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意 《中国律师》2005,(1):30-32
“我今年已经75岁,丈夫去世后,我抚养三个孩子,尽管艰难,但我还是走过来了。现在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我也有了孙子,生活得很幸福。2000年以后,我的生活压力突然增大,日本有人出了一本书,说我是南京大屠杀的假证人,是培养出来的,我受不了了。在南京大屠杀中,我家死了七口人,我就是见证人,我有权利、有责任说出真相。”法庭上,75岁的夏淑琴老人情绪激愤,呜咽的话语断断续续。2004年11月23日、25日,南京市玄武区法院受南京市中级法院的指定,公开开庭审理南京市民夏淑琴诉日本国民松村俊夫、东中野修、日本展转株式会社名誉侵权案。这是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2.
今年12月13日是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60周年祭日。日冠投降后,大屠杀魁首谷寿夫被押解来华,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屠杀,这是留在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1937年12月13日,大约30万无辜南京市民命丧侵华日军屠刀之下,一时间,六朝古都处于血泊之中,幸存者寥寥无几。日本侵略者这一灭绝人寰的罪行早在战后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上得以认定,成为无法更改的历史。而幸存者夏淑琴也作为南京大屠杀的证人载入历史当中。如此确凿的史实,在60年后的日本,竟有人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提出质疑,他们从质疑幸存者的身份入手,臆想推测其中的细节,达到否认南京大屠杀存在的目的。这种行为不仅对幸存者夏淑琴的名誉造成侵害,也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就在幸存者夏淑琴…  相似文献   

4.
6月28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77岁的南京市民夏淑琴离开中国,赴日出庭应诉,以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6,(7):76-76
6月28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77岁的南京市民夏淑琴离开中国,赴日出庭应诉,以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我认识拉贝……” ——何泽慧院士和她的证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新华社纽约(1996年)12月12日电:“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12日在此间向新闻界公布了德国人约翰·拉贝的一本日记,作为记录当年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最新见证。“拉贝在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时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总代表,被推选为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和其他国际人士一起负责建立安全区和保护难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屠杀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暴行中最突出的一个事件,它的残酷程度令全世界感到震惊。但时至今日,日本国内仍有人要否认这段历史,认为南京大屠杀纯属"虚构",要求中国撤走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的相关照片等。二战后东京国际法庭的审判是对日本战犯罪行的彻底清算。东京国际法庭的审判与二战中的反侵略战争一样,是对邪恶势力的清算。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比战争更具有长久意义的清算,因为它动用的不是军队,而是法律;它通过公开的审判,将日本军事主义分子的滔天罪行记录在案,将日寇在南京的暴行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昭示后代,永志不忘。  相似文献   

8.
以史为鉴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陆良民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长达6个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杀,期间我国同胞有30余万人遇难。侵略者气焰之嚣张,手段之残忍世所罕见。1937年12月26R身为侵华日军...  相似文献   

9.
留下历史铁证———南京市公证处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办理公证纪要□陈平以中、日两国学生首次携手寻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为主题的“留下历史的见证夏令营”,8月15日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营。江苏省副省长王珉出席了开营仪式并为营员代表授营旗...  相似文献   

10.
50多年来,我国学术界部分学者认为,东京审判的《判决书》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虽作出了"20万人以上"的总体估计,但连同文件中所称被毁尸灭迹者及其他因素,对中国法庭关于"30万人以上"的判定本质认可或并不排斥.2005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东京审判》对《判决书》作了新译,进一步明确了其认定人数,连同毁尸灭迹的数字为"超过20万".因此,学术界有必要实事求是地重新解读东京审判的判词.对《判决书》判定屠杀人数作出新的解读,并不影响我们对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继续坚持既往的认识与判断,也并不影响对东京审判的总体评价;但是,不宜再过份强调东京法庭与南京法庭在判定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上的一致性,应当如实地承认这两者之间事实上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在南京城乡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大屠杀刚结束,金陵大学美国社会学教授史密斯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目的对南京及周边县城进行了十分广泛的社会调查;战后国民政府为了调查战争损失和东京与南京法庭的战犯审判进行了专题调查.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南京市常住人口中,97%以上遇难者是平民,男性遇难者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其中乡区女性遇害比例则高于城区.遇难者中80%-90%是20至60岁的青壮年,而在乡区60岁以上老人死亡比例超过了20%.随着大量第一手资料的不断整理出版,将会极大地推动南京大屠杀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2.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随即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惨案——南京大屠杀。在后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制造这一惨案的日军华中方面军的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被判处了绞刑。然而,在东京审判后的几十年中,一直有人认为对松井的判决有失公正。日本右翼学者田中正明等人甚至著书立说,公然为松井开脱罪责。他们的主要观点是:(1)松井出征中国,只不过是在执行大本营之令;(2)日军在进攻南京之前,松井曾下令整肃军纪;(3)当日军进攻南  相似文献   

13.
相关连接文档: 2006年7月1日晚,日本“维护南京大屠杀史实会”的朋友在东京举行了“南京大屠杀不容否定”的群众集会,王竟成、谈臻、朱成山在集会上分别作了发言。各位日本朋友:夏淑琴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我们一行是被东中野修道请到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的。作为被告,我们必须向法庭表明:出庭作证的,包括坐在席上的夏淑琴就是当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夏淑琴,东中野修道把自己制造的谎言强加在夏淑琴身上,把事实当成谎言是不能允许的。  相似文献   

14.
梁效《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一文,打着“弄清历史的真相,总结历史的经验”的招牌,实际上是为江青梦想当女皇制造舆论。武则天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她的功过是可以研究的。然而梁效的文章根本不是研究武则天,他们所谓的“弄清历史的真相”,却恰恰是歪曲历史的真相,把一部阶级斗争史说成是儒法斗争史;他们所谓的“总结历史的经验”,则是从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武库中寻找统治术,为他们对广大人民进行法西斯统治服务。今天,“四人帮”已被彻底摧毁,流毒正在肃清。现就武周与李唐皇位的更迭中,如何运用儒法两家学说以及道释两种宗教为自己服务的史实,加以阐述,兼评梁效谬论。  相似文献   

15.
吴意 《中国律师》2006,(5):36-36
2006年4月3-4日,全国律协副会长李大进、国际部副主任宋芮前往南京市就夏淑琴案召开协调会。参加协调会的有江苏省律协、南京市律协和夏淑琴案的代理律师谈臻。夏淑琴案在南京起诉至今已超过5年,一年前曾于玄武区法院开庭审理,目前尚未判决。由于日本被告人东中野修道和展转社在东京地方裁判所对夏淑琴提起诉讼,南京玄武区法院加快了审理,并将依照中国涉外案件的程序择日判决。夏淑琴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因涉及历史问题在日本被诉,这样的案件还是首例。现在,夏淑琴已决定赴日本应诉的同时对东中野修道和展转社提…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与中国在慰安妇问题和南京大屠杀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论。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及日本是否应该向中国谢罪,我认为应该谢罪。但我话音刚落,在座的大学教师们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相似文献   

17.
日本当局在指挥日军对南京进攻与大屠杀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控制新闻与操纵舆论的新闻政策:一方面宣扬日本的侵略有理与日军的赫赫战果,伪造南京的"祥和"气象与南京人民对皇军的欢迎和感激,伪造南京人民自主地建立伪政权,等等;另一方面则严密封锁与掩盖日军的种种战争暴行.这既是日本侵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世界新闻史上颇具典型意义的"个案".  相似文献   

18.
日本最高法院2009年2月5日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状告<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书作者和出版社侵害名誉权一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定原告胜诉,判令被告赔偿原告400万日元.  相似文献   

19.
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震惊了世界。它发生的原因除了战争对士兵影响外,还有日本对中国的民族歧视、为死去战友复仇和嗜虐心理、为膺惩中国而有组织地屠杀来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日军官对部下所作所为的默许和纵容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袁支  晓春  心皎 《中国公证》2004,(6):54-55
2004年4月3日.清明节前夕.当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湖山村村民准备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亲人时,江苏省公证处委派副主任徐曼和公证员潘静.驱车来到该村.为村民的16份“侵华日军湖山村暴行证词”义务作了公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