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王船山遗书的抄本 王船山先生遗书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刻印的极少,尤其是雍正、乾隆、嘉庆的刻本,更为稀少。但在这段时间里,船山的著述传布还是很广的,这主要是靠抄本来流传。据王闿运《王夫之列传》记载:乾隆、嘉庆时期,衡阳县刘介之家就手抄了数十万字的船山著述。与此同时王家的后人,以及王船山、王敔的门徒、故人也都竞相传抄。现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等单位收藏的船山著作抄本,绝大部分为乾嘉年间抄本,由此可证,清乾隆、嘉庆年间可说是王船山抄本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遗书的稿本 王船山手稿一向流传极少,王敔曾在《姜斋公行述》中说:“公……贫无书籍纸笔,多假之故人门生,书成因以授之”。可以想见,当时船山自己家中保存的手稿并不多。就是分散在故人门生家中的,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迁,天灾人祸,流传下来的也是凤毛麟角了。道光、同治年间,大量刊刻王船山遗书,曾多次搜寻船山稿本及抄本。尤其是同治年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在刊刻船山遗书时,搜集船山的稿本较多。据刘毓松在《王船山丛书校勘记自序》中说:“稿本访得者六十一种,……毓松亦在局中,专司覆按稿本”。根据这个记载,王船山的手稿本,大部分被曾国藩兄弟搞去了。他们将船山遗书刻出后,便将一些极为珍贵的手稿据为已有,并没有将稿本全部归还给原收藏者。  相似文献   

3.
云南大学图书馆庋藏中外文图书120多万册,其中线装古籍七千多种,约十六余万册.下面,就馆藏线装古籍几个方面的特色,作一个简要的介绍.明刻本 馆藏古籍善本书中,明代刻本达二百余种,大部分是嘉靖、万历时期的刻本.这些明刻本中,有内府本、国子监本、藩府本、书院本、著名坊刻本和家刻本,其中不少是历代版本学家、藏书家所称道的精品,当时有名的刻书家黄省曾、朱厚煜、吴勉学、顾春、游居敬、许自昌、吴琯、陈仁锡、马元调、胡文焕、闵齐级、毛晋等人所刻书均有收藏.其中,正统本《建宁诗选》、成化本《褒崇礼乐图》、嘉靖本《唐氏道书五种》、万历本《琴谱合壁》、《青莲舫琴雅》、《佩觹)》、《洪武正韵篆书》,崇祯本《媚幽阁文娱》、《高子遗书》以及《晋书诠要》、《酒颠补》、《姑苏杂咏》等都是孤本或罕见的珍本.朱墨套印本是明代刻书的一个特色,藏书家注重套印本的收藏,曾经成为一时风气,有的收藏竟达百种之多.但留存至今的朱墨套印本已不多见,我馆收藏的《春秋左传》、《海防图论》、《老子道德真经》等书,就是朱墨套印,甚至是多色套印的,从中可窥见我国古代印刷技术的状况,并可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师立华  赵根然 《传承》2010,(10):40-42
在山东东营市广饶县收藏着1920年8月出版的我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这看似平常的一本书,却被称为"国宝",它的保存与流传,经历了世纪的风风雨雨。1975年1月,全国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找到  相似文献   

5.
刊有明弘治甲寅(1494年)庸愚子“序”、嘉靖壬午(1522年)修髯子“引”的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三国演义》最早的刻本。据庸愚子“序”中所言,在嘉靖本之前,《三国演义》的流传仅仅是“士君子之好事者,争棚誊录,以便观览”。而嘉靖本一俟问世,各种各样的刊刻本便随后充滥于朝野。据郑振铎先生所考,仅明刊本就不下二、三十种之多(见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三国志演  相似文献   

6.
裘樟松  叶军 《今日浙江》2002,(10):42-43
《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馆纂修,经10年完成的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内容浩繁,具有整理和保存乾隆以  相似文献   

7.
一、官修通志康熙《云南通专》是书凡三十卷,首一卷。题范承勳等修,吴自肃、丁(?)纂。其《凡例》曰:“《云南通志》修于癸亥年(公元一六八三年),彼时秩序恢复(平定吴三桂反清乱事)未久,文献残缺,虽纂未全,但钞未刻,令特广为搜罗,细加核定”。范承勳、王继文二序亦谓:癸亥旧本,仅袭旧文,据摭近事,遵部限而上之,未及精详,尚多缺略,乃续为纂修。则此为续修之本,以康熙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具题进呈,(见本书卷首),次年雕版。按:鄂尔泰咨覆安南国王书曰:“滇省《通志》,于康熙二十二年奉旨纂修,前督部院蔡(毓荣)纂成单本,具题送部,康熙三十年,前督部院范(承勳)更加考定刊刻,已久颁行”,(见《故宫史料旬刊》第二期。)即谓此书。惟《四库提要·地理类》谓:康熙  相似文献   

8.
正湖州道场山万寿禅寺藏有清乾隆版《大藏经》,虽不完整,但数量巨大,有五六千卷之多,存放在该寺藏经阁,为镇寺之宝。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发现之一。《大藏经》是佛教及其相关文化的一部大丛书,实际上就是佛教的"百科全书"。汉文《大藏经》包罗宏富,它不仅是佛教信徒研究佛学的重要典籍,同时也是一般学者研究古代东方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资料。乾隆版《大藏经》又名《清藏》,因其每函首册刻有雕龙牌记,故亦称《龙藏》,清弘昼、释超盛等编。清雍正十一  相似文献   

9.
唐坚:1963年生于青岛,北京职业画家。师从王明明。作品多次应邀参加海内外及东南亚等国举行的大型画展,获得良好评价,并被故宫博物院及多家海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18岁开始出版连环画《大泽乡起义》后又出版了《袖里乾坤》《呼延庆》《杨贵妃》及刊物插图等。2004年建立个人网站“唐坚画室”。2005年应故宫博物院之邀参加故宫博物院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举办的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首届中国当代名家收藏展》。2005年12幅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编的《中国当代美术全集花鸟卷》,其中双虎作品《风雪恋歌》被选为花鸟卷2的封套封面。2005年应美国联合国总部中华文化艺术展组委会、美国世界传统文化科学院、世界艺术家协会之邀参加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中国名家书画展》。出版有《唐坚工笔动物作品选》《工笔狮虎豹画法》《唐坚画猛兽》《工笔小狮虎豹画法》等。  相似文献   

10.
一、《高山流水》此曲最初刊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和秘谱》。本来只有一段,到唐代时分为二同曲,宋代又分为《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广陵散》传自隋朝,辗转流传于后。“广陵”,即流传于广陵地区(今江苏扬州)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该曲描写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潜心苦练、身怀绝技的琴师,潜入宫中替父报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画里乾坤     
书画的收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展观古代书画,可见多有题跋或钤有鉴藏者收藏印,宫廷内府流传有序的名作上尤多,收藏印可多达几十枚,题跋多为藏者对所藏书画的评鉴,或细述收藏过程,或赋诗以记。清代山水大家"四王"之一王翚《仿燕文贵江岸图卷》卷尾有清代道光年间云松跋写道:"连日邀汪艺梅芑生二君子从观宋拓阁帖数种适有客携示王仿燕文贵江岸图卷一见使人色飞欣然购得……"可见古代文人多喜鉴藏书画并以邀友同观为雅事。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8)
<正>盂兰盆"救倒悬""解痛苦"之义。此节日起源于《盂兰盆经》中所载佛弟子目犍连报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于是有"盂兰盆节"的流传。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者,传说是梁武帝,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  相似文献   

13.
张志广 《乡音》2014,(6):19-19
望都县 ,史称庆都县,尧母故里,千年古县,有关尧母、尧帝的史料正史野史均有记载。帝尧盛德与尧母遗风千载流传。《艺文类聚》卷十《符命部》引《春秋合成图》曰:“尧母庆都,出观三河,奄然阴风,赤龙与庆都合.生尧。”望都是尧母庆都出生地、居所、陵寝,也是帝尧出生地,历史上有尧母陵、尧母庙、  相似文献   

14.
我从小时喜欢书籍,由小人书,连环画开始,边读边藏,到参加工作那年搬家时,生活用品倒没有多少,我视如命根根的那两大木箱藏书,引得上下左右议论纷纷,咂舌咂嘴。经过近10年的苦心经营,我终于为自己营造起一间书屋:10平方米的卧室,三面环墙立着五层墨绿色的木质书架,按不同类别堆码着2000余册书籍。我的藏书以国内外文学名著为首。木架的正中,放着一套精装的《史记》。提到收藏《史记》,还有一段趣事呢。我对《史记》的神往,始于70年代,当时有一部记录片:尼克松访问中国时,毛泽东主席送给这位美国总统一套《史记》,影片解说词中称《史记》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历史著作。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的一个特写的近景,"史记"二字占据了整个画面,《史记》从此也深深刻在我心中。  相似文献   

15.
大理三十七部盟誓碑又称石城会盟碑。曾没入土中,康熙十八年(1679)在曲靖城出土,先置于城北门外武侯祠,喻怀信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将碑移置至城内奎阁壁间。曲靖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校长平彝谢显琳(瑯书)关心文物,为保存传扬,于1939年将此碑及爨宝子碑移全今曲靖一中内,并建碑亭妥为保护。解放后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无撰文书丹姓名,其文朴质,书法流利。叶昌职《语石》卷二称:“精采飞动”,“虽荒裔之士,书法亦妙入能品。”此碑不仅书法有唐人遗风,且为有关大理史事的重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西北部之阿坝藏族自治州,有理县位于其东。在理县县治杂谷脑镇西侧之扑头梁子崖壁,于隋开皇九年及唐开元十五年镌有摩崖碑各一。隋碑经前人命名为《隋会州通道记》。碑文为行书,字大约径寸,凡十一行。首行“通道记”之“通”字低格。余九行凡十五字至十八字不等,第六行“之”字下空格,故第七行“天恩”字为抬写。末行仅四字。“廿”字约齐于前行“大隋”二字间。此摩崖碑实际面积,长约六十公分,阔不及四十公分。其文云:  相似文献   

17.
文颖,字叔良,汉末魏初南阳人,曾为甘陵府丞。文颖著作有《移零陵文》、《汉书注》,惜皆不传。文颖《汉书注》在人文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向为学者所重视。清朝末年杨守敬曾经辑佚此书,惜今已亡佚;民国时期彭仲铎、岑仲勉也一度整理此书,但均未得以流传。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没有得以保存的情况下,对文颖《汉书注》进行辑佚研究,将30余条为颜所袭或为颜所删注或文注而归于他人名下的注释归还文颖,探讨文颖注的价值特点。  相似文献   

18.
《统一抗战》是1938年在成都出版、发行的一份杂志,16开本,每期24页,编辑为赵有涛、王先嘉,社址设在成都大红土地庙里仁巷4号。我所见到的为第一卷第二、三期合刊,出版日期为民国廿七年(1938年)8月1日。这本《统一抗战》,虽然篇幅不多,印刷、装帧不算精美,但内容却很丰富。封面刊载的木刻,其作者王大化是秧歌剧《兄妹开荒》的剧作者和最先演出者之一。正文刊有文章共19篇,有车耀先《几个口号的认识》、建符《精诚团结与国民参政会》、朱若华《抗战与国际宣传》、傅无双《抗战建国与经济政治文化的总法则》、刘介吾《一切问…  相似文献   

19.
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学者称鹤山先生,谥曰文靖,后称魏文靖公。南宋邛州蒲江(今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人。其易学著作有《周易集义》六十四卷、《周易要义》十卷。此外,还有《易举隅》、《观物经世说》(已佚)。《周易集义》又名《易集义》、《大易集义》,系魏了翁裒萃周、程、张、邵、杨、游、胡、二朱、二吕诸儒易说而成,成书宋末,清《四库全书》未收入。本文从该书的成书、刊刻、流传以及今存善本现状进行逐一考察,以求恢复该书原貌。  相似文献   

20.
是书为赵吕甫校释,社会科学出版社印行。据校者自序,他是经过三十多年研究,稿凡三易才完成的。乃向达《蛮书校注》后,又一部系统研究云南地方史的著作。其书除了刊校樊书原文因流传过久而出现的错讹字外,还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对以前没有落实的山川郡国,也作了充分考订,读后令人感到很可喜。不过任何一部学术著作,都不会绝对完美无缺,《校释》当然也不例外,有其成就的一面,也有其错误的一面。我因各方面的关系,经常出入于西昌、雅安地区,对这一带的情形,比较熟悉。所以看了这书之后,感到其中有些解说与实际情况和地理沿革有出入,兹将这些出入之处,分述如下: (1)《校释》22页说:“台登,向达《校注》卷一页16云:据《嘉庆一统志》台登即冤宁县……向氏末举《一统志》卷数,今遍检《一统志》,并无此段文字,疑向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