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3,(1)
随着国际社会间投资活动的日益增多,随之而产生的争端也与日俱增。妥善处理这些争端是维护国际投资市场的重要保证。"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ICSID),专门解决私人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投资争议,解决的方法包括仲裁和调解。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里,普通仲裁程序并非一种辅助性工具,而是与专家组程序并举的、可作为专家组程序替代选择的一种争端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各种争端解决方式不断涌现,争端的解决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争端方法.本文以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论与实践为视角,分析当今国际社会中争端解决机制的新发展、新特点以及其局限性,以期为争端解决机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贸易争端已成为影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困扰。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因其优越性对中国来说是可以利用的机遇。中国既要积极利用这些机遇,同时也要准备迎接世贸组织新的争端解决机制带来的挑战,学会把挑战化为机遇。  相似文献   

4.
我国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丽琴 《理论探索》2006,(1):119-120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的重要内容之一,自产生以来已成功解决了许多国际经济纠纷。然而我国作为世界排名前几位的贸易大国,加入WTO以来运用该机制处理的争端问题却屈指可数。这种现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思,不能不根据形势要求努力改变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2,(7):36-36
  相似文献   

6.
在关税对当今国际贸易的阻碍已愈来愈小的情况下,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日益显现.制度经济学是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近30年,新制度经济学是蓬勃发展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制度经济学模型是把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予以量化的计算公式.非关税措施是一种规则,是一种制度.按照制度经济学的模型设计,与经济相关的规则都会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经济影响评估模型为WTO规制非关税壁垒提供了帮助.在WTO的规则制定阶段、贸易政策评审阶段以及争端解决阶段都可以引入制度的经济影响模型分析来规制非关税壁垒,从而为解决国际贸易难题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昕  张磊 《理论探索》2011,(6):130-132,136
中国自2011加入WTO至今,较好地执行了WTO争端解决案件。中国执行WTO争端解决案件的主要特点有:执行程序严谨、完善;执行程度高,执行效果好;执行所涉领域广,敏感行业多;执行难度大等。目前,中国执行WTO争端解决案件仍然面临体制、观念等现实障碍。进一步完善中国执行WTO争端解决案件,应充分利用有关规定以争取合理执行期限,充分享受有关规定授予执行方的所有其他权利,防止某些西方国家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进行赤裸裸的利益争夺,在履行义务的同时,积极行使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0)
东北亚地区诸国海域争端逐渐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导致东北亚海域争端的基本原因是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和国际法发展等因素,冷战后又掺杂着日本权力争夺、各国经济资源争夺和美国介入等因素。东北亚海域争端对地区国际关系、安全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也使经济和贸易成本增加。本文在对海域争端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国家政策属性的角度提出其解决出路,为利益各方解决争议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晚近的国际投资条约,对最惠国条款的适用范围规定模糊,造成了发生纠纷时,最惠国待遇能否适用于投资争端解决机制问题。在国际实践中,ICSID仲裁庭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只是对所涉基础条约条款的解读,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从理论上看,最惠国待遇适用于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时,难以判断两种争端解决机制的优劣,而且可能侵犯东道国的主权等问题。从国际法发展的趋势上看,保障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社会努力的目标之一,而最惠国待遇适用于投资争端的解决,会扩大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刘牧扬 《学理论》2008,(12):51-53
本文从理论及现实两方面探讨如何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中美贸易争端。在肯定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障碍,最终提出实践中解决中关贸易争端的策略:建立健全贸易体制、法律法规、研究咨询机构、预警机制,妥善处理中美贸易争端。  相似文献   

11.
欧盟解决三农问题的若干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农业政策的基础包括价格、市场管理机制以及指导和保障基金制度。1992年以来,欧盟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改革,从价格支持措施转向直接资助,把农业生产与环保结合,推动农业生产重组与创新。2005年欧盟扩大以后,除继续推进重组创新和保护资源环境外,还突出强调了农业经济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陈舒婧 《学理论》2013,(17):129-130
随着全球日益变暖,北极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对北极的争夺战之中。为了实现北极和平利用,尽可能地减少争端,国际社会急需明确北极的法律地位,从而确定相关权利义务的归属。应当在现有的国际法框架内解决北极岛屿、资源以及航道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1日,被誉为欧盟宪法的《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运行,按《条约》推选出欧盟第一任总统和第一任欧盟外长,这是欧洲政治联合的又一次大推进。欧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联邦制国家特征,但从欧盟的制度运行、成员国主权让渡、联盟的权力合法性、文化融合等方面分析,欧盟是不可能演进成为一个"规范"的联邦制国家的,或者说,这一愿景将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加快了对中菲南海争端领域的占领步伐,并不断通过声明、立法甚至暴力驱逐等手段与中国在此争端上针锋相对。21世纪前几年,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相对于20世纪得到少量缓解,但是随着奥巴马上台并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由于美国的插手,南海争端的复杂性越来越强,问题解决相较于之前也变得棘手起来。旨在通过对中菲南海争端历史进行梳理后,分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该争端的影响,以此提出针对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中菲南海争端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邓小平根基于和平、立足于大局、着眼于互利,提出了处理中国周边争端问题战略性思维的战略构想,其中"主权属我"是根本前提,"和平协商,合理解决"是第一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第二原则。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所面临的领土领海争端,在多年来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效,也积累了众多的经验。中国在解决与周边国家间领土领海争端中,和平协商是重要方式,合作共赢是重要理念,"不惹事,不怕事"是重要原则。伴随中国实力的增长,周边有些国家以"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将中国视为发展威胁,使我国的周边关系中出现了个别国家阻挠"和平协商"、排斥中国"共同开发"、扩大和强化非法占有有争议领土控制权等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仍然要坚持以邓小平处理周边争端的战略构想为指导,坚持"主权属我",强化主权行为;推进和平协商,治理合理解决;尽量以"共同开发"推动"搁置争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
文攻武备是在世纪之交针对日趋猖獗的台独行径和日益复杂的台海局势提出的军事斗争准备总方略。新形势下必须全面理解该方略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及内在关系;必须深刻认识该方略在解决海洋主权争端问题上的现实紧迫性及其指导意义;必须注重开展这一方略在解决海洋主权争端问题上的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6)
海洋问题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将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海岸线漫长,所面对的海洋问题也就较多,除了有人类发展共同遇到的海洋开发、海洋环境的综合治理等发展性的问题,中国面对最多的是周边的海洋争端问题,其中以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最为突出,对这三个问题的原因进行定性分析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和中国未来向海洋的发展。中国周边海洋争端要想实现最终解决,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提高才是解决争端以及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竞争法的委员会集中执行制在欧洲一体化的初期,为一体化的构建以及竞争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欧盟的扩大、成员国的发展,集中执行制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共同体发展的需要。在经历40年的一体化进程后,欧盟于2004年对其竞争法的执行机制进行了分权制的重大改革。这种改革更多的不是竞争规则的自我逻辑完善,而是欧盟超国家治理中国际机制对国际合作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李耀华  安钧洳 《学理论》2012,(24):13-14
自2009年无暇号事件以来,南海问题一度升温。与中国存在争端的国家均是东盟成员国,争端势必会对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产生影响。同时美、日、印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也会对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产生间接影响。但我们应看到中国与东盟这些年形成的良好合作局面,以及东盟自身的一些因素对南海争端给双方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总体来看,南海争端不会根本改变中国与东盟继续合作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0.
安群蕊 《学理论》2011,(26):72-7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标志着该贸易集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贸易与投资等方面的交往与发展要求该区域内知识产权协调与合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根据当前国际局势以及其它自贸区有关知识产权相关制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在顺应国际趋势的前提下,借鉴现存的国际条约以及区域集团的有益经验,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及要求的知识产权协调与合作机制。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特点,注重传统知识的保护以及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