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党员》2006,(9):39-39
最近,渝中区被命名为“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城区”。近年来,渝中区明确妇联负责牵头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妇联在创建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抓试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经过调查,全区确定了2170户家庭为试点家庭,通过一年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召开创建学习型家庭评选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举办学习型家庭征文和论坛,树立了一批学习型家庭典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沈阳市和平区吴淞街道民族社区党组织开展了以“党员管理进家庭,党小组活动进家庭,党组织服务党员进家庭,党员服务群众进家庭”为内容的“党建工作四进家庭”活动,党员家庭成为党组织活动的新基地,成为党员之间联系的新纽带,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老骥  仁厚 《当代党员》2006,(3):52-53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家庭美德受到了冲击,婚外恋情、遗弃老人、虐待孩子、家庭暴力等现象经常发生。家庭美德的缺失,给一些家庭蒙上了不幸的阴影,也给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了危害——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社会单位。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在家庭的传统功能有所弱化、抵御风险等能力下降的当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课题在阐述家庭发展能力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总结了闵行区计生家庭发展能力的建设实践。同时依据家庭生命周期等理论,探讨了家庭发展能力的内涵,并从生活供给、优生优育、健康长寿、接受教育、劳动致富、抵御风险和资源整合七个维度构建了家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最后,本研究指出应当分类评估不同家庭发展能力存量,有针对性地、有预备性地进行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由人口计生部门牵头,多个部门或团体分工协作,打造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5.
家庭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完善人格品质,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妇女是家庭文化建设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力量。妇女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对“家庭文化”的主导优势,她们不仅是家庭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而且也是家庭文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家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对妇女的解放、进步与发展同样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家庭文化对妇女价值观的影响。家庭是思想、文化、道德积淀传递的重要渠道。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作用,一些带有迷信、庸俗、愚昧落后、消极颓废等色彩的文化在家庭中传…  相似文献   

6.
张荣臣  谢英芬 《党课》2009,(6):24-29
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即调节夫妻、父母同子女、兄弟姐妹、长辈与晚辈、邻里之间关系的正确行为规范,也是调节家庭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科学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7,(7):124-125
1/3的家庭没有小孩,1/3的家庭是单亲家庭,2/9的家庭有两个小孩,剩下的是有一个或三个以上小孩的家庭。  相似文献   

8.
陶宇 《新视野》2023,(4):80-88
西方家庭抗逆力研究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大理论流派,但其仍然难以充分回应我国本土的家庭问题,亟需研究者立足中国文化、汇聚中国智慧,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家庭在面对逆境的历史记忆与日常实践中,孕育着一种具有本土文化底色的家庭抗逆力理论图式。在此图式中,家庭本位是家庭抗逆力信念系统的核心要义,它强调以家庭为载体超越个体逆境的离散性,形成了认知、剖析和应对逆境的主体意识。刚柔相济的伦理关系是信念系统得以践行的“结构—功能”基础,持续型构着家庭抗逆力的实践场域。家庭抗逆力的实践机制是一个张弛有度的动态过程,包括减少创伤面与凝聚家族核心轴的收缩阶段、回归常态化与逐层联结关系的平缓阶段、家庭再审视与选择性再出发的伸展阶段。中国家庭抗逆力理论图鉴的文化建构与实践演绎,诠释着中国家庭从抗逆到发展、从缺憾到能力、从家庭出发到再回归家庭的生命旅程。  相似文献   

9.
陆畅 《世纪桥》2011,(1):115-116
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在社会道德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然而,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漠视家庭伦理道德。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家庭伦理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村家庭发展能力是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核心举措。现阶段,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可持续发展问题还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要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维护农村计生家庭权益;不断提高家庭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先进人口文化,积极营造和谐美好生活环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高家庭自养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 “家庭策略(family strategy)”是近些年来家庭史和社会学研究提出的概念。家庭策略可界定为家庭面对社会变迁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被解释为家庭及其成员的决策过程和时机,如何时让孩子离家谋生,何时更换住所,何时控制家庭规模,实施节育措施等。学者们试图利用个人日记、信件等材料去推断人们的家庭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家庭的质量关系着社舍的质量,家庭的文明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家庭的稳定和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家和万事兴”,这里所指的“家和”,即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环境和氛围。所谓“家庭伦理道德”,是指家庭成员相处之间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其基本要求是:平等、民主、文明、和睦、稳定。它对维系和调整家庭关系,保持家庭和谐,稳定整个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我国家庭伦理道德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乃至家庭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3.
沈洁 《前线》2013,(2):44-45
全国妇联所做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与对策研究》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家庭建设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是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家庭结构、功能变化而导致的种种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家庭建设的深入开展,对于营造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农村非独生家庭通过“半招半嫁”实现了双系转型,家庭权力结构从单系侧重的代际整合型变为儿女平权后的双系分散型。不同于独生子女家庭双系转型被女方家庭的养老与继嗣需求推动,非独生家庭的双系转型是由婚姻压力下的男方家庭与自由婚恋风险下的青年女性推动完成的。其中,儿女平权机制回应了青年女性的需求,性别平等机制保护了青年男性的婚姻机会,家庭发展机制保障了小家庭的婚后生活。尽管这一转型是桂北农村的地方性产物,但却有着重要的经验意义:它挑战了传统的父权体系,实践了儿女平权与性别平等,形塑了地方性的婚姻保护机制,同时呈现出农民家庭转型的准核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践形态丰富,组织特征鲜明。基于两省四地粮食家庭农场的调查发现,实践中家庭农场存在三种典型形态:资本下乡型、返乡创业型、传统大户升级型。这三种类型的家庭农场村社嵌入性程度从低到高,进而表现为家庭农场资源获取上的不同。研究认为在获取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传统大户升级型家庭农场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相适应,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低,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高,且有助于维系农村文化网络的延续性;而资本下乡型家庭农场村社嵌入性弱,不仅土地资源获取需要公权力介入,交易费用高,且内部管理存在较为突出的委托代理问题,其强势进入会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返乡创业型家庭农场具有一定村社嵌入性但发展历史短,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与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介于传统大户升级型和资本下乡型家庭农场之间。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趋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当然离不开学习型家庭的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家庭,自然也应该是学习型家庭,而学习型家庭并不能自然产生,需要建设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家庭农场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分析了家庭农场与兵团其他主要经营主体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现阶段兵团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应遵循的原则和发展的主要模式,最后提出发展家庭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尊严     
尊严是个很庄重的词。国家有国家的尊产,家庭有家庭的尊严,个人有个人的尊严。对于国家来讲,领袖就是国家尊严的代表。对于家庭来讲,家长就是家庭尊严的代表。个人的尊严当然由个人的思想、举手投足来表现。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11,(5):F0002-F000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足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  相似文献   

20.
《党员干部之友》2013,(6):50-50
下一步农业部门将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创新土地流转方式,鼓励土地使用权向家庭农场流转。加强人才培养服务,将家庭农场人才培养放在新型农民培训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人员素质,增强生产经营能力,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场主。在政策扶持上,财政支持家庭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