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永胜 《学理论》2012,(29):51-52
朱子论佛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朱子语类.释氏》篇中,朱子早年虽然有学佛的经历,佛学对其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看,朱子是反佛的,其反佛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朱子认为佛教之说多是世人附会老庄之学而成的,新意甚少;二是朱子认为佛教入华以后脱离了它的本旨;三是释氏的空把一切都空掉了,变成了纯粹的虚无,佛言空,儒言实;四是佛教败坏了人伦纲常。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6)
儒家的心性论要旨在于天人合一,而禅宗慧能的心性论则在于顿悟成佛,儒家和禅宗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其相通之处。二者都是指向对生命的关怀,对生命本体的追求,也同样都是通过对心性论的探讨和体系的建立作为实现其要旨的途径,但禅宗和儒家之间的区别则在于儒家自始至终不忘记对整个人文社会的关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王阳明在鉴于禅宗心性论来重建儒家心性论的同时仍然坚守作为一个儒者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何华顺 《学理论》2010,(15):133-135
作为舶来文化,马克思主义要融入中国文化,并且内化于广大群众,在客观上必然要与中国本土文化产生碰撞,直至融合,乃至产生合力。儒道佛在其产生或传入时就注重与民本相结合,化大众于无形之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儒道佛,都是实践的产物,都具有大众实践的逻辑。着重探讨儒道佛大众化和三教合流的历史经验,阐释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彭苏 《各界》2013,(1):14-18
一个人的一生,做完三件事就可以回去了。哪三件——自欺,欺人,被人欺。南怀瑾曾经这样感慨。  相似文献   

5.
张载的<诗经>学体现出"心性义理"的价值取向,通过解读<诗经>来获得"治心途径和天地之道".作为理学家,探讨"理"或"天理"的特点,指出"理"或"天理"的普遍性、根本性、伦理性,乃是张载<诗经>学思想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
早期儒法治国思想融合的轨迹与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产生于春秋战国列国纷争时代的儒法治国思想虽然有诸多歧异 ,但是随着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 ,二者相同和互补的一面受到重视 ,中经数代人的努力 ,终于实现了在皇权下的融合。其融合有迹可循 :荀子开其端 ,汉初政治家与学者继其后 ,董仲舒、汉武帝竟其绪。儒法治国理念的融合并获得统治地位 ,是封建统治阶级治国思想日趋成熟的表现 ,它不仅为此后数千年中国封建政治治理提供了基本模式 ,使封建统治者能更好地应对治乱相循的政治现实 ,而且也使得封建政治走上伦常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5)
历代儒家大师都非常重视对人性和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探讨,这些观点有:心理发展之人性发展的观点,生物与精神文化和谐并存的发展观,心理毕生发展观,这些观点互为支持,相互论证着,能相传至今,必有它存在的道理,而且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启示意义。为了建构中国化的本土心理学以及适应当代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必须对这些文化宝藏进行挖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2)
佛学思想博大精深,"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在佛学义理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心性即心之本性,心有清净分、染污分,而佛学中转染成净的践履思想使佛教心性本净说成为佛教思想的主流。谢灵运的一生,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其山水诗的创作中,包含有丰富的佛学思想,这从谢灵运诗歌的意象、韵、律、味等方面便可显现。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人本思想及其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契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巧凤 《理论探讨》2004,(3):126-128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重大变革是从重视对物的管理转到重视对人的管理,人的因素被凸现出来。孔子的人本思想中有可批判吸取的丰富养料,它必将为21世纪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0.
八百年前朱熹与陈同甫关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论战 ,历来被称为“王霸义利”之辩。作者从这场论战中看到了社会历史存在的不同心性理论。本文认为 ,规定历史本质的不是物的存在 ,不是政治、法律、制度 ,而是人心人性 ;并认为要想达到国运昌盛亨通 ,应该培育涵养纯正厚重的人心人性 ;只追求目的工具合理性 ,忽视价值合理性 ,以浅薄的功利目的调动整个社会进行物欲竞争 ,是非常危险的  相似文献   

11.
余鹂文 《学理论》2010,(13):63-63
"天人合一"是中国先哲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文化之"潜质"。"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日益受到重视。儒、道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两道中坚力量,对"天人合一"各有其独到的见解。通过解析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对于"天人合一"的不同见地,我们能更进一步地理解把握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原动力"——"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教育的社会作用,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道德教育的 基本方法,并就其现实的意义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德治思想是儒家学派最基本的主张,是儒家文化中的核心和精髓。儒家思想认为,德治较于法治更重视和谐、主动,通过道德的力量感化和教育人是教育的高级境界。儒家德治思想包含了"为政以德"、"为政在人"、"寓政于德"和"修身为本"等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借鉴儒家德治思想精髓,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人素质、增强人文底蕴、创新工作理念,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评述论证这样一个观点:"虚静无为"是法、道、儒三家的共同话题。在若干最基本的思路上,三家存在共识。甚至可以说,"无为而治"是中华帝制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韩非的"虚静无为",到汉初黄老的"清静无为",再到董仲舒的"寂寞无为",三种不同的无为的互动与共性便是典型的例证。这类历史现象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切忌简单化地理解"法家"、"道家"、"儒家"之类的概念,将"无为"与"道家"划上等号,从而人为地放大了秦汉之际统治思想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3)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出的组织路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了精辟阐述,其理论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当前各高校都在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活动,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中的诸多思想与当前高校开展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高度的契合。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9,(12)
有所敬畏是人作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伦理遵循。道德敬畏作为人性本质规定,是人的心性秩序的自我建构和自律自约,其表达的是一种对于社会规则、法制规章、伦理规制、社会崇高与神圣等的敬重、诚服、慎行的价值态度和道德感情,于人、于己、于社会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不可或缺性。道德敬畏的实践切点根本是敬畏生命,关键是敬畏,归宿是敬畏社会。唤醒和培育道德敬畏之心,需要主体的道德修为锤炼,社会优良风尚的孕育,以及法治规制的跟进与维护。  相似文献   

17.
王娜  邢振军 《学理论》2011,(35):30-31
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社会,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如何实现政治管理的更加有效性和人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经渗入到社会民众的心里,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从现代政治管理学的角度阐释修身、中庸等儒家政治管理思想,分析仁政、贵和等儒家政治管理方式,对当代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21世纪新的发展时期所制定的重要治国方略,这个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丰富和发展."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实现这个社会系统工程,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还要处理好与儒家德治、"依法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程立涛  武娜娜 《理论导刊》2023,(11):119-123
劳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原点和发展动因,具有“先在的”育人功能。劳动教育是对劳动育人价值的充分肯定、高度自觉并为此而采取的制度化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聚焦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培养的“点”不同,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全“面”育人优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劳动实践中,并通过“培养什么样的劳动者”“为谁培养劳动者”“如何培养劳动者”等进行检验。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主体、内容、过程和目的等方面是高度契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