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网友发帖说:“司马迁在《史记》写道,‘上韫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这说明秦始皇的遗体已经腐烂了。”其实,这里所说之“臭”并非秦始皇遗体之腐臭。  相似文献   

2.
蔡成 《法制博览》2008,(22):14-14
詹姆斯狠劲皱眉头,低声说:“Shit!”凯文厉声说:“shit!”他很愤怒:被詹姆斯和凯文称作“臭狗屎”的节目是倪萍主持的《聊天》。是当年我刚买DV时摄录的一期《聊天》节目。  相似文献   

3.
许晖  郭灿金 《法制博览》2009,(19):40-42
《辞海》对“汉奸”一词的解释是:本指汉族的败类,现在泛指中华民族的叛徒。“汉奸”发源于汉族正式形成的汉朝,因此,“汉奸”既指汉族的败类,同时也指汉朝的败类。但是,理应发源于汉朝的“汉奸”一词,在汉朝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不同于后世一做“汉奸”就遗臭万年,汉朝的“败类”在汉朝也没有受到过多的指责,  相似文献   

4.
赵炎 《法制博览》2010,(11):45-45
2001年,著名作家吴思先生出版《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创造“潜规则”一词,在中国娱乐圈的大力“推广”下,“潜规则”得到了迅速普及,并进而衍生为动词,比如“某某曾被某人潜规则”。2006年,中国女演员张钰成为“潜规则”第一人,随着媒体对“张钰事件”的大量报道和讨论,“潜规则”一词遂被广泛运用。“潜规则”尽管是个新词,但是,作为一种概念,则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5.
佚名 《法制博览》2009,(17):16-16
中国人最应弄明白的一个词便是“中国”。“中国”的古意是啥?“中国”的英译China究竟源出哪?这大概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翻阅《四书五经》可见《尚书·梓材》有载:“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这应该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也就是说,“中国”一词三千年前便有之,但自夏、商、周直至明清,却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相似文献   

6.
“问责”一词,近年屡见,大概是从“问罪”一词衍生而来。“问罪”太锐,“问责”舒缓,对那些并非直接肇事而负有领导责任的官员,听来比“大兴问罪之师”一类语言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7.
不是“财迷心窍”不是“过期无效”小小铜钱一枚多少运筹学问又要开放搞活又恐失之厘毫于是发生了《物价迷引起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王友 《法制博览》2008,(11):48-48
对“东亚病夫”一词,国人都很敏感。许多人的理解是:清末中国人吸鸦片,导致身体瘦弱,所以遭洋人轻视;其意义,近似于老百姓所说的“鸦片烟鬼”。我认为,这种理解是极表面的。  相似文献   

9.
谈“作秀”     
谈“作秀”台湾一名过去以歌唱走红的立委,曾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在“立法院”众目睽睽之下,演出鲜血淋漓的“割腕秀”;无独有偶,同样的戏码,日前也在国民大会出现,从电视上看到那“壮士断腕”的一幕,一般人直觉的反应是:唉!又在“作秀”了。“作秀”一词,系英...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的criminal justice一词是犯罪学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它至少有3方面的含义:作为工作系统;作为专门活动;作为研究领域。将这个术语翻译为“刑事司法”是比较恰当的,而将其翻译为“法务学”或者“刑事审判”,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