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调解》2007,(1):21-22
(接上期)2、关于美国的假释制度。假释是对在监狱或看守所服刑的罪犯给以有条件释放的一种刑罚适用方法。通常,罪犯必须在监狱服刑一段时间,然后在有一定监督的条件下转到社区。缓刑和假释的主要区别是:假释人员需要在监狱服刑一定的时间,而缓刑人员则一般未进入监狱。缓刑和假释人员的共同特点是:(1)他们都实施了犯罪;(2)他们的犯罪都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2.
<正> 缓刑制度和假释制度是我国刑罚具体运用的两项重要制度。在当前,进一步加强这两项制度的适用,对于促进罪犯的教育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早在一九五二年公布的《惩治贪污条例》中就规定了缓刑制度,尔后又在一九五四年的《劳动改造条例》中对假释制度作了明确规定,特别是一九七九年颁布的我国现行刑法,对缓刑和假释制度作了更为科学和完备的规定。这就为适用缓刑和假释制度,有效地教育改造罪犯,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70罪犯假释及其适用条件是什么?问:现在开展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矫正对象中,包括假释人员。请问,什么是假释,罪犯假释有哪些条件。(江苏周媛元)答:假释是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中普遍规定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它是作为对服刑期间表现较好的在押罪犯附条件地提前释放,使其重新回归社  相似文献   

4.
<正> 缓刑与假释是两种不同的刑罚执行制度。所谓缓刑,就是判处一定刑罚而附条件的不执行的制度。所谓假释,就是对在执行刑罚中的罪犯,如有悔改表现,就将其附条件地提前释放的制度。一、缓刑  相似文献   

5.
本文案例启示:对于在缓刑、假释考验期内严重违法,但不构罪的行为应当严格执行《刑法》第77条、第86条的规定,撤销缓刑、假释,执行原判刑罚,不得单独或并列适用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刑法中“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致再危害社会”是适用缓刑和假释的实质条件,如何判定行为人“不致再危害社会”就成为核心问题。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对此的认定存在衡量因子简单,推断精度不足的问题,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理论,在对犯罪分子进行再犯预测时,开展人格调查,通过科学设定调查对象、调查途径、调查方法等,提高再犯预测的准确度,降低适用缓刑和假释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来 信我表弟去年因盗窃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3年 ,缓刑 4年。现在我表弟打算结婚 ,不知是否允许 ?读者 :王某复 信你提出的问题 ,实际上涉及到监外罪犯要求结婚法律上可否允许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徒刑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罪犯的恋爱与结婚问题的联合批复》规定 :“被判处徒刑缓刑和假释的罪犯 ,在缓刑或者假释期间 ,他们的恋爱与结婚问题 ,只要符合婚姻法规定的条件 ,是可以允许的 ,不必经过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审查批准。”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 ,除了保外就医罪犯要求结婚不能允许之外 ,其他…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罪犯王某在假释考验期内被发现有漏罪,法院对漏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请问: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重庆读者徐青徐青同志:我国刑法中的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将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制度。依照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数罪并罚。此规定说明,其一,只要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有漏罪,表明该罪犯不具有悔改表现,应当撤销其假释。撤销假释意味着必须…  相似文献   

9.
保护观察制度与缓刑、假释的考察监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国刑法上的保护观察制度与我国刑法中缓刑、假释之考察监督具有一些相似之处。本文介绍了保护观察制度 ,对其与我国刑法上缓刑、假释中的考察监督进行了比较探讨 ,指出我国缓刑、假释之考察监督的缺陷 ,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八)》对缓刑适用条件作了一定程度的细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没有对缓刑的裁量适用条件进行类型化、缓刑的强制适用条件过于绝对化、缓刑的禁止适用条件范围太小、没有规定适用缓刑的程序条件等。因此,刑法应对缓刑适用条件作进一步细化,以类型化的方式补充缓刑的裁量适用条件,完善缓刑的强制适用条件的规定方式,扩大缓刑的禁止适用条件的范围,增设缓刑适用的程序条件。  相似文献   

11.
论假释     
(一)假释是对被判处自由刑的犯人,在执行一定时期的刑罚之后,予以附条件提前释放出狱的刑罚制度。假释制度与缓刑制度一样,是资产阶级刑罚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成为近代刑法的特征之一。缓刑是为了补救短期自由刑之流弊,假释是为了补救长期自由刑之缺陷。资产阶级刑法学者一般认为,假释的意义,一是判处长期徒刑的犯人,尤其是无期徒刑的犯人,身陷囹圄,前途渺茫,易自暴自弃,而假释制度,可给予他们提前出狱复归社会的希望,鞭策其积极向上,改恶从善。二是刑罚目的为改造罪犯,经过一定时期的执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非监禁刑(包括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等)和自由刑监外执行(包括保外就医和假释),是法律性质不同的刑种和刑罚执行方式。当前非监禁刑和自由刑监外执行是现代刑罚制度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不少国家,非监禁刑已经替代了部分短期自由刑;自由刑监外执行特别是假释的广泛适用,  相似文献   

13.
刘强 《中国司法》2013,(9):62-65
笔者最近对我国台湾地区的缓刑假释管理制度进行了短期调研,包括与法务部保护司有关领导的座谈,在学术研讨会上听取台湾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对该项制度的研究和介绍,到新竹地方法院检察署观护站进行实地考察和座谈,有很大收获。笔者认为,我国台湾地区的缓刑假释管理制度对我国内地目前开展的社区矫正有较大的借鉴作用,下面将台湾缓刑假释管理制度中的一些特色加以介绍与说明。  相似文献   

14.
缓刑适用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法条文规定的缓刑条件比较原则、审判人员自由裁量空间过大、职务犯罪适用缓刑偏多、缓刑监督考察流于形式等问题,制约了缓刑效用的充分发挥。解决缓刑适用中存在的不足,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具体规定缓刑条件,调整不同类型犯罪缓刑适用比例失衡的现状,创制新的刑种以缓解缓刑适用压力等,应当是缓刑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社区矫正社会调查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绍寒 《中国司法》2012,(10):82-88
社区矫正社会调查程序是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出具调查评估报告的活动①。该程序于2003年提出并开始试点,2009年推广至全国试行。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缓刑和假释的条件进行了修改,规定人民法院应将"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王国达 《法制与社会》2012,(24):171-172
假释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刑罚执行制度,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的假释制度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理论上,假释的价值取向是防卫社会和保障罪犯权利的平衡,是罪犯的一项权利.在假释的适用条件方面,我国还存在很多的缺陷.通过分析其原因,比较国外的一些关于假释适用条件的规定,从完善理论缺陷,改变价值观念,完善前提条件,取消对象限制,增加法定假释,完善实质条件等方面着手,完善我国假释的适用条件,实现我国假释制度的广泛适用.  相似文献   

17.
一、刑法第七十二条存在的弊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第一款规定的是关于缓刑适用的对象、条件的规定。适用缓刑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特定犯罪分子;二是所  相似文献   

18.
针对犯罪圈扩大、平均缓刑率与假释率相对较低等原因造成的刑罚成本增加、短期监禁刑负面影响扩大等问题,应当在扩大缓刑适用范围的同时,增设混合缓刑,给予符合缓刑实质条件但未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第二次机会,允许其在被关押一段时间后向原审法院申请缓刑。混合缓刑在本质上是介于全部缓刑与全部执行之间的中间制度,在实现特殊预防目的、降低司法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9.
关于对暴力性犯罪适用假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婷 《政法学刊》2002,19(4):94-96
假释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是刑法现代化的一种表现,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产物。修订后的刑法对假释条件的新规定,主要体现在对假释适用对象范围的限制,是适用假释的消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完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行政与法》2006,(4):63-64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是我国刑法中一种特定的刑罚处罚方法。在列举、分析其与主刑在适用数罪并罚、缓刑、假释等刑罚制度时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协调情形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刑法的相关条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