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刑事立案监督 ,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的案件没有依法立案 ,以及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 ,对被害人不服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案件进行监督 ,是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办理被害人不服公安机关不立案案件开展调查工作的作用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 373条的规定 ,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 ,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 ,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 ,并根据事实和法律 ,进行必要的审查。该规定赋予检察机关立案监督调查权 ,明确了调查工作是立案监督工作的有机组…  相似文献   

2.
刑事立案监督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的刑事立案活动进行的监督。然而,这一权力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提出了解决刑事立案监督问题的对策:拓宽刑事立案监督线索来源渠道;创新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监督工作;健全立案监督的内部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对自侦案件立案活动进行监督,其为预防和打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由于自侦案件立案监督理念、执行力度以及保障基础等的缺乏,白侦案件立案监督存在着监督效力的局限性、监督救济的滞后性和监督程序的静止性等问题,鉴于此,我们应从立法、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上进一步完善自侦案件立案监督制度,以保证该项制度依法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4.
宪法赋予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权,刑事诉讼法却对这项制度的执行或多或少打"折扣",而司法实践中刑事立案监督理念匮乏、体系混乱、监督机关缺乏强制力等问题的暴露进一步说明现行刑事立案监督亟待完善。笔者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剖析在检察实践中刑事立案监督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通过强化监督意识、赋予监督主体更大的权力等举措保障刑事立案监督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决定着案件是否被纳入刑事追诉的范围。加强和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对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立案现象,促进严格公正执法,维护司法公正,确保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具有重要价值。司法实践中,因立法缺失、程序不畅、组织保障不足,导致监督机制失衡,对违法立案的监督具有明显滞后性。研究如何修订相关规范、拓宽案件线索的来源渠道、规范化运行监督撤案程序及提供科学有效的组织保障,对建立健全违法立案的检察监督机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采用程序启动型立案模式,立案监督程序所呈现的问题更多地具有本土色彩。以某一地区刑事立案及立案监督情况为主线,结合全国近十余年的立案监督情况,使用数据和案例进行问题导向型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深入分析刑事立案监督存在的问题。面对较高发案率、有限的监督力量难以延伸至刑事受案至立案全过程导致的受案初查不受重视、立案不作为、立而不侦、降格处理等问题,可以考虑将立案监督与侦查监督、行政执法监督相结合,并在侦诉审合理化构造下加强对侦查权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不立案程序中,法律规定的缺失加上理论研究的空白,使得被害人权益保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使被害人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刑事不立案程序:在刑事不立案复议、复核、立案监督程序中给予被害人法律援助权;赋予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对复议、复核、立案监督程序实行听证化改造。  相似文献   

8.
刑事立案监督的制度性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立案监督存在四个缺陷:缺乏了解监督对象的途径;立案监督时效缺位;对人或者对事立案内涵模糊;缺乏对不当立案而立案的规定。根本的解决途径是完善刑诉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之考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在刑事追诉活动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住。在我国现行制度下,立案程序的有关规定体现了“甄别案件、区别对待”的思路,而且尤其突出了立案程序对人权保障所具有的法律价值。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现行立案程序规定无论是在人权保障方面,还是在案件输入、程序分流等方面均存在着严重的功能缺陷。为此,在侦查制度强化侦查行为司法控制的前提下,本文试图探寻我国刑事立案程序模式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不实的问题普遍存在,危害相当严重。作者认为,造成立案不实主要是对刑事立案监督不力,提出要从根本上杜绝立案不实,必须加强立案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包括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的监督;开展公安统计执法检查;制定科学考核指标;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成立监督委员会。外部监督包括人大的监督;检察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专门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论立案监督     
论立案监督高德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尚未被人们所重视,本文拟就此问题,谈点管见。-、对立案实行法律监督的必要性首先,从立案本身的性质和重要性来看,立案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现行的受立案机制,办案单位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存在案件该受不受、受案不及时、案件该立不立、立案不实等问题。推行受立案分离和立案归口管理,对强化受立案审查监督,防范冤假错案,提升执法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完善接处警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受案登记,设立专门受立案机构,加强立案审查,健全配套制度,建立受立案监督机制,实现"有案必受、受案必核、立案必查"。  相似文献   

13.
目前,检察院刑事立案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人民检察院主动监督能力有限;监督范围有限;监督程序不够完善等等.同时,由于人情和行政干预等外部因素以及破案率评比、办案量评比和公安机关人力不足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实中出现“有案不立”“违法立案”“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现象.只有拓宽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信息渠道,设立立案监督制约机制才能提高刑事立案监督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现行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工作中,该立不立、不该立而立、立而不究等问题进行了归类分析,揭示了立案不实的危害性和现行立案监督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和完善立案监督提出了如下建议:赋予检察机关相应的监督处分权;提高检察官自身素质;公安机关设立专门的立案部门;检察院设立专门的立案监督部门;加大普法力度,增强群众法律意识,赋予并保障其监督权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刑事立案监督进行界定,并通过调查分析当前云南省检察机关在此项监督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立法和实践两方面对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刑事立案管辖制度对立案管辖权的划分不够清晰、合理,导致司法实践中立案管辖制度规定的粗疏,且法律、司法解释、各部门规定的内容不统一,缺乏协调性;公、检、法三机关的刑事立案管辖权划分不科学、交叉管辖、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立法上未明确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的刑事立案管辖权限,理论界对于监狱是否应该享有立案管辖权也存在争议。文章从立案管辖的划分标准等三个角度对我国现行刑事立案管辖制度提出质疑,为现行制度的合理运行提出一些完善相关立法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刑事立案程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其程序独立性值得质疑。本文通过比较一些国家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制度设计上的特点,对我国现行刑事立案程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现行的立案程序既无存在的价值也无存在的必要。它的存在引发了刑事诉讼中许多无法解决的矛盾,应当取消其独立性,并纳入侦查程序之中,代之以相对简化的案件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犯罪存在追诉乏力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从公安机关的角度来讲,应当完善知识产权犯罪侦查程序,强化侦查协作机制;从行政执法机关和刑事执法机关关系的角度来讲,应当完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移送制度,健全行政证据适用于知识产权刑事诉讼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机关与刑事司法机关信息沟通制度,引入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制度;从检察机关角度来讲,应当完善知识产权犯罪审查起诉程序、刑事立案监督制度,明确知识产权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对于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自诉,应当完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专家辅助人制度和律师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监督制度作为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刑事立案监督,需要重点增加对检察机关侦查部门的立案监督、对审判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关于刑事侦查监督,应当从监督侦查活动违法行为、强制性侦查措施和羁押期限、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重点完善;关于刑事审判监督,需要扩大监督范围、完善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刑事第二审审理程序监督;关于刑事执行监督,应赋予刑事执行程序启动权,变更程序启动权唯一主体地位,对适用不当的刑罚执行变更裁定的抗诉权;另外,完善刑事诉讼监督的结构性权力要素.  相似文献   

20.
立案制度作为我国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发挥着屏蔽功能和权利保障作用,但是立案前的调查手段缺乏法律依据,立案条件过高,阻碍了立案制度目的的实现。我国刑事立法应该取消立案的独立性,明确规定初查制度,并在立案后引入严格的司法审查机制来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