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也是长津湖战役70周年。长津湖之战中,志愿军第27军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次歼灭美军一个建制团的范例,被全歼的美军第31团的军旗,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本书共9章、23万字,并有20多幅珍贵的长津湖战场照片,是全面反映长津湖之战的专题性历史著作。在挖掘战争原始材料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战史回忆著  相似文献   

2.
血战长津湖     
在朝鲜战场上,作为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的收官之作,长津湖战役是一场双方士兵都不愿回忆的血战。在这场战役中,零下30多度的酷寒像鬼魅一样无处不在,志愿军士兵很多不是败给对手而是被冻死在冰冷的雪地里。"其艰苦程度超过长征!"多年后,参加这次战役的志愿军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将军回忆这些往事时,依然老泪纵横。  相似文献   

3.
1950年冬天,朝鲜遭遇了50年一遇的严寒。抗美援朝战士卢致俭所在的27军80师,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进入长津湖地区。战斗结束,卢致俭才发现,自己冻掉了10个脚趾尖。电影《长津湖》热播之时,这位93岁的老兵动情地说:“我幸运地活了下来,目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战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相似文献   

4.
<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由志愿军战士在出征时创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贯穿着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几十年光阴,至今仍不时回响在我们耳畔。这首脍炙人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强国之音”,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志愿军将士奋勇杀敌,打退侵略者,最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5.
副题为《彭德怀和他的志愿军》。近年来,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组建,以及志愿军总部早期拟定的战  相似文献   

6.
长津湖之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悲壮惨烈的一次战役,它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宋时轮将军曾评价其艰苦程度超过了长征。  相似文献   

7.
我是1945年5月参军的,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在部队当过战士、通讯员、宣传员。1951年,我在四野48军143师(后改编为炮21师)文工队任分队长。9月,接到命令后,我就率师文工队一支32人的小分队随军入朝。1 我们入朝后第一次下连队 演出是在1951年10月1日。在一片浓密的树林里,一个营的志愿军战士坐在一个空场上,我们演出了话剧《献银镯》、《纸老虎的下场》,小合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女声小合唱《金日成将军之歌》,还有相声、西河大鼓、三弦等节目,最后是我们自编自演的男…  相似文献   

8.
我刊2004年第2期发表了晓农同志的《捐躯朝鲜的两名志愿军军长》一文,其中提到蔡正国的事迹。原志愿军第五十军战士申春在军部遭敌机空袭之时正参加该军一四九师的干部集训,距军部约3公里。近日,申春同志寄来此文,记述了他所知道的蔡正国的牺牲经过。  相似文献   

9.
博览之窗     
《志愿军战歌》诞生的经过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当年无数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就是唱着这首威武豪迈的军歌,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投身到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中去的。那么这首战歌又是怎样诞生的呢? 1950年10月,新华社特派记者陈伯坚随同志愿军进行采访。当时部队正在丹东做赴朝作  相似文献   

10.
周元森 《湘潮》2012,(3):38-39
1952年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侦察连文书湘籍战士罗盛教,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从冰河中救出朝鲜少年崔莹而英勇献身。志愿军政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团中央追认他为"模范青年团员"。金日成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他的事迹载入《志愿军英雄传》。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著名作家魏巍,人们就会想到他创作的讴歌志愿军战士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其实,全国人民都知道的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也是魏巍早在1941年时宣传的。不但如此,魏巍还与五壮士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1月20日,《闽侯抗美援朝纪念册》首发式在闽侯甘蔗县城“万安山抗美援朝纪念亭”隆重举行。 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王直,老同志王培臣、张烽,县领导吴三八、陈和、潘革生、唐长春、张大斌以及志愿军老战士代表和志愿军烈士家属代表出席首发式。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闽侯县有2000多位热血青年参军参战,221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  相似文献   

13.
正摄制于1956年的国产故事影片《上甘岭》,是新中国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典影片,它取材于当年朝鲜战场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以艺术再现的手法,讲述了上甘岭之战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顽强坚守坑道阵地,与强敌浴血厮杀,最终在决定性大反击中取得胜利的生动场景。影片中的插曲《我的祖国》更是唱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然而,在艺术再现的背后,战史上真实的上甘岭战役又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在艺术再现向战地真实的还原中,解开其间的层层创作取材关系,无疑会让人更好透过  相似文献   

14.
正故事片《上甘岭》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电影。影片成功再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形象,将战争的残酷场面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其中的插曲《我的祖国》更是脍炙人口,半个多世纪以来久唱不衰,成为电影音乐中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5.
抗美援朝是党中央、毛主席的一项英明决策,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当年我有幸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去了朝鲜。下面介绍我遇险的四则故事,意在说明在这场战争中,敌人的凶残和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16.
魏巍是人们熟悉的作家,为了痛击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他曾在五十年代初赴朝鲜战场,与志愿军生活战斗在一起,并先后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许多优秀通讯报告。作者以炽烈的感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思想品质。《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些作品中影响最大的一篇。“最可爱的人”成为全国人民对志愿军最亲热的称呼,最崇高的赞美。在时隔半个世纪和平建设的今天,我国的一些地方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触目惊心,引起人们的深思和关注。老作家魏巍对此深恶痛绝,毅然执笔写了《谁是最可恨的人》。它深刻地剖析了腐败的根源和危害性,提出要坚决与腐败作斗争,与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 听听老作家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17.
汤李 《党建文汇》2008,(1):40-40
由巴金小说《团圆》改编而成 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换上军装,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在朝鲜战场上,巴金同创作人员深入到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了深厚友谊。回国后,他写出中篇小说《团圆》,并发表在1961年8月号的《上海文学》上。  相似文献   

18.
陈辉 《党史博览》2021,(10):18-22
《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战争片.该片由武兆堤执导,毛烽编剧.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团圆》. 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战场,王成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王芳在师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以哥哥为榜样,为战士演出服务.王文清当年曾是党的地下工作者,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女儿王芳由王成的父亲王复标抚养.最终,她与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了. 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成为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典影视作品.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揭开这部红色经典影片幕后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9.
一张在朝鲜战场上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主办的《志愿军》报,于1951年1月,在烽烟滚滚的战火中创刊了。这是为了配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战斗任务的需要而创办的。 这张报纸,由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亲笔题写报头。志愿军党委在出版《志愿军》报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了该报的方针和任务,还提出了普遍开展通讯采访工作,各级军政首长必须亲自为《志愿军》报撰稿,稿件必须经  相似文献   

20.
陈辉 《党史博览》2002,(11):22-25
在朝鲜战场上,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郭忠田和获得荣誉称号的“郭忠田英雄排”,创造了令人赞叹的战争奇迹,充满了传奇色彩。 百里奔袭——钢刀直插龙源里 “同志们,加油呀!这回决不能让美国佬跑了!”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三七团一连二排排长郭忠田向全排战士发出了号召。这时,他们正从朝鲜的三所里赶往龙源里。 提起“不能让美国佬跑了”,郭忠田和全排战士都压着一股火,憋着一肚子窝囊气。 那是志愿军出国后的第一仗,志愿军司令部命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