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URED by better living and working condetions,huge numbers of Chinese farmers leave their rural homes for the city.Their education having generally ended at junior middle school,they have little choic but to take up poorly paid manual labor.This they do uncomplainingly as it is preferable to eking out a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相似文献   

2.
BOTH my husband and I have decent jobs. As public servants, we work from 8 am to 6 pm for a salary that supports a decent but frugal life. As a reward for our hard work, I got a promotion, and my husband was  相似文献   

3.
刘国莹 《半月谈》2004,(9):58-59
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紧密联系的.是家长进城务工后子女的教育问题。继上期“校园话题”关注农村留守子女的问题之后.本期我们的焦点。集中到了随父母进城求学的孩子身上。目前。进入城市是许多农民改变自身处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这个变动的过程中,我们呼吁社会各方面对农民工子女予以更多的关注。当一个孩子从熟悉的农村来到城里的学校时。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内心的慌乱可想而知。所以。当班里来了“农村娃”的时候,“校园话题”在此吁请城里的老师和同学:善待他们.给予平等、温暖与爱护.帮助他们尽早融入你们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4.
王莉 《民主与法制》2010,(Z1):78-81
冯丽丽,1981年出生,无正式工作,目前为留守儿童志愿者,她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事迹感动至深。2008年冯丽丽被评选为感动朝阳十大人物,被北票市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被中共北票市委、北票市政府授予平安建设先进个人,荣获中共北票市委、北票市政府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奖。因为撰写《给留守儿童的故事》和创作表现留守儿童群体的剧本,她被吸纳为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5.
IT is still possible, though rare, to see elderly Chinese ladies with impossibly small feet, walking along with a slightly staggering gait, with the help of at least one stick. These nonagenarian women, remnants of the millennial tradition of foot binding unique to China, become fewer every day. There will soon be no trace of the long-standing custom that still prevailed during their childhood.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出自习惯,每年岁末我都要回到乡村。我想在临近欢天喜地的新年之际, 看一看父老乡亲们的表情,那些表情是那么生动,充满人生的灵性与激情,让我一瞬间便体悟到一种生命的真实。铁板坳,赵明涛的衰情: 书记,我不流泪我是随资源县梅溪乡的书记来到一个名叫铁板坳的小山村的。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书记告诉我,这里虽然很美但是却很穷,乡里对这个地方的扶贫想了很多办法,但成效不大,而阻碍这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谁在守空房?——关于民工留守家庭的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月10日晚上,在湘西的一个小山村里,50多岁的周云兰在饭桌上给丈夫摆了一副碗筷,又给女儿小曼两口子摆上了碗筷,然后嘴里念叨着,要他们随便吃,说不管怎样,也不要亏待肚子。这天是周云兰的生日。 周云兰的丈夫早年生病去世了。女儿小曼两口子在广州打工,早就打电话说不能回来。 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9.
人才,并非是指具有高学历或高收入,也并非一定是具有经济地位或社会地位的人。从现实意义上来看,特定领域内“人人皆可成为人才”。  相似文献   

10.
潘晓成 《新重庆》2006,(10):39-40,43
当前.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城乡及产业之间要素的流动受到诸多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户籍、居住地管理制度确定的个人身份界限.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不能享有与城市人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动机来自于收入诱导而非福利诱导.区域及产业间收入差距、成本-收益、劳动力供需结构是影响劳动力流动及稳定转移的主要因素,信息不全、制度性障碍和个人品行是影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主要约束条件。基于此观点.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应构建以推动劳动力转移为目标的外部激励为主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1.
“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不仅村庄建设需要钱,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等,都需要相当的资金作支撑。要按照“政府引领、农民主体、社会共建”的原则,广开财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责范围的事。要改变长期以来重城轻乡、重工轻农体制造成农村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公共财政体制,发挥政府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大幅度提高财政资金用于…  相似文献   

12.
谈女人     
张爱玲 《创造》2006,(3):141-141
西方人称阴险刻薄的女人为”猫”。新近看到一本专门骂女人的英文小册子叫《猫》,内容并非是完全未经人道的, 但是与女人有关的隽语散见各处,搜集起来颇不容易,不像这里集其大成。摘译一部分,读者看过之后总有几句话说, 有的嗔,有的笑,有的觉得痛快,也有自命为公允的男子作”平心之论”,或是说”过激了一点”,或是说”对是对的,只适用于少数的女人,不过无论如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等。总之,我从来没见过在这题目上无话可说的人。我自己当然也不外此例。我们先看了原文再讨论吧。  相似文献   

13.
梅萍 《理论月刊》2003,4(8):74-76
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社会里,湖北妇女的生活方式呈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无论是社会交往、闲暇生活,还是婚姻家庭生活和消费水平都在质与量上有较大进步。但是现代妇女在事业与家庭的角色冲突与选择上仍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婚姻家庭生活和闲暇生活仍以家庭为中心,社会交往相对单一,从而影响了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因此,倡导性别平等、扩大妇女就业、提高妇女的社会交往度和精神生活质量是优化妇女生活方式、提升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田军 《人民公安》2006,(11):15-15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说的是囿于古代通讯和交通不甚发达,小道消息极不可信。今天,通讯和交通早已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虽然人们不再固守这条陈规,但很多情况下还是自觉不自觉地以“眼见为实”来验证。笔者也不例外,假如有人跟我说世上真有UFO存在,我会说在我亲眼见  相似文献   

15.
《江西政报》2007,(22):1-1
近几年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跨省劳务输出562.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40亿元,今年预计到沿海务工的人员将超过年初预定的560万人目标,达到600万人,劳务收入也将会大幅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分层的结果看,当代青年企业家是社会中的高收入群体,职业声望不断提升,社会地位的自我评价表现为积极的肯定,整体上属于社会中上层和社会上层,他们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IN a small western Hunan village on Lunar New Year‘s Eve, Zhou Yunlan sets bowls and chopsticks out for her deceased husband, daughter Xiaoman and son-in-law, both of whom work in Guangzhou City.Migrant workers from rural areas like Xiaoman and her husband represent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全国两会上,幸福指数再次成为热词之一代表们围绕幸福的话题讨论热火,幸福感、幸福指数在有关发展质量、民生保障的讨论中被频繁提及。幸福指数已经算不上一个新词汇了它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由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不丹旺楚克国王提出他认为,人生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政府政策的重心应  相似文献   

19.
劳婕 《求索》2013,(11):229-231,261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中国公众对收入分配现状的公平感及其影响因素。根据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本文对公众的(不)公平感进行了测量,并检验了学界主流理论对公平感形成机制的理论阐述。研究表明,大多数公众对收入分配具有较高的不公平感。社会经济地位对公平感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社会比较理论和参照人群理论更能解释公众公平感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自春申君开黄浦江以来,上海人就时刻亲历着上海滩所有的历史与荣辱。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着非同一般的群体意识,他们非常在意世俗眼光的丈量,也很乐意以开放的心态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