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在截然相反的经理人行为假设基础上分别提出了控制和信任两类完全不同的公司治理策略,但理论分析和公司治理实践都表明,单一的控制治理或信任治理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公司治理问题.本文借鉴功能导向的组织结构设计思想,提出了功能导向的公司治理分析框架,较好地融合了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的对立关系,重新定位了公司治理的目标,为今后的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公共管理改革主张公共管理借鉴工商企业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用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这种借鉴是在对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之异同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的创造性借鉴。众所周知,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与政府治理的核心问题。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我国政府委托代理问题更加严重,即没有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政府治理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监督体系整体上还比较低效等。缓解政府委托代理问题应当着重把握完善政府多元化指标体系的绩效衡量;减少政府的委托代理层次;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将重点置于监督上,而非激励;打破政府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实质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追求目标本来就不尽相融 ,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原因加剧了委托代理问题。为了降低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负效应 ,在公司长期发展过程中 ,公司控制权市场应运而生 ,这种内外部控制机制的结合体对委托代理问题的缓和及抑制具有相当重要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内分析了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地方政府的代理行为,指出地方政府官员对控制权回报的追求以及地方官员工作绩效的选择性显示,会导致地方政府过分关注辖区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偏离建设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综合发展目标。为了减轻地方政府代理行为的偏差,本文提出了加强地方人大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和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评价体系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坤 《公共管理学报》2012,(2):24-32,123
将政府控制内部结构与制度环境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深入研究了政府控制内部结构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制度环境下政府控制内部结构对信贷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是否有所不同。研究表明:政府行政级别越低,越有动机干预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帮助其所控制公司获得银行贷款,公司银行借款水平就越高。与通过实业主体控制的公司相比,在政府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制的上市公司,政府通过干预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帮助公司获取银行贷款的行为更为便利,该类公司具有较高的银行借款水平。与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相比,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政府控制内部结构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信贷资源配置行为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确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国家,其审查制度几经发展日臻完善,特别是关于审查对象的认定更为合理系统,为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新规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借鉴:明晰并购主体概念,细化并购主体分类,对外国政府投资主体持谨慎态度;兼采定性和开放式列举方式,以控制权为核心区别并购行为的性质实行分别管辖;实行以实质影响力为主的外资控制标准,以利于国家安全风险的科学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从并购企业与 目标企业的差异性,两个企业文化的容忍度分析企业的文化风险,选取适当的文化整合方式来规 避和控制文化风险,从而进行企业文化的重塑。  相似文献   

8.
政府行为偏好是指政府在政治经济实践中为争取地方利益最大化而呈现出的策略性行为。改革开放以来,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和财政改革激励激发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但也导致了地方政府行为偏好充斥着诸多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地方政府行为偏好上趋利空间的形成,既来源于政府科层制关系博弈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也来源于压力型体制下的激励效应,更来源于政府科层行政过程中的软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破解乡村治理的难题尤为必要。切实推动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的视角是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着不同的偏好,在资源稀缺和减少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根据现有的权力结构,形成了激励和约束机制,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偏好偏差、激励不相容、重要约束主体不在场等现实导致地方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缺位、错位和越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塑地方政府偏好、优化资源配置和权力结构、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重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行为模式从控制向引导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政府产生以来,都是以社会控制为基本职能,统治阶级的利益实现,社会秩序的获得等,都是通过政府的社会控制去实现的。农业社会的统治型政府是运用暴力和在暴力的支持下去进行社会控制,工业社会的管理型政府则是通过法治的方式进行社会控制,同时,也有着不断刷新控制技术的追求。但是,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控制,都会出现"控制悖论",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控制失灵"的问题。20世纪后期以来,尽管学者们围绕政府的社会控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探索,尽管政府的控制技术得到不断的提升,但是,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迅速地增长,从而使政府一直处于控制能力不足的局面。其实,在人类社会进入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政府的社会控制追求如果不改变的话,将会使政府陷入与社会全面对立的境地。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必须从根本上放弃控制导向的行为模式,代之以引导取向的行为模式。其中,建构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是保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控制功能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刘畅 《各界》2008,(10)
上市公司的资产并购重组有利于促进公司资源整合,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业绩,但是,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广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具体程序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无论是在既成污染型环境群体性事件,还是预防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对于事件的控制和应对,基层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被动性"和"人为性"。为此,当务之急是通过规范政府的行动立场,规范政府的生态补偿行为及干预事件的行政行为,规范环境利益受损方的维权行动,规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舆论行为等方式,形成控制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支撑。在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后控中,应充分发挥"正范立行"的核心作用,避免环境群体性事件向暴力事件的演变,使对其控制尽可能地具有"可预期性"和"可调节性"。  相似文献   

13.
万国华 《理论探索》2012,(2):127-131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同公司一样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为此,必须构建公司治理的法律机制,以降低其代理风险及成本。构建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公司治理法律机制,决策机制是最重要的一环;在决策执行方面,应以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为共同执行主体;在监督方面,应构建内外监督并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腐败在本质上是作为公共代理人的公权力承担者与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交换行为,是经济和市场原则在政治领域的错用,是公权力异化和被滥用的结果。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市场失灵会导致权力获得对稀缺资源的分配权,民众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会导致公权力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化,从而造成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失衡,进而引发权力委托代理关系失灵。当制度缺失、监管缺位时,腐败收益往往会高于腐败成本,政府官员在对成本收益进行考量后,就会实施腐败行为。而预防和治理腐败,不仅需要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改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关系,还需要提高腐败行为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5.
新制度经济学提出的企业契约理论,为我们认识和研究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企业契约到底是什么,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同时该理论的局限性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周其仁提出了企业契约的观点。根据企业契约的内容,可将其分为企业治理契约与管理契约。基于企业契约理论及建立在其上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局限性,公司治理不仅要解决"代理问题",更要解决"企业家问题",进而改进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并购是公司成熟的助推剂,在企业把握机会开始创立、规模化发展、产业聚集竞争和平衡与联盟的四个阶段中,并购贯穿始终。并购能够促进企业规模扩张、聚集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的成熟和发展、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购成为公司发展壮大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公司收购并不必然对被收购公司有利,从而出现反收购现象。收购与反收购、控制与反控制一直是资本市场的主题之一。在这场游戏中,受到伤害最大的莫过于被收购公司的少数股东,因而需要完善法律和制度设计来保护少数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乡村建设的初衷是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作为乡村建设的关键行动者,村干部的行为逻辑尚未获得已有研究的充分关注。采用内容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中部地区M镇农村低保动态管理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村干部在道义逻辑——"安全第一"的农民生存伦理驱动下成为守义人。面对基层政府避责行为,村干部坚守道义方式升级加码,并在基层政府政绩追求转向助推下,迫使基层政府承认并顺应道义逻辑,进而形成代理倒逼行政机制。"村干部的道义驱动"是对中国基层治理研究领域的理论增补,更新了村干部角色与行为逻辑微观理论,扩充了乡村社会自我保护理论,修正了"‘双轨政治’转向‘单轨政治’"的学理判断,改进了对基层政权运行状态的理论描摹,但适用范围仍有待进一步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8.
周俊鹏  叶敏 《团结》2007,(3):34-36
在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中,对企业并购为代表的经营者集中行为的控制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不管是采用企业并购还是其他提法,经营者形成集中状态的行为都是与限制竞争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同样重要的反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代理关系是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一个条件,与公司治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代理关系问题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劳动分工,代理收益大于代理成本是代理关系不断得以拓展的前提。所有权主体多元化与经营管理要求一元化存在着矛盾,如果公司进行外部融资,也必然产生了代理问题,并对公司治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企业并购动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军 《理论探索》2005,(4):82-83
我国企业并购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虽然兴起时间很短但发展速度非常快。企业并购的动机在于谋求财务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谋求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保持企业收入稳定,降低经营风险,扩大市场份额;谋求解决企业委托代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