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伦敦专电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3月28日开始的对苏联的5天访问,是12年来第一位英国首相正式访苏,而且是在美苏裁减核武器谈判进程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刻进行的,因此,这次访问引起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 撒切尔夫人在访问期间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就军备控制、欧洲中程导弹、地区冲突以及人权和双边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会谈。会谈的气氛是严峻的,观点是  相似文献   

2.
伦敦专电 在中东地区外交上相对平静的九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了埃及和约旦。这是她首次出访中东,也是英国首相自二次大战期间丘吉尔访埃以来第一次正式访问埃及和首次访问约旦。 今年二月,约旦国王侯赛因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达成了约巴协议,提出了公正和平  相似文献   

3.
杨翊 《瞭望》1984,(16)
伦敦专电今春以来英国外交出现的新动向,特别是它对苏联政策的变化,是近来伦敦新闻界人士见面时的一个经常性话题。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访问匈牙利后,接着亲赴莫斯科参加安德罗波夫葬礼。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在斯德哥尔摩会晤葛罗米柯之后,又宣布订于七月初访苏。苏联第一副外长科尔尼延科三月底访问了伦敦,同豪等英国高级  相似文献   

4.
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第二次在北京会见邓小平主任时,第一句话就是:“这是伟大的一天”。 就在这一天,赵紫阳总理同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英两国通过友好协商,终于顺利解决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香港问题。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向全世界宣告,在一九九七年,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一百多年的神圣民族愿望实现了,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5.
伦敦专电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6月7日起对苏联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她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就德国统一、欧洲前途和裁军等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这是撒切尔夫人和戈尔巴乔夫近5年来的第七次会晤。 撒切尔夫人这次苏联之行,是在苏美首脑会晤后不几天进行的。访问前夕,她和戈尔巴乔夫又分别参  相似文献   

6.
伦敦专电 近一个月来,英国执政的保守党内部斗争激烈,风云数变。先是副首相杰弗里·豪11月1日辞职,两星期后前国防大臣赫塞尔廷向首相撒切尔夫人公开挑战。又一星期后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领袖第一轮选举中未获得足以击败对手的多数,被迫辞职。接着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德和财政大臣约翰·梅杰进入二轮竞选,与赫塞尔廷抗衡。11月27日角逐结果揭晓,梅杰成为“撒切尔时代”后的第一位首相。保守党为了在下届大选中取胜,需要换领导人挂帅。 撒切尔夫人1975年击败希思,成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战胜工党,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连任三届英国首相达11年半之久。前两任内,她大刀阔斧,推行被人称为“撒切尔主义”的一系列政策,使已向国际货币基金借款度日的  相似文献   

7.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飞抵北京。她此行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是她将不得不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正式会谈。她的对手是邓小平。毛泽东生前曾赞扬邓小平“原则性强”,“开钢铁公司”,“柔中寓刚,棉里藏针。”撒切尔夫人则是继丘吉尔后英国政界的铁腕人物,人称“铁娘子”,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一向以强硬和变通著称。9月24日,她正式与邓小平进行会谈。撒切尔夫人胸有成竹地打出早已准备好的第一张牌,更为主要的是她自以为挟着英国与阿根廷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的胜利余威前来中国的。因此,她以强硬的态度提出,历史上…  相似文献   

8.
鲍信 《瞭望》1993,(41)
吾兄:9月23日新华社播发了邓小平1982年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在这个时候首次公开发表这篇重要的谈话,有着多方面的意义。这是中国政府阐明自己在香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一份重要历史文献。现在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9.
布达佩斯专电 匈牙利政府总理格罗斯7月19日至28日对美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这是42年来匈牙利主要领导人第一次访美。 格罗斯此行将发展中的匈美关系推向高峰,是匈美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战后匈美关系经历了冻结、解冻和发展的漫长过程。美国对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的干预人们记忆犹新。从那以后两国关  相似文献   

10.
岳世平 《党政论坛》2011,(23):57-58
一、国家高层领导人重视并成立“专门小组” 英国:作为行政改革的先驱,1979年撒切尔夫人一上任英国首相,马克·斯宾塞连锁店的主管雷纳即被调任为她的效率顾问,并在首相力公室设立了一个效率小组即“雷纳效率评审”。1991年梅杰继任首相后,继续推行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做法。  相似文献   

11.
于谷 《瞭望》1984,(51)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前往北京正式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前夕,向本刊驻伦敦特约记者发表书面谈话,表示希望《联合声明》将为加强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联系提供更多机会。她对这次访问抱有巨大期望,愿能加速发展两国新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持家治国     
美国杂志《世界报》不久前向世界各地刊物的主编,撰稿人和发行人征询意见,要求他们推选1978—1988年“最代表时代精神的名人”,结果得票最多的是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他们被称为“务实精神的化身”。 中国读者对邓小平的事绩是熟知的。这里来谈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何得到众多报界人士的好评。 今年62岁的撒切尔夫人在1979年就任首相时,英国国势衰落,民气消沉,工业管理不善,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而历届政府沿袭下来的所谓“福利国家”的重负,已使财政不堪负担。外国人不无嘲弄地说大不列颠得了“英国病”,似乎已病入膏肓,回春  相似文献   

13.
巴黎专电 一月二十日上午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法国北部的里尔市宣布:一九九三年法英两国将建成穿过英吉利海峡的铁路隧道。 自从去年圣诞节以来,人们就传闻着、期待着这一重大的新闻。一月二十日上午撒切尔夫人专程从伦敦飞来里尔,笑容满面高举香槟酒祝贺英法两国达成的这一重大协议,重申英法两国的传统友谊。  相似文献   

14.
匈牙利在完成了其“重返欧洲防御体系”的外交战略目标一年多来,在处理同北约的关系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军事外交追随北约,匈俄关系一度紧张。 匈牙利加入北约后,政治一体化的任务基本完成,但军事一体化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尽快提高匈军在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中的协作能力,匈牙利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其他成员国展开了更加密切的合作,一年多来参加了几乎所有北约在中东欧地区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并为实弹演习提供场地、军事基地和过境通道。同时,匈牙利与北约的合作向纵深发展,匈国防部目前正积极谋求参与北约空中预警和后…  相似文献   

15.
布达佩斯专电 匈牙利国会主席绍包德·捷尔吉最近在布达佩斯国会大厦接见本刊记者时说,匈牙利国会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进一步建立法制,保障经济改造的顺利进行。他指出,他不久前对中国的访问卓有成效,发展匈中关系不仅有可能,而且很有必要。 匈凶牙利的这届国会是1990年4月选举产生的,是匈牙利共和国的第一届国会。匈牙利民主论坛在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冷战转变为经济热战。改革、调整,振兴经济成为各国内外政策的焦点。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并由此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的技术革命高潮。 “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80年代所作的这一预言,已经成为不争的历史潮流。这组专题,对冷战后世界科技格局的发展趋势作了一个总体勾勒,对一些科技发达国家“科技立国”的具体做法作了重点介绍,以期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友伟  成集 《瞭望》1985,(44)
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重要的时刻,历史性的时刻。十月二十四日,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的庆祝活动达到了最高潮。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发言都安排在这天的上午。先后的次序是:美国总统里根、中国总理赵紫阳、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法国外长迪马。此外还有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和新西兰总理朗伊。  相似文献   

18.
伦敦专电 被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冷落了将近15个月的副首相杰弗里·豪爵士,11月1日晚6点走进唐宁街首相官邸,递上了一份长四页的辞呈,说他不敢恭维首相在欧洲问题上的观点,“有鉴于此,我不能再违心地留在您的政府里面”。撒切尔夫人惊愕之余,以一种“难受多于愤怒”的心情接受了他的辞呈。 就在一年前的同一周内,当时担任财政大臣的劳森也因与首相在  相似文献   

19.
伦敦专电十一月十五日,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附近的希尔斯伯里堡,被警(?)围得铁桶一般。将近中午时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乘坐皇家空军的直升飞机抵达这里,与爱尔兰共和国总理菲茨杰拉德举行最高级会谈,并签署了英爱关于北爱尔兰问题的协议,从而使爱尔兰共和国自一九二一年爱尔兰岛南北分裂以来,第一次对北爱事务有了发言权,在英爱关系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这项协议的中心内容,是建立—个定期召开的政府间部长级联合会议,就北爱(?)政治、治安、法律、行政等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一协议还使英爱双方做出保证,为北爱问题的和平解决作出“坚定不移的努力”。两国政  相似文献   

20.
东欧急于入盟北约墙上画饼近年来,波、捷、匈等东欧国家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一再要求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波兰前总理苏霍茨卡女士在《北约评论》上撰文称:“波兰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国。莫斯科10月事件后,波、捷、匈等东欧国家担心俄军方力量更加强大而再次使自己沦为其仆从国,要求入盟北约的呼声更高。波、捷官员说,俄罗斯的危机进一步说明,必须扩大北约的安全伞,将东欧国家置于伞下。波兰总统瓦文萨前不久访问芬兰时,也针对俄外长科济列夫“波兰不应加入北约”之说宣布:“波兰决心加入北约,任何人也休想发号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