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般认为,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对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起  相似文献   

2.
<正>遵义会议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且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所集中彰显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成为我们党引领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1984年1月,廖汉生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留下"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1991年2月,李鹏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后题词:"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遵义会议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翻开红军长征史料可以发现,在遵义会议召开前后的一段时间里,红军是一边走一边频繁地开会。周恩来同志曾经回忆说,进入湘桂黔交界处,中央一路开会争论,从老山界开始,争论更激烈。惨烈的湘  相似文献   

4.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遵义会议前后,周恩来苦撑危局,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积极筹备遵义会议的召开,在遵义会议上极力推举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会后,又坚决维护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为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穿过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漫漫前行道路,关键的往往只有几步。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遵义会议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没有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不知道要推迟多久。"周恩来同志后来这样回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历史,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彰显。真理之光,穿越历史,映照现实。"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7,(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此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革命。然而,遵义会议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摆脱共产国际走上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因此,此次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本文将首先从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开始,全面讲述遵义会议是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谭仕伦 《当代贵州》2006,(20):16-17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会议,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会议。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遵义会议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战略转变的关键刘勉玉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人所共知的。本文拟从与红军长征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即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角度,阐述遵义会议的指导作用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15日是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点。7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重新回顾这段光辉历史,缅怀那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先辈们。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从党百年奋斗的宏阔视域,以党的“决议”形式再次对遵义会议给予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和2021年两次视察贵州期间,多次谈及遵义会议历史和遵义会议精神,强调“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11.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是中国军人刚强不屈的真实写照。同人类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伟大创举一样,长征从开始到今天一直受到中外政界、军界、思想理论界等各界人士乃至普通群众的关注。回首长征这段历史,离不开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它是长征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遵义会议中得以贯彻并深深植入我党、我军的遵义精神,成为了红军铁流两万五千里,在长达两年、横跨十一个省(区)的广阔时间空间里凝练而成的长征精神的核心。遵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之魂,是红军之魂,更是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正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此,中国革命这艘航船在毛泽东这个伟大舵手的带领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般认为,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对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起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长征的主持筹划工作是由“三人团”负责的,作为“三人团”成员之一,周恩来在党和红军中的身份和地位重要而特殊。周恩来以其实际参与领导红军长征和直接指挥作战的核心领导人的身分和地位,对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晓光 《当代贵州》2014,(20):10-11
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并不只是一个历史故事,更多的是在会议的整个过程中所彰显出的革命精神。当前,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重温历史经验,弘扬遵  相似文献   

16.
7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在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从此开始逐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党的路线也开始转到马克思主义正确轨道。遵义  相似文献   

18.
陈晓阳 《党史文苑》2005,3(6):23-24
遵义会议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新世纪回顾遵义会议及其伟大功绩,给我们以下启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坚持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的原则,坚持既防右更要防"左"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9.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集中起来可以 概括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毛泽东对会议成功召开发挥了关键性作 用,其卓越功勋不可磨灭。 一、从"左"倾的错误领导转为马克 思主义的正确领导,确立毛泽东在中央  相似文献   

20.
<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革命战争和自身组织关键问题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日趋成熟的领导集体和决策核心由此初步形成。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已被庄严写入党的两个历史决议,永载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册。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