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长教育素质对独生子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9年,中国政府为了有效控制全国人口的增长,开始提倡和实行以“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19年过去了,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终身没有兄弟姐妹的新一代独生子女。据统计,1995年末,全国领证的独生子女人数已达到4906万人。~①从80年代初期开始,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其中最大量的是关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和家庭背景的研究。一部分研究着眼于探讨独生子女所具有的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另一部分研究着眼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内部结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主》2021,(7)
正【提案背景】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成为社会主力家庭时代的到来,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独生子女因工作在外地、国外或生活方式及消费价值观与老人存在较大差异等原因,与老人不一同居住,不方便或无能力照顾父母,空巢老人年龄趋于低龄化,这类群体日益庞大,他们的失落感、无助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研究报告(摘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关于研究目的和方法的说明一、研究目的 根据1996年人口数据表(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制)显示:1995年,中国3.2亿个家庭中,有20.72%为独生子女家庭。一代独生子女的发展和教育不仅引起国内教育界,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其人格发展及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但过去国内研究较少,未能较明确地提出关于人格发展现状及其教育的结论。为此,1996年本  相似文献   

4.
从1979年我国实行“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就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口群体出现在我国社会之中。据统计,1994年,全国独生子女人数就已达到4676万人。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人数估计已超过5000万人。当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一下子从我国大地上涌现出来时,马上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政策所造就的这一代特殊儿童能否正常地、健康地、顺利地发展和成长上。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一焦点所涉及的就是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化过程及其后果的问题。 早在独生子女生育政策实施之初,就有人提醒:“独生子女有诸多毛病”;也有人担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大众传媒"这一因素入手,以大规模调查所获数据为基础,分析这一外在的社会环境对独生子女这一特定人口群体社会化的作用和影响情况,并对大众传媒这一外在环境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影响的异同进行比较,探讨大众传媒对独生子女社会化过程是否起到了独特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赵荣 《学理论》2012,(17):82-83
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大多数对子女过于宠爱、迁就,这就导致了独生子女群体自理能力较差,而且相对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甚至常常出现偏差行为.针对独生子女表现出的不同心理和行为问题,社会工作者采用最多的介入模式是结构式家庭治疗法和联合家庭治疗法,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生育政簸:稳还是调自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数量控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年轻劳动力短缺问题与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等问题日益显现,与控制人口的目标不可兼得。中国人口正处在又一个十字路口,现行生育政策是否应该调整、何时调整以及如何调整,是目前敏感而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与特点叶松庆据1996年人口数据表明:中国有32亿个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占207%。独生子女已有6630万,其中有近700万已进入青年期。他们的升学、就业问题摆上了社会的重要议事日程。随着独生子女入大学高峰期的迫近,在...  相似文献   

9.
调查数据显示独生子女在适当恋爱年龄、适当结婚年龄等方面的认知观念上与非独生子女并无显著差异,但在恋爱行为上却比非独生子女更早进入恋爱,这既与独生子女群体报告的父母准许的恋爱年龄较晚相悖,更与独生子女群体自身判断的适当恋爱年龄相悖——提前了2-3年。本研究提出并运用"同辈亲密关系补偿理论"对这一悖论给予了相关解释,并分析了这种同辈亲密关系在量、质、功能上的特征,最后对如何预防独生子女青少年过早恋爱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6)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面对当前高职院校90后独生子女的主体,家庭教育缺失使得教育又面临了复杂的问题和任务。通过实际探讨教育缺失的原因,来共同帮助学校和家庭想出对策,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独生子女的人格是否健康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幸福,更关系着国家的长远发展。本文从健康人格的内涵出发,着重探究了独生子女健康人格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人格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了培养健康人格的策略,即改善独生子女心态,使独生子女正确地接纳自我;改善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提升抗挫折能力;改善学校教育环境,注重人文教育及道德品格的培养;改善社会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2.
独生子女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为显著的人口特征之一,独生子女的发展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焦点。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针对在调查时点处于10-15岁的"90后"青少年样本,借助传统的多元控制回归和倾向值匹配两种方法,研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交能力上的差别。社交能力通过青少年的主观感受和实际社交行为两个维度来测量。分析结果一致显示:在个人特征、家庭状况、地区等背景都相似的条件下,独生子女表现出社交上的"心理优势",即主观上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更强;但在实际的社交行为中,相似背景下的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朱晓进 《民主》2013,(8):28-29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巨大。以江苏为例,人口流动非常频繁,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2011年年末,江苏常住人口总量为7899万人,流动人口约占22.6%,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家庭是城乡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进江苏省委会在江苏调研时表明,  相似文献   

14.
考察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利益矛盾日益凸显,不和谐因素增多。最为突出的是,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一小部分社会成员成为高收入群体,数量庞大的贫困群体仍然存在,两个群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差距日益悬殊。在我们国家有了相当多的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他们住豪宅、开名车,生活富裕阔绰。与此同时,还有2300多万的农村人口处于贫困状态,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在城市里也出现了庞大的贫困群体,许多人下岗、看不起病,基本的生活难  相似文献   

15.
韩莉 《学理论》2012,(30):58-5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加强以及人们婚恋观念的变化,离婚率不断上升,与之相伴的单亲子女的数量也急骤增多,单亲子女的品德、行为问题也在增多,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予以正确的品德教育,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就此阐述单亲子女的品德、行为现状,探析问题成因,并分别从单亲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围绕单亲家庭子女品德教育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极为庞大,研究农村老年群体养老生活状况尤为重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更是如此.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老年群体养老生活状况,努力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8,(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直接导致了我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加,留守儿童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以湘西吉首市马颈坳镇的留守儿童为典型,以了解本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并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陆阳  杜桂娥 《学理论》2012,(23):53-54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条件的提高,有这样一类群体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他们就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些孩子由于家长入狱,以致存在监护缺失、贫困、失学、被歧视、边缘化等现象,这些已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影响到服刑人员的改造效果。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一是解决家庭教育;二是解决学校教育;解决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主要结论是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儿童入学年龄早于其他子女性别结构的家庭;农村家庭在儿童入学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偏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性别偏好;子女性别结构影响着家庭教育投资的量;在教育投资选择上,其选择标准除择优外,还有择小择男倾向;单一性别子女结构的家庭倾向于进行额外投资为子女求得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靳小怡  董一彤  杜巍 《青年研究》2023,(2):14-27+94
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相关数据,分析同胞数量和结构对现阶段中国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教育投入在不同个体以及家庭存在明显不同。同胞数量对各项家庭教育投入均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且在不同个体及不同家庭存在明显差异。在二孩家庭中,同胞结构对各项家庭教育投入具有显著影响,与有长姐的儿童相比,有年龄接近哥哥的儿童得到的金钱投入明显更少;但有年龄接近弟弟的儿童,得到的时间投入明显更多,“长姐效应”没有得到验证。对多子女家庭、尤其是二孩家庭的教育投入状况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家庭内部的教育资源分配特征及教育投入的代内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