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在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大众文化、西方文化、网络文化等的影响,传统文化在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中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和缺失。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塑造中职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中职学生民族品格、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的价值,通过培养现代中专生的传统文化自豪感,实现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创新,完善课程设置结构、加强人文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等途径促进其价值的实现,使得传统文化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前人智慧的积淀,对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受到部分学校的冷落,并且在把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内容、方法上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本文立足于京口区10所小学的调查研究,发现了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与时俱进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3.
黄群  乔秋敏  宋士华 《学理论》2012,(35):168-169,212
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前的高校教育,借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值得不断探寻。古老书院千余年发展积淀历程中所承载的文化精华,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品性修为,与现代大学的教学目标一脉相承。古代书院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和教学精神等等对于现代高校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更好地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提升高中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实现高中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性、时代性和增值性等特点进行了论述,明确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5.
张泽宇 《学理论》2010,(23):204-2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之中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这一融入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讲授该课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贯穿、渗透、突出、对比等方式,使学生真正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之,高校"思政课"不断探索把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出现许多问题。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各门课程做好衔接,解决学生知识零散和不系统等问题;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抓住一切机会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知识;开展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理解;合力推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建设,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并产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法律文化在法律制度变迁中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现代法治文化相悖离。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形成过程中,东方独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起了决定性作用。重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以及"规则性道德"与"德性道德"关系是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换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加入W TO,加速了我国融入世界文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面对西方文化经济的强势地位,要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在融合中体现其特征与优势,必须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适应性,认真研究并处理好教育决策与行政决策、决策权与决策知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1)
剖析高职大学生对于工业文化的不自信原因:受中国传统封建士大夫"学而优则仕"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观念的影响;受农耕文化和小商品经济文化的影响;受外来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提出工业文化自信建构的具体路径:主动融入所在城市地方历史文化中;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力推动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4)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培育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本文从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入手,主要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文化生命力的现代价值以及培育传统文化的措施。旨在探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继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培育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冲突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和动力。现代性是全球化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全球化则是现代性不断复制和扩张的结果。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实质上是现代性的矛盾与冲突,并且正在实现由现代性的外在矛盾到现代性的一元化诉求与多元化发展之间内在矛盾的转变。在当代社会,现代性的文化诉求已经以各种方式融入到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民众日常生活中,并且与改革开放以来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以及现代社会理念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2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历史记忆与精神寄托,是中华文明的具体反映,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精华;校园文化是在校园这一客体环境中由校园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本着向上、向善原则共同创造和逐渐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正确开发和利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对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知识来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英语教学,特别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尤其重要,第一要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欣赏英语谚语;第二要对比中西方的传统,了解文化的内涵;最后,积累西方日常习惯用语.  相似文献   

14.
王卫红  卢政 《学理论》2009,(17):160-161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党提出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为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定位和走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我们应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思想的指导下,处理好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坚持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相似文献   

15.
邹庆国 《学理论》2008,(4):54-56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有许多闪光之处,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仍有积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分割,绝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要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同时传统文也需要在时代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魏涛 《学理论》2013,(24):275-277
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日渐成为举国上下的最强音。中国梦既是民族、人民的梦,更是每一个关乎国家发展未来希望的当代大学生的梦。将中国梦融入到大学教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之中,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摆脱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困境,有效实现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良的现实需要。借由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教学内容上增加实现梦想的促动案例,教学引导上的可能与现实的密切结合,将中国梦以崭新的、更加切合学生实际的模式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之中,将会对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效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与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并早年受到中国文化教育的熏陶,其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极为突出,并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起来,并且不断创新,进而形成属于日本本国风格的包装设计,故而具有很好的研究与参考价值。反观中国,包装设计文化进展的速度相对日本则慢了很多,在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上也略有不足。传统文化元素是创作的原动力,设计出具有本国特色的包装也是设计师们努力的方向。通过研究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在软饮料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从中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红色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地方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有:以老师为主体,凝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地方红色资源成果,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传授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贴近"的实践教学新路径,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地方红色资源的魅力;师生共同探讨,将教材中重点内容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3)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它可以提升境界,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文化凝聚力,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资源非常丰富,主要从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在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工科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依托传统文化推进工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博 《学理论》2014,(8):41-42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之一。通过历史与现代思想的碰撞,去伪存真,揭示了中庸思想的真正含义;立足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生态社会,对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和中国梦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