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权  贲华 《法律与监督》2007,(12):31-33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关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需要一系列方针和措施来体现,其具体要求也必须通过有效手段来实施和保障。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法律,社会主义法本质上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但是体现未必意味着实现,  相似文献   

2.
法律是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特征皆与法治具有密切联系,需要通过法治实现,可以说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苏启东 《法治研究》2006,(11):64-65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有第一个特征即民主法治与法律有关,而实际上,其他五个方面也与法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平正义,几乎涉及所有的法,也可以说是法的代名词;诚信友爱,在现代社会更需要依靠法律来维持和保障;充满活力,更多的涉及人的自由和权利,而没有法律规范和保护的自由和权利是不可能实现的;安定有序,则需要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为任务的法律来实现其功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法律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为条件。显然,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律的调整和保障,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治。法治社会不一定就是和谐社会,它不是和谐社会的全部内容,但是和谐社会必须是法治社会。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张美琳  胡志风 《中国法律》2007,(6):43-44,132-134
胡锦涛主席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段话简明扼要地提炼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徵,明确提出了国家的基本政策。本文基於一种政策解释学的立意,以法治话语对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徵作以诠释,以期在政策与法律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5.
一、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也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如果司法腐败,将会纵容和放大社会的腐败,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公民与法治》2006,(10):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本质上应当是民主的社会、法制的社会。就新阶段的政治发展而言,民主、法治、秩序、稳定,应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检察机关在维护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构建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要与一个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法制环境相比,还远远不够,所发挥的职能作用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公民与法治》2008,(5):1-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强调,要坚持民主法治,要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朱绍学 《江淮法治》2009,(16):48-49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动员和参与,并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做出努力才能渐次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跨学科概念,具有美学本源、哲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在和谐社会的全部内涵和基本特征中具有统揽全局、支撑全局的作用。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围绕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与世界的和谐这四个方面发挥法律的引导和维护作用。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包括立法保障、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和守法保障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贾宇 《政法论丛》2013,(4):48-56
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国家建设密不可分,通过法治保障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也是人类社会的成功经验.法治可以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价值支撑,为社会管理创新设置合理的行动界限,引导民众理性表达诉求,制度化地促进社会矫正正义的实现.法治化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举措主要是,完善社会管理立法,促进社会结构优化;保障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合理有效运行;坚持法律原则,尊重和保护人权,依法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12.
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 ,我国出现了如律协、足协、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具有自治属性的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具有全体性、自治性和公权力性 ,承担着原由政府部门行使的管理职能 ,成为公共行政的主体。对这些组织既要予以法治监督 ,又要注意保护其行业自治权 ;在司法审查时 ,需要从设置诉前行政救济程序与合理限定司法审查范围等方面防止司法权过度介入其自治权。  相似文献   

13.
李林 《法学研究》2014,36(6):3-8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以执政党最高政治文件和最权威政治决策的形式,对在历史新起点上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部署,对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决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政党的领导执政理念、治国理政韬略和执政治理方式,跃升到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历史新高度,意味着当代中国的"五位一体"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一个理性化、法治化和规范化的新阶段,意味着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相似文献   

14.
法制宣传教育足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1985年以来,连续批转了中宣部、司法部制定的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也相继作出了五个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前四个五年普法任务顺利完成,“五五”普法正有序推进。二十多年来,法制宣传教育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人民权益,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基础。自治是市民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需以社会自治为基础。市民社会蕴含的公民意识是法治精神的基础。只有大力推进市民社会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与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存生 《法学论坛》2004,19(6):22-30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一种,社会治理是人在认识自然的规律和人的本性的基础上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并建立和维持秩序的过程。从民主的观点来看,社会治理的最高治权应当归于人民全体。执政者所掌握的只是使用权,因此他们对社会的治理不是一种统治,而是一种管理。好的社会治理称之为善治,而法治就是一种理想的善治。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由社会观念、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三者构成,三者互动导致社会变迁。此模型解释了三种社会变迁的模式以及相应的合法性。法律制度化是解释社会变迁与法律转型关系的关键。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法律转型应朝着法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法治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治的正功能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通过正当化国家权力,促进价值多元化和解决纠纷而实现社会整合功能;通过降低社会交往和管理成本,促进市场效率和个人自由而实现福利增量功能;通过确立法律的正义形象,形式合理性及权威性而达到其意识形态功能;通过秉持有限理性论,破除权力迷信和确认基本的法律价值而实现法治的批判功能。如上几种功能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新的历史时期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重要内容,而依法治理则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生动实践,是亿万人民群众通过法律手段管理公共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创造性活动,是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0.
刘永艳 《法学论坛》2007,22(5):21-24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要基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实践,人们对于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的认识日愈成熟和自觉.英国、美国和中国的法治实践证明,法治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加深对本国国情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法制和认同法治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