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你有没有钱     
李敖 《法制博览》2011,(10):43-43
宋朝的司马光是国家的大臣,很多人刚进朝廷的时候总是先去拜访他。他跟对方聊天的时候常常问一个使人很难堪的问题。他问:你家里有没有钱?你的开支够不够?你有没有欠人家的钱?诸如此类。被问的人出来以后都很奇怪,说司马光这么了不起的国家大臣,  相似文献   

2.
风之子 《法制博览》2009,(15):34-34
在世人看来,西周的末代国王周幽王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是的,这点是确凿无疑的。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他很失败,好色而且重用奸臣,不关心民间疾苦,不尊重诸侯大臣,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同破家亡的下场。  相似文献   

3.
卢荻秋 《法制博览》2010,(20):74-74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欲废王皇后而改立武则天,召大臣朝议。元老大臣李绩称疾不入,而褚遂良则以死相谏。过了几天,李绩单独入见,高宗说,褚遂良是顾命大臣,他极力反对,这事儿真的就算了?李绩答道:“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随即下定了决心。  相似文献   

4.
燕昭王尊师     
《法制博览》2009,(13):27-27
燕昭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 他礼贤下士,经常向大臣郭隗询问治国之道。 郭隗说:“国君的臣子是他的老师;诸侯的臣子是他的朋友;伯爵的臣子是他的门客。而动乱的国家总是用奴才为臣。这就看大王如何选择了。”  相似文献   

5.
马少华 《法制博览》2008,(20):10-11
唐太宗李世民向来以敢于纳谏著称,只要你说得有理,就是指着鼻子骂也没多大关系,但他在晚年所做的一件事却很值得商榷。贞观十九年,李世民要率兵亲征高丽。李世民在临走前嘱咐宰相房玄龄,我不在你就是老大,山中无老虎,猴子那什么,反正朝中的一切事务都交给你处理。最后还特地加了一句:一切大事可自行处理,  相似文献   

6.
《法制博览》2009,(7):33-34
1894年春,中国钦命全权大臣李鸿章奉旨乘轮赴日,开始了他的议和之旅。和谈地点是在日本山口县马关的春帆楼。3月24日下午3时,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举行第三次会谈。会谈结束后,李鸿章乘轿返回下榻的引接寺旅馆途中,突遭日本暴徒枪击,成为“几乎酿成国际异变”的重大外交事件。  相似文献   

7.
免费=最贵     
佚名 《法制博览》2011,(4):36-36
据说,在没有鞋的古代,有一个国王出巡的时候,脚被石子硌得很疼。于是他下令把全国所有的路都铺上牛皮。他认为这样一来,全国人都可以不被石子硌脚了。一个大臣建议:其实人们只要把自己的脚包上牛皮就可以了。国王猛醒。皮鞋就这样发明了。  相似文献   

8.
和珅 曾官至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他权力很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俨然是“二皇帝”。但和珅升官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挖掘坟墓。和珅靠乾隆宠信发迹,也必然随乾隆升天而自毙。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4,(26):4-4
<正>中国历史上一共有过几百个皇帝,以与其所处时代相适应的标准来评价的话,有的是明君,有的是昏君,还有的是暴君。皇帝是数得过来的,大臣恐怕就数不过来了。在历朝历代数不清的官员中,真正有名的、被人记住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名,分为美名和恶名,都可以成为被记住的理由。这些人有的被称为忠臣,有的被称为奸臣,有的被叫作清官,有的被叫作贪官。很显然,形容皇帝和形容大臣的常用词是不同的。这  相似文献   

10.
陶短房 《法制博览》2009,(18):35-35
当大臣没有谁不想升官的——别说大臣,就连什么太监、宫女、嫔妃,那都是时刻琢磨着、记挂着要不惜一切高升一级两级。小官想当大官,小太监想当总管太监,嫔妃想当皇后、皇太后,等等等等。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本来嘛,伺候皇帝那是多辛苦的活儿,没点儿奖勤罚懒的回报,谁乐意千这勾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