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在全区58个试点社区启动了"康乃馨"关爱单亲母亲行动(以下简称"康乃馨"行动),将和谐家庭建设聚焦单亲母亲这一弱势困难群体,积极探索救助帮扶途径,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切实为单亲母亲家庭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正>人均月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180%~200%之间的家庭,尽管被纳入低收入家庭群体,享受住房保障政策,但生活仍十分困难,是困难群体的最边缘部分,往往也容易诱发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近年来,杭州市下城区通过建立统一认定标准、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帮扶政策、统一救助实施等四统一的并轨救助机制,积极探索将低收入家庭与四级救助圈困难家庭全面并轨管理、无缝衔接救助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改善了边缘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3.
代表建议下城区是杭州市的核心城区,坐拥省内最著名的"武林商圈",财政收入位居全省前列,一直给人以"繁华时尚、繁荣富足"的印象。可事实上,下城区区域内依然生活着很多困难群体,帮扶任务非常繁重。而令当地社工头疼的,不是业务工作的繁忙,而是接待一些确实困难却又得不到救助的居民来访。"有的家庭非常困难,但是由于家庭收入统计方面的原因,依照规定就不能申请救助,想想也挺可惜的。"一位在社区工作10多年的老社工说。"有些困难人员因为得不到帮扶,情绪比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杭州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春风行动”为载体的困难群众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面推进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制度、助学援助、住房援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初步构筑起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1.以低保制度为基础,扩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范围。杭州市从1996年起实施城乡一体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7次提高市区低保标准,目前老城区城镇低保标准为280-320元/人月、农村170-190元/人月,萧山、余杭区和5县(市)城镇低保标准为210-263元、农村130-150元。在此基础上杭州市进一步拓宽帮扶救助范围,将所有年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00%~120%之间的困难家庭和家庭成员中有年自负医疗费4000元以上,家庭年收入减去自负医疗费后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20%以下的,以及家庭成员中有就读全日制高等院校、且家庭年收入减去高校学费(每学年按6000元计算,不足6000元的按实计算)后,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20%以下的全部纳入帮扶救助范围,由民政部门统一发放《杭州市困难家庭教助证》。2.以解决生活困难为目标,建立“四级救助圈”制度。杭州市  相似文献   

5.
樊文 《中国民政》2023,(13):52-53
<正>“感谢党和政府对我家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对生活有了希望。”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漕湖街道的刘阿姨领到救助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刘阿姨家有两个高龄老人和两个上学的孩子,丈夫突发脑中风,导致家庭陷入困境。相城区借助“困难群体智慧帮扶信息平台”,及时发现了她家庭的困难,不仅办理了低保、实时医疗救助,还为她链接慈善、医疗等资源,实施免费电动轮椅适配、专业医疗康复训练等精准化帮扶项目。如今,丈夫的身体慢慢好转,一家人的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刘阿姨家的帮扶项目是相城区开展服务类温暖救助的工作缩影,也是相城区打造“相帮扶·城温暖”社会救助服务品牌的生动体现。作为民政部组织开展的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地区,近年来,相城区围绕“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聚焦主动帮扶、温暖帮扶、精准帮扶、体系帮扶,实现了社会救助向集约聚合、定制式服务、温暖救助、按需施策的转变,在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提升了社会救助的温度,满足了困难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  相似文献   

6.
2014年,南京市栖霞区着力构建社会救助综合体系,倾力打造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强势推进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实施,广泛开展"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全区社会救助综合水平明显提高。一、完善救助政策,构建社会救助综合体系。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困难  相似文献   

7.
<正>「背景」福建省福州市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困难群众巡访制度的基础上,打造"一面二点三结合"工作法,通过巡访网格化、责任定点化和巡访时段全天候、巡访对象全覆盖,把巡访关键点、突破口扎到每个乡镇、村(居)和每个困难家庭身上,摸清底数、形成台账,切实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动态管理难、精准认定难问题。始终坚持"发现""帮扶"两手抓,加大救助力度,实现各类救助资源下沉,有效发挥了政策制度的托底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8.
工作动态     
丰都县首创弱势群体"1+N"救助模式重庆市丰都县积极救助弱势群体,首创实施思想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创业救助等"1+N"模式。重点援助对象53253人,开展"1+1"援助13560对,开展"1+N"援助20550对,落实援助项目60330个,结对帮扶23万余人。同时,该县还健全救助工作体系。一是出台了《救助管理办法》、《丰都县救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民政部门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优化救助机制流程,提高救助补贴标准,探索社会救助新举措,有效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黑龙江省:采取更实、更细、更精准救助帮扶举措黑龙江省民政厅针对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残障和独居的老年和未成年低保对象以及出现确诊、疑似患病的困难家庭,采取更实、更细、更精准救助帮扶举措,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全省民政系统在疫情防控工作期  相似文献   

10.
<正>杭州市以推动低收入群体迈入共同富裕行列为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聚焦低保低边特困对象以外的其他因疫因病因灾等导致生活相对困难的低收入群体,创新打造“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应用,对潜在困难对象进行动态监测、智能预警、分类帮扶。应用上线以来,已对全市14万余户低收入家庭开展常态化监测,为10928个触发预警的家庭提供多元化帮扶救助。  相似文献   

11.
袁艺 《中国减灾》2013,(11):36-39
灾后救助评估灾后救助评估包括倒损农房重建救助需求评估、过渡期救助需求评估、冬春救助需求评估以及相应的倒损农房恢复重建救助、过渡期救助和冬春救助工作的灾后救助绩效评估(见图1)。一、倒损农房重建救助需求评估倒损农房重建救助是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自然灾害救助条列》第四章灾后救助的第十九条规定"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研究制订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规划和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2.
当下,帮扶困难群众已经成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最商接、最有效的实践方式之一。早在换届之初,宝坻区人大常委会就在全体区人大代表中广泛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其中“救助一名困难学生、为困难家庭成员提供就业”两项内容涉及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在今年的“三个一”活动中,区人大常委会继续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代表本着自愿原则帮助一个困难家庭”。  相似文献   

13.
救助评估的内容体系(上)《指导意见》设定的4大类12项评估事项都有其特有的背景、评估内容、责任主体以及主要评估依据和基本评估方法。救助准备评估救助准备评估主要是指针对某一行政区域灾害风险的评估,和在这种风险条件下,对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的评估,以及在该时段区域的救助能力评估(见图1)。  相似文献   

14.
正一、制定背景印发《广州市民政局关于规范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构建完善"定位准确、制度规范、权责清晰"的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体系、推动我市社会救助制度发展,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创新"343"社会救助工作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实施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保障制度化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借力"三种手段",强化社会救助"托底线"功能。一是创新"特困帮扶",延伸救助覆盖。创新建立"1+8"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机制("1"是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群众  相似文献   

16.
正1问: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搬迁户可以享受哪些基本生活保障?答:对孤寡老人、行动不便困难群众采取干部帮扶和志愿者服务措施;对暂时无产业就业帮扶导致生活困难的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在迁入地申请6个月的低保救助,迁入地乡镇(街道)及时受理,及时审批纳入;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搬迁贫困户,当日落实临时救助,按最短时限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按照这一要求,成武县委研究制定了实施党内关怀的意见,从建立困难党员生活档案入手,着力构建建档管理、思想关怀、生活救助、生产帮扶四项机制,推进了关怀帮扶党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8.
苏星 《当代广西》2005,(23):41-41
“爱心超市”是南宁市各级党组织在新时期探索创建的一种全新的社区救助模式,是一种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广泛收集社会富余生活物品并免费发放给社区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众,改变以往突击性、运动式的捐助模式,这是新形势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形式。截至目前,南宁市的“爱心超市”共救助困难家庭1128户,受惠群众达5112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20,(6):16-1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3月17日,青海省民政厅联合省扶贫开发局下发《2020年青海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优化完善各项救助政策、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落实落细救助兜底政策、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和扎实开展"三项活动"保障脱贫质量等五个方面,全面部署了2020年全省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刘影 《江苏政协》2010,(4):33-34
打开民建江苏省委的网页,"思源工程"、"生育关怀"、"爱心同行"、"救助帮扶"等温暖字眼时时映入眼帘。帮助失去孩子的父母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资助白血病女孩得到及时救治,鼓励身患残疾的少年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创业者……近几年来,省民建会员和省政协委员们为帮助我省计生困难家庭所做的一切,点点滴滴,凸显的是关注、充盈的是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