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范 《世纪风采》2012,(3):14-17
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甘肃省兰州地区同西北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战役发起于1949年8月12日,至8月26日结束。兰州战役后,国民党在西北的势力被基本清除,也结束了马家军、胡宗南在西北长达40余年的统治。担任这次战役总指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兰州战役充分展示了彭德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相似文献   

2.
关于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公认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参战部队有东北、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大战役是全国性的战略决战。但是,在之后的解放战争胜利发展中,也存在地区性的战略决战。1949年春夏之际,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集团、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青海马步芳集团(青马集团)和宁夏马鸿逵集团(宁马集团)联合反扑西安,总兵力20余万人。第18兵团、第19兵团、第19军改隶第一野战军建制,第7军、第1军第3师、第3军第8师归还第一野战军建制,使第一野战军总兵力达到35万人。第一野战军改变长期兵力薄弱的局面,取得西北战场的主动权,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第一野战军在扶郿地区歼灭性打击胡宗南集团,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北战场的战略态势。扶郿战役既是第一野战军取得的空前胜利,也是西北战场战略决战的第一仗。  相似文献   

3.
1949年夏,扶郿战役之后,青海马步芳集团(青马集团)、宁夏马鸿逵集团(宁马集团)集结在陕甘宁边界地区,静观局势变化。鉴于胡宗南集团遭到歼灭性打击,他们既不甘心失败,也不敢轻易行动。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等第一野战军首长与中共中央军委经过反复磋商,决定西北战场的战略决战第二仗采取"钳胡打马"作战方针,在陇东地区围歼二马集团。二马集团无心恋战,作好随时撤回老巢的准备,一触即溃,结果使围歼战变成了追击战。但是,陇东追击战隔断二马集团的联系,扫清第一野战军西进的道路,仍然达到了部分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欧阳青 《党史博览》2014,(12):47-51
正第一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举行了榆横、保卫延安、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沙家店、岔口、黄龙、延清、宜瓦、西府陇东、澄郃、荔北、1948年冬季、1949年春季、陕中、扶眉、陇东、兰州、宁夏、河西、陕南陇南等战役,并促使了新疆和平解放;另外,第一野战军还与其他野战军协同进行了平绥、晋北、大同集宁、张家口、吕梁、中原突围、运城、汾孝等战役。第一野战军的主力师排名情况:顶尖头  相似文献   

5.
李克影  孙赣 《党史纵览》2014,(11):34-35
正1948年秋,解放战争已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进行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前夕,毛泽东以战略家独到的眼光为淮海战役设计了方案: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整个战役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聚歼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歼灭杜聿明部。1948年11  相似文献   

6.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军作战思想作出相应调整的情况下,毛泽东指导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实施的与国民党军的一场战略决战。在淮海战役的酝酿和实施过程中,毛泽东根据济南战役胜利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及时批准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确立作战方针,决定把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投入战场;针对战役发起后的敌情变化迅速调整战役方针,指导中野部队发起徐蚌作战;协调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并采纳其建议,调整战役第二阶段作战重心和歼敌任务,把战役重心调整到战场南线;着眼于抑留和歼灭华北战场的敌军集团,调整战役第三阶段的作战进程,推迟总攻时间。毛泽东的全局指导和前线指战员的浴血奋战,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吹响了向大西北进军的号角.兰州战役消灭了马步芳顽固军阀部分势力后,第一野战军第一、二兵团从兰州出发,兵分两路向酒泉逼近,对酒泉守敌形成强大压力. 兰州解放前夕,国民党西北长官公署率第九十一、第一二O军及第八补给区并公署各独立团营西撤到酒泉,国民党甘肃省代省长丁宜中等也率众逃到酒泉.  相似文献   

8.
正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多次整编,以形成较正规的大规模野战集团,集中优势兵力,彻底摧毁国民党的有生力量,共计有东北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野战军下辖若干兵团、军(初称纵队),还有少数独立师,各野战军兵力数十万,完全可以挑起在广大地区独立遂行战略战役任务的重任。其中,这些野战军部队先后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三  相似文献   

9.
唐岸 《党的建设》2012,(7):63-63
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进军西北,25日打响工总攻兰州的战役,马家军全线溃败,弃兰州城西逃。溃逃的马家军,夺路奔向唯一可以渡过黄河的古老大铁桥。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是在毛泽东指导下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实施的大规模战略性战役。毛泽东通过正确把握战局发展,适时作出一系列重大的决策变化,始终掌握着战场行动的主动权,为夺取战役各个阶段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指导淮海战役期间作出的重大决策变化主要包括:根据战场形势发展变化,逐步扩大了战役的规模、任务和使用兵力;在战役第一阶段果断作出了调整战役方针的决策;在战役第二阶段作出了及时调整作战重心和歼敌任务的决策;战役第三阶段依据战略全局的需要,作出了调整战役作战进程的决策。  相似文献   

11.
在解放战争中,大西北举行了一场震动全国的战略大决战,这就是1949年8月12日至26日进行的兰州战役。担任这次战役总指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这次战役的胜利结束,基本上消灭了从来没有受  相似文献   

12.
刘志青 《党史博览》2021,(10):12-17
1948年春,西北野战军由内线反攻转入外线进攻,史称"春季攻势".由于脱离根据地作战,作战样式、作战指挥、情报通信、后勤保障等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等西北野战军首长的正确指挥下,全军上下克服各种困难,先后取得宜瓦大捷和西府陇东战役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3.
青、宁二马被我分割,兰州、银川告急,引起逃往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极度恐慌.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阎锡山急忙在广州召集有马步芳、马鸿逵、胡宗南参加的“西北联防会议”,策划了兰州决战计划:以青马节节抵抗后退守兰州,吸引我军主力于兰州城下,牵住我军主力;然后宁马退出固原后转向兰州,胡宗南则进击陇南,以包围合击我军,并答应派空军大力支援.会上,阎锡山极力调解马步芳和马鸿逵的矛盾,任命马鸿逵为甘肃省政府主席.会后,马步芳一再拉马鸿逵即赴兰州到任,实际是想以马鸿逵为人质取得宁马的支援.两个人多次抱头痛哭,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并商定一同坐飞机回兰州.不料飞机将要起飞时,马鸿逵突然变卦,以回宁亲自部署出兵援兰为借口,决定先回银川,于是两马分道飞回西北.  相似文献   

14.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同国民党在淮海地区进行的战略决战。随着战役的发展,投入决战的有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和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60多万人,建立统一的指挥核心,十分重要和迫切。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在电报中指出:“此战  相似文献   

15.
气势宏伟、波澜壮阔的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它的胜利,对后来进行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但是,在辽沈战役前和战役发展过程中,作为东北局、东北军区暨东北野战军主要领导人的林彪,却对率领部队南下北宁线作战,尤其是对攻克锦州作战曾几度产生犹豫和动摇,险些失去大决战战机.1948年,全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都出现了更有利于我党我军而不利于国民党军的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同志于2月7日在给林彪等东北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党史、军史界对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起止时间划分分歧较大,一是把三大战役的开始和结束,作为战略决战的起止时间;二是从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开始。至三大战役结束;三是从1947年6月底鲁西南战役开始,至渡江战役结束;四是从广义上讲,解放战争全阶段全属决战。那么,哪一种说法正确呢?要认识战略决战,不仅是以军事斗争为主线的决战,而且也贯穿着政治上的决战。通过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精锐主力,而且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17.
<正>诱敌北援1947年4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动了旨在配合陕北、山东我军打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豫北攻势,战役第一阶段,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作战集团经过10余天战斗,一举楔入敌人纵深,先后攻克县城和据点数十个,歼敌5000余人,解放了黄河以北、平汉铁路以东,东西100余公里,南北70余公里的广大地区,摧毁和控制平汉路、道清路百余里,打乱了敌人的防御体系,扰乱了敌人的兵力部署。随后,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为避开国民党军的优势兵力,争取在运动中歼敌,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挥师北上,开始第二阶段作战。这一阶段的作战目的是,首先扫清平汉路两侧据点,消灭分散之敌,彻底破坏平汉铁路安阳、汲县段,并  相似文献   

18.
1948年,是国共双方开始进入战略决战的一年。 华北野战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先后发起了配合东北野战军“关门打狗”的察南绥东、热西冀东、绥远察哈尔战役,展开了一幕“牵牛鼻子”的壮歌序曲。腰斩北宁、平绥、平古、平保铁路,歼敌9万之众,解放县城30余座。割断了华北、东北敌人陆上联系,有力地配合了辽沈战役的顺利实施,并为平津战役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八年秋末冬初,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东北野战军开始发起辽沈战役;华东和中原野战军部署了淮海决战;华北野战军也在迅速集结,准备聚歼华北“剿总”之敌,解放平津。我们冀东十五军分区警备一  相似文献   

20.
梁云 《党史博览》2018,(8):61-64
正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西、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但解放了全东北,而且为后来大军入关、解放全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战役的史实,牢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1983年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搜集整理了有关辽沈战役的一些回忆文章汇集成册,拟起书名为《辽沈决战》,准备由辽宁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