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定杰 《瞭望》2020,(15):62-63
脱贫不只是数量脱贫,更要看实绩。2019年我国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00多万、贫困县摘帽340个左右,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依然很重,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压力不小。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提出,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今年将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我国扶贫工程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距完成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战略目标仅剩不足4年的时间,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亟需探索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创新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是推进扶贫工程的不二选择。为更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要创新精准扶贫的政策框架体系、资源管理体系、特色产业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1,(2)
精准扶贫是我国实行的重要扶贫政策,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一条重要经验,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精准扶贫融合,形成"党建+"新型精准扶贫模式。本文以义乌市何斯路村为例,分析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总结了"党建+"模式下精准脱贫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2000年后农村扶贫要解决什么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府从1986年以来开展 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 扶贫行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措施,筹集、动员和分配了巨额资金从事扶贫活动,特别是1993年向世人做出了到本世纪末基本消灭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宣言,这著名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加速推进了全国反贫困的历史进程,中国的扶贫成就令世界舆论叹奇。今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有必要对7年来乃至推及1986年的15年来农村扶贫战略和政策进行思考和分析,它将有助于开启21世纪的扶贫征程。高举开发性扶贫大旗是中国扶贫战略的选择 中国农村扶贫…  相似文献   

5.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脱贫。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一场时间有限、任务明确、艰苦卓绝、必须胜利的战役,是质量与速度的辩证统一,是效益与效率的有机结合。"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进入了决胜阶段,剩余的大都是脱贫难、返贫易的贫中之贫,需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内外协作的各项工作。为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脱贫成效,要建立健全并不断强化脱贫攻坚考核制度保障,这是保证扶  相似文献   

6.
李勤 《瞭望》1994,(14)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我国将实施一项宏伟的扶贫工程——“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用七年时间,力争基本解决目前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日前就我国制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历史背景、奋斗目标以及实施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向本刊记者发表了谈话。  相似文献   

7.
改善民生、消灭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国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期,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农村全部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必须通过动员社会力量走中国特色社会扶贫道路,促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8.
2020年是国家实施扶贫战略的一个分界点。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后扶贫时代并不意味着彻底消除了贫困。即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依然会有贫困人口的存在,后扶贫时代仍会存在相对性、结构性、集中性的贫困问题。针对后扶贫时代的贫困特点,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应转变减贫思路,将扶贫为主的治理机制转向防贫为主的针对相对贫困的治理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监督机制;建立分级预警监测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强化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减贫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长效减贫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王丽  刘智强 《瞭望》2022,(12):26-28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各地实施了大量的扶贫项目.由此形成的大规模扶贫资产,既是脱贫攻坚成果的积累沉淀,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物质基础,应充分挖掘潜力,撬动乡村振兴. 作为曾经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是全国扶贫资产最多的省份.近年来,贵州以'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  相似文献   

10.
刘紫凌  袁汝婷  席敏 《瞭望》2020,(13):23-24
74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43%降至0.36%。2020年春天,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宣布,歼灭了千年贫困的最后堡垒。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历史大考中,如期交出湖南答卷。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离骚>中的"求女"和<洛神赋>中"恋爱"情节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两篇的作者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求女"与"恋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作者对美政理想途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非常"男""女"     
王奇伟  谭宏姣 《学理论》2009,(30):236-237
针对近年来网络中流行的新词族“X男”“X女”,本文运用描写与解释的方法,从“草食男—肉食女”、“肉松男—干物女”、“凤凰男—孔雀女”、“型男—索女”这四组有关男女的新词语的词源,词义特点,流行动因等角度作出初步分析,并揭示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5.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6.
志与功即动机与效果的考察,是道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历久常新的难题.在中国古代哲人对志与功及其关系的深刻认识中,也蕴涵了对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他们思考问题的路径及其认识的成果,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4)
《春秋左传》中展现了对礼的不同理解,一种是俗常之礼,认为礼是一种仪式;一种是《左传》之礼,认为礼不仅仅是指礼仪,更重要的是礼治,即将礼与实际政治功能联系在一起;一种是孔子之礼,认为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只有依仁而行的礼才是人所必须守护的价值。这些不同的理解表明了对礼的认识,由形式转向实质,由外在转向内在,礼的含义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8.
詹宇昆  肖毅敏 《学理论》2008,(22):77-79
首先,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其所下的定义来展开阐述并解释"第四势力"与"舆论监督"的概念。其次,探讨二者的相同之处,如:二者都体现媒体的基本职能,二者都不是绝对的自由,二者都体现公益性,二者都来源于公民权利。第三从法理的层面运用阐述二者的不同点:二者的主体性质不同、二者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法律对二者的要求不同,对二者的主要制约方式不同。最后,探求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疯子"黄侃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教授.  相似文献   

20.
"两新"组织蓬勃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宝山区着力打造"红帆港",创新设置模式,构建起非公有制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