,是从宏观和…  相似文献   

5.
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并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部署。这一部署有何意义?如何才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提高青年一代的素质,是我国青年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共青团组织和整个青年事业的根本任务。然而,如何提高青年一代的素质?青年素质的优化过程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提出关于青年素质再造的问题,以期引起讨论并求教于青年科学研究的热心人。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应该遵循的根本理念,也是恩施自治州几十年来在发展中一直强调的发展理念。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如何继续贯彻、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既能加快发展,又能保护好生态?如何在不危及子孙后代利益前提下推动"双轮驱动"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并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的目标?本文认为,只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突破传统发展思维,充分利用生态优势,紧紧抓住绿色发展这个根本,改变传统工业化、现代化的做法,预期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8,(1)
正决胜全面小康进入倒计时,全面深化改革吹响了冲锋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全面小康。回望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启程之始,世界对于中国未来之目标充满好奇。这才有了日本首相大平正芳1979年12月6日来访时问邓小平:中国的现代化蓝图究竟是如何构想的?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邓小平回答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  相似文献   

9.
<正>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化问题一直是科学探究的世界性课题。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到底什么是现代化,至今众说纷纭。现代化是当今的世界潮流,关系到各个国家的发展与前途,涉及到中国的改革与开放政策的成败。因此,如何全面地理解和评价社会现代化?如何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不同历程?从什么角度观察中国现代化及其特色?诸如此类的问题,亟待我们去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关注县域的高质量发展与治理现代化、加快实现县域实力整体提升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如何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从而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县域力量已经成为当前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在厘清县域治理现代化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以沈阳市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作为切入点,探讨实现我国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胡新民 《政策瞭望》2012,(12):51-54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总目标,从农村发展看,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是既要让农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农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认识"两富"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以"文化乡村"为载体、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创新机制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情况下,如何迎接新经济的挑战?在改革不断深化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适应改革与发展双重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对确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武汉新经济增长带中  相似文献   

13.
<正>素质本位是教育领域相当重视的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范型模式,以学生思想品性培育为基础、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作为我国行业办学的主要形式,公安院校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属性,公安院校引入素质本位教育,是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升级发展和加快公安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深化公安院校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对于全面强化警务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优良的警察职业道  相似文献   

14.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崔玉丽 《传承》2014,(7):40-4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与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治理能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这个指标既是五年规划的核心指标,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究竟是什么样?惠及14亿全体人民的目标导向如何实现?对此,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二部分做了充分的说明。"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指标,包  相似文献   

17.
《乡音》2007,(12)
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这对于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快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对于更好地发展人民政协事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前,如何更好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如何把行动实践统一到十七大精神要求上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省政协委员、省委讲师团主任郭金平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袁文 《群众》2007,(7):68-70
我国现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社会持续进步的关键发展期。如何更好更快地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和谐地发展。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和谐发展”所涉及的各种问题相当尖锐,只有处理好这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 :机关事务工作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是整个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如何 ?服务如何 ?工作人员的素质如何 ?它直接关系到机关的形象 ,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关系到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因此 ,作为机关行政事务管理的干部职工 ,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一、要善于学习。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学习是每个干部职工的永恒主题。只有勤奋学习 ,才能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才能努力适应州…  相似文献   

20.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上的社会矛盾我们该如何认识?两类社会矛盾的理论是否把这方面的社会矛盾概括无遗?进一步思考、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