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上处理国与国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其规则的调整对象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方政府管制贸易的行为,重达13公斤的“条款”除两条是直接针企业的外,其余都是针对政府的。因而,“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最大的挑是对政府的挑战,最积极的应对就是加快政府改革,顺利实现政府的职能转变。但是由于我们的政府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其基本架构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的,虽然经过改革,情况有较大变化,但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不适应“入世”后进一步开放和经济市场化的要求。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为: 第一,政府行政思想观念滞后。一是传统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政府主要精力没有集中在加强宏观调控、规范竞争秩序、营造市场环境上,依然在向基层、企业压指标、搞调  相似文献   

2.
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愈是改革开放.愈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面临“入世”,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怎样加强呢? 首先,要全面宣传“入世”的利弊,提高企业职工的“入世”觉悟,帮助他们作好思想准备。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讲清“入世”的好处。使大家认识到,一是“入世”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出口。因为“入世”后,世贸组织的100多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刘厚俊教授认为 当前社会上关于“入世”的认识存在着许多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是只关注“入世”的结果,而不关心如何迎接“入世”的竞争。现在许多企业的领导人一谈起“入世”,就是我的产品将来好不好销?我这个企业能从“入世”中得到什么好处?而对于怎样迎接“入世”的挑战则考虑很少。“入世”只是为我们提供  相似文献   

4.
<正> 海外有一些学者,把“五四”的“反传统”与“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混为一谈,认为前者开了后者的先河,二者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笔者认为,“五四”与“文革”,形似而质异,不可不辨别清楚。一、启蒙精神与蒙昧主义“五四”运动的主体是知识精英。他们并不是全面地反传统。他们的地位和文化素养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走上反文化的道路。他们所作的工作,主要是借助另一种文化的价值来冲垮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部门预测 ,我国“入世”以后 ,七类人才走俏 ,这七类人才是 :教师“入世”后 ,我国将有数千万人要重新就业 ,几亿在岗人员需要知识更新。因此 ,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将走红。教师地位提高 ,将特别受到中青年人羡慕。律师熟悉国际法则的律师将在众多的涉外经济案件中 ,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通晓国内外法律的人才将受青睐。外语人才“入世”以后 ,经济贸易将与国际接轨。懂外语、特别是熟悉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 ,又学有专长的管理人才特别受欢迎 ,企业将用重金聘用。心理医生“入世”以后 ,市场竞争、人才竞争将愈演愈烈 ,生活节奏加快…  相似文献   

6.
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入世与国际合作论坛”上指出,现在对我国“入世”有几个误区、顾虑,需要加以澄清。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就等于立即全面开放市场,就等于我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比如“入世”后外国石油一进来,我国大庆油  相似文献   

7.
说到“入世”与残疾人事业,不能不说说“入世”与残疾人组织。实际上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生活的逻辑是,必先有活跃的残疾人组织。残疾人领袖,然后有活跃的残疾人事业;然后有活跃的平等参与的残疾人(后者的活跃又带动前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上海企业和产品纷纷向国际标准“看齐”,目前上海采用各类国际标准生产的产品总数已经超过1万项,他们戏称这是跳“国标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和领导人频繁就“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与有关国家进行谈判和磋商。其中斗争之激烈,过程之艰难,不亚于“入世”谈判。为什么我国要费这么大劲儿争取“入市”呢?这一切都缘于我国在世界贸易方面遭遇到一些国家的不公平竞争。世贸组织是为市场经济国家和经济体设计的多边贸易框架。但对于什么是市场经济,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加上我国在“入世”谈判过程中,确实接受了这样的条款: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在中国“入世”后15年内,可以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条款是我国政府从“入世”的大局出发,做…  相似文献   

10.
张有陞 《前进》2000,(3):18-19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日期的临近 ,全国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作为内陆省份的山西 ,如何适应“入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需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具体措施。(一)“入世”后有利于人们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 ,可以为我省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入世”后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与国际惯例接轨 ,按国际准则办事 ,山西经济融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开放领域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人们的思想观念会有一个大的飞跃。有助于以“入世”为契机 ,以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 ,在我国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将促进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入世”在即。有人说,这回真的是“狼来了”,我们要准备“与狼共舞”。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随着“入世”的到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必将大举登陆抢滩。用狼的贪婪和凶狠来形容资本的本性,不是很恰当吗?当然,“入世”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入世,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政府入世。入世后,我们必须按国际惯例和WTO对成员的基本要求,规范我们政府、经济部门的行为。入世后,政府的职能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如果我们不改变现阶段带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审批经济”模式,不加快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就无法应对入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面对加入WTO给地方政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级地方政府应主动应对,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有效地组织本地企业和各部门做好“入世”应对的准备工作。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深化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与WTO规则接轨,首先是政府职能要接轨。政府职能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的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入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目前正处于“入世”前的谈判阶段。“入世”后我国各行各业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都需要有新的应对策略 ,本文仅就我国银行业“入世”后的机遇、挑战与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张锋 《群众》2000,(7):33-34
加入WTO,将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又一次新的历史性飞跃。这对推动江苏经济再上新的台阶,加快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必将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抓住“入世”机遇,正视“入世”影响,应对“入世”挑战,力谋“入世红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极为  相似文献   

16.
与计划经济条件不同,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指挥者和经营管理者,他们由过去的面对政府、面对上级而改为每天都要直接面对市场,直接面对社会,直接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每天都在行使组织、经营、管理大权,他们的表率作用、人格品质与职业声望,就是一个个敞开的“窗口”。透过这些“窗口”,折射出其内在素质的外化,从而引发不同的“窗口”效应。 1.这种“窗口”效应激发感召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入世”为什么非要同美国谈判降低关税不仅是为了“入世”“入世’有助于加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对“入世”的认识误区“入世”对百姓衣食住行的影响加入WTO的十大结果中国加快“入世”的政治考虑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不仅仅是经济利弊的得失分析,我国今年加快步伐的四大考虑其实在很久程度上与民族的长远利益相关联。(一)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对两个“23年”,中间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小美关系前23年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一两冈关系今面交恶、都对交战”,所谓全而交恶,两国在外交上互相不予承认、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 :“朝中有人好做官。”在封建社会 ,这恐怕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杨玉环当上贵妃之后 ,杨家人个个都飞黄腾达。她哥哥成了当朝宰相 ,她姐姐成了“国夫人”。武则天篡夺帝位之后 ,武家便个个大发 ,鸡犬升天。北宋奸相蔡京“得道” ,他的四子一孙都成了朝中显贵 ,连侍婢、小妾都封为夫人。解放前 ,阎锡山把持山西 ,会说五台话的便可以挎洋刀。然而 ,凡事总有个例外。即使在封建社会 ,也不乏开明的帝王和贤臣 ,他们以江山社稷为重 ,不徇私情。宋太宗赵匡义就是一例。据《容斋随笔》记 ,宋雍熙二年(985年) ,宰相李仿之子李宗谔、副宰相…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全球化”、“市场化”、“人才竞争”等一片喧闹声中,带着梦幻般的期待,紧张而又兴奋地跨入了新的世纪。在社会生活和经济交往中,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频率地谈论人才,这样高兴致地争夺人才。我国是人才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而大学毕业生成为众多用人单位争夺的热点。但目前的现象是很多大学生拿着多家用人单位接收通知待价而沽,同时又有众多大学生为赢得用人单位青睐疲于奔命。同为大学毕业生,为何有人欢喜有人忧?  相似文献   

20.
4月9日下午,一位青年急匆匆的来到市民政局民政科。“请问你有什么事吗?”小伙子听到工作人员的问话,从衣袋里掏出一封信,说:“这是你们寄给我的信吧!我是五莲县七宝山镇的,收到你们的来信,我深受感动,今天是特意来向你们反映情况的……。”事情是这样的:市民政局为了制止结婚登记搭车收费现象,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从全市今年2月份登记结婚的当事人中抽查了200对,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封信,调查婚姻当事人在办理结婚登记时缴费的真实情况。这位青年收到信后,感到民政局这种做法很好,确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他觉得仅回封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