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虎雏 《世纪行》2011,(1):32-34
刘静庵终生未娶,没有子嗣,祖父给我布置了这份“一定要去多看看这座墓”的世纪作业。刘静庵先烈离开这个世界已经99年了,我是年年看望他安息的地方,每次都有新的感触。  相似文献   

2.
田恬 《世纪行》2007,(3):47-48
前不久,丫姑从乡下打电话来,盛情地邀我母亲带我一道去她们那里看看。丫姑名叫田桂芝,家住湖北省大悟县黎家河,是我母亲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上山下乡时结识的一位村姑,当年和我母亲十分投缘,认她作干姐。我母亲回汉  相似文献   

3.
虽然许多才来到美国不久的中国老人们每天都早出晚归,由小巴士接送着去老人活动中心,但是老人活动中心是个什么样儿,我是一点也不清楚。可是看着将近80岁的母亲自从一年多前加入了那里的活动之后,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身上的病痛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不再时不时地要我带她去医院看病,由这事想来,老人活动中心必然是一个有趣的地方。我家姐妹众多,大家相聚时总爱揶揄母亲说,她每天早晨花了太多的时间装扮,把自己弄得那么干净整齐,又不是中学生去学校上学,还指望着哪个男孩子对她多看上两眼。母亲被我们如此的逗弄每回都是笑得花…  相似文献   

4.
离京前,一位残疾朋友叮嘱说,到了西藏,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一位外国盲人朋友开办的盲校,我记下了,可心里却没底。谁想到,到达西藏的第一天,西藏残联的群培理事长就对我说,你这次进藏,我们特意安排了一站就是去采访这所国际助盲学校。闻听此言,不禁心中大喜。这下,北京残疾朋友的嘱托可以实现了。  相似文献   

5.
王玺 《中国保安》2002,(4):8-10
孙振平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他从来没有请同学吃过什么东西,有一次,他对同学许诺说要请他们吃冰棍,回家后他犯愁了,不知怎么向母亲开口.母亲知道这件事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你以后一定要记住,不要轻易对别人许你达不到的诺言.这是做人最重要的原则!"看看困窘的家,看看母亲憔悴的面容,孙振平哭了.  相似文献   

6.
范文  陈思思 《人民公安》2013,(14):56-56
"是陈警官吗,能去一下我家找一下我妈妈吗?" 6月9日中午,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社区民警陈新才突然接到一个国外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女子十分着急,她告诉陈新才自己姓梁,在美国工作,其母独自居住在市区都市华城小区,她每天都要和母亲通电话,但最近两天一直未能和母亲联系上梁女士担心母亲出事请求社区民警上门看看母亲是否安好。  相似文献   

7.
1997年8月1日,我从当时的贵州民族学院到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报到,那天是建军节,是个比较容易记住的时间。因正值学校放暑假,不上班,经推荐就来了。刚来时也没有给学校领导讲,心想过来先试试,了解了解,看看情况再说。一个月暑期很快就结束了,开学后,当我去给学校领导汇报时,领导毫无表情,慢条斯理说,如果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包括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之类的单位,我们会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魂归大山     
大哥民政学校毕业后,志愿到离县城要翻越三座大山的山乡作了名乡民政助理员。按大哥在学校的成绩,或者凭父亲的社会关系,大哥完全可以留在城里坐办公室。可大哥固执己见,坚持要到山里去。他说他想去看看大山,领略大山的无限风情。母亲一个劲儿抹泪,倒是父亲尊重大哥的选择:“彬,不行就写信告诉我”,大哥笑笑说,看吧。大哥很快的就来了信。信里说:那里的山好高,路好陡,农民的日子好穷。大哥工作的乡政府是以前的一座古庙,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山凹里。乡里仅有一条街,铺着古古雅雅的青石板,街道两旁青一色是又厚又重的木板门,那…  相似文献   

9.
林演 《今日海南》2008,(2):44-44
我没有去看李安的《色戒》,虽然很多朋友都向我鼓动去看看,但我还是没有去。我知道虽然电影是改自言情高手张爱玲的小说,而且故事还是有原型的,人物也是有原型的,在中华民族八年抗战的史海里,曾有过这段沉浮的一叶,而在当代大导演的全面的改编下,一定已经不是那个充满悲壮的真实。所以没有去看。  相似文献   

10.
外婆的味道     
柯卫军 《人民公安》2009,(12):63-63
五十一年前,外婆带了我年幼的母亲远走他乡。16年前,外婆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了,把对故乡亲人的残缺记忆留给了我母亲。我依据母亲断续的记忆经过十几年查找,终于找到了母亲的故乡和堂姐,为了圆母亲重新有娘家依靠的梦,我们一家人驾车9个小时来到秦岭腹地的一个小山村。  相似文献   

11.
王延洲  吴昌华 《黄埔》2011,(2):44-47
第三章青岛打工,少年即知穷苦滋味厌了学徒,投奔二哥从戎1935年10月,我满15岁,父亲认为我长大了,不能在家继续游手好闲,应该去城里当学徒谋生。母亲为我流过多次眼泪,她不忍将我送出去。我也下了决心,一定要冲出大孙家村,去见见世面,闯荡江湖,改变命运。临走的前两天夜里,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眠,件件往事涌上心头,我禁不住泪水湿透  相似文献   

12.
“代表是职务,不是荣誉或者政治待遇。始终代表人民、坚持服务于人民,是代表的根本职责。”这是我对代表职务的基本认识。我时刻谨记并认真实践这一点。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履行好代表职责,最根本的是始终心系人民,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职。为此,我不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到基层、到群众中去。在调研、考察工作时,我都要直接到农村牧区、厂矿企业去看看,到农牧民家去坐坐,看看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听听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这是我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上履行好职责,有针对性地提出议案和建议,审议法律草案和报告的重…  相似文献   

13.
凡怡 《传承》2008,(21):51-51
20年前,母亲和邻居为琐事争吵,邻居仗着她儿女都是吃商品粮的,出言不逊:"你命不好,活该在农村受罪。我丈夫是商品粮户口,我的儿女也是。看看你,丈夫是个种田的,儿女皆是农民。我怀疑你的女儿都嫁不出去,要嫁也只能嫁个土包子,若能嫁商品粮的那就算有本领……"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19岁的我虽然不能出面和她争吵,但在心里定下了目标:你等着,我一定要嫁个吃商品粮的男人为母亲出口气。这成了我后来择偶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4.
黄慧南 《黄埔》2012,(6):8-10
上海,17岁的我第一次见到父亲1965年的一天,我正在上海北郊中学的教室里上课,突然被教导主任叫了出去:"你父亲来了,现在住在锦江饭店,你去看看他。""我不去!"回答出乎教导主任的意料。我当时感觉和父亲没有什么关系。1948年夏天,父亲与全家人正在庐山避暑,突然接到即刻下山赶回武汉参加"徐蚌会战"(即淮海战役)的命令,就这样告别了家人,那时母亲正怀着我。父  相似文献   

15.
江苏射阳县黄尖镇花川村男青年王文斌,今年刚入南京师范大学毕业。提起他的求学经历,小王总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乡亲们对我的关心帮助。”今年26岁的王文斌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王少荣患有精神病,”且一只眼睛失明。母亲朱仁秀左腿残疾。哥哥姐姐智力低下,一家五口唯有王文斌是一个健全的人。全家吃饭穿衣都由集体解决。1980年,王文斌到了上学的年龄。看到其他小伙伴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拽着妈妈的衣角也要读书。可是一贫如洗的家庭拿什么让他去读书呢?这时村支部和学校的领导来到他家里,将王文斌接到学校,使王文斌走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16.
张晔 《春秋》2013,(6):45-45
金秋时节,我又去了古城青州。来这儿出差旅游的人,大多都要去北门大街逛逛,我也不例外。北门大街位于青州古城的中心地带,来往步行便捷方便。我从万年桥端步入古街时已是傍晚,那些老建筑裹在斜阳里,  相似文献   

17.
潘琦 《当代广西》2006,(20):58-58
黔桂是邻居,走访十分方便。日前去拜访贵州几位老朋友,寒暄之后,朋友劝我一定要去平塘掌布看看世间奇观“救星石”,并神秘地告诉我:该石形成上亿年,风化坠地,一分为二,自然显现出“中国共产党”五个刚劲有力的凸型大字,实为世界之奇观,国之珍宝。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一个母亲领了双胞胎几子去商店买衣服。当营业员给他们试穿上身以后就走开了。母亲气愤地说:“你为什么不带他们照一照镜子,看看是否合身?”营业受无辜地说:“他们只要互相看看不就可以了嘛。”  相似文献   

19.
厦庄的森林     
厦庄的森林,是在不经意中跃入眼帘的。 本没打算去厦庄,也不知道厦庄有森林。从连城莒溪镇的铁山罗地村出来后,本打算去梅花山的腹地太平寮看看,可是交通工具没有解决好,山道险峻,车子却严重超载。出于安全考虑,只好把一部分人卸在去太平寮的路上,我就这样很不情愿地被卸在了厦庄——这个本没打算落脚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生命回忆     
母亲是一个命苦的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点。因为在儿时的记忆里,我就经常拿母亲和村里的其他女人相比较:别人在树荫下纳凉的时候,母亲却头顶着草帽在地里干活;别人还在黎明的梦乡酣睡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去山下的小溪挑水去了,可以说母亲挑水的扁担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响,是村里最苦难的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