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古今游     
林孟瑜 《台声》2011,(10):46-47
我曾在孟郊的诗中见过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是屡试不第之后,金榜题名的狂喜;我曾在白居易的诗中见过长安,“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那是雁塔题名之际,英雄出少年的得意;我曾在黄巢的诗中见过长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那是大唐没落之时,乘势而起的豪气……  相似文献   

2.
一个做过三次大手术,因车祸头部、胸部多处受伤的人,却用她的情,为一群老人建立了一个颐养天年的温馨家园;用她的爱,为一群孤儿营造了一个尽享天伦的美好乐园。她,就是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光荣院院长徐素娥。再穷,再难,我也要建好这个家岳阳市云溪区光荣院占地5600平方米,拥有一座三层楼,117套宿合、活动室、  相似文献   

3.
正读顾浩同志词,如同登山赛前,听见号令,鼓勇攀登,直逼峰巅,去饱看"一览众山小"的辽远风景;如逢春日,忽见"一枝红杏出墙来",急切地想跑到郊外,去呼吸、去呐喊,去看"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平野,  相似文献   

4.
一 2001年12月27日晚上8点钟,义马气化厂电器车间,一些人的命运正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事先没有一丁点征兆,值夜班的员工都在坚守岗位,带班的车间主任王士林到二楼主控室看了看,见一切正常,就上到三楼,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咱义马是个小地方,但这气化厂却不小,它是河南煤气集团公司的直属企业,投资15.8亿元,建成不到一年,义马的煤炭在这里就地转化成煤气,再输送给大城市。15.8亿,这可是个天大的数呀,可以想像这个厂的设备有多先进!而这电器车间,管的是全厂电器设备的运行、检修和保养,地位举足轻重。 王…  相似文献   

5.
生命如菊     
任崇喜 《前进》2006,(9):55-56
我又望见那些花了. 花是在南山之下被人采撷过的,花是在东篱之侧为人把盏吟醉过的,花是在满城尽披黄金甲的长安威武过的,花是在富丽天下的汴京唱和过的.它撞破时光的栅栏,跨越清冷的寒意,在秋日的枝上大朵大朵地开放,一如秋天的爱人,秋日最纯粹的食粮.你可以想象,在这个霜色浓重日渐萧杀的季节,能够无拘无束泠泠欢笑的该是怎样的一种花.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5,(10)
<正>周红艺简介周红艺,男,1974年出生于陕西,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艺术赏析》、《周红艺画集》、《红艺写意》、《欣欣斋随笔》等。一身在陕西,周红艺却不是一个地域性色彩很强的画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感?是因为陕西的多数画家,在古都长安、汉唐雄风的历史背景下,在长安画派、黄土画派唱尽大风的浓烈艺术氛围中,都有非常强烈的地域归属感。周红艺的画却有  相似文献   

7.
《云南人大》2008,(4):46-46
苏东坡少年时,才智过人,颇为自负,撰联曰:“识遍天下字,渎尽人间书”。某日,一老者携书来,苏东坡见书上竟有些字不识,遂愧改联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8.
马年到了,马的各种话题又热闹起来。与现在不同的是,马在古代不仅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交通工具,也是人类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好伙伴。唐代大诗人孟郊在诗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骑马疾驰,四蹄生风,诗人心中的抱负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西湖美景与风情可谓水乳交融、相映生辉。马因为速度快、耐力好,还广泛活跃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战场上。  相似文献   

9.
我在台湾念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是军人子弟,他的父亲退伍后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贫苦,家里陈设极其简朴,却总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每次到他家吃饭,我都震慑于老伯伯一口洪亮的山东腔和他那威严的仪容。而他的孩子,我这位同学,尽管一身旧衣早就洗得发白,却永远穿戴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最近偶尔忆起童年往事,我才赫然想起,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清贫”。清贫,也就是贫而不贱,且有一股自重自尊的清气。这种人穷则穷矣,然尊严所在,绝不容人轻视贬抑半分,不食嗟来之食,不以媚色示人,任何人见他,都还得敬他三分。  相似文献   

10.
郭华 《乡音》2023,(4):47-49
<正>“左手拉住了李左车,右手再把栾布拉。三人同把那鬼门关上踏,生死二字且由它……”京剧“马派”的经典名剧《淮河营》,马连良饰演蒯彻,他那饱满圆润,流畅华美的唱腔,不仅让听众大饱耳福,而且让一个历史人物更加广为人知,他就是李左车。七九河开,“雨水”将至,河北平原依旧春寒料峭。“草色遥看近却无”,放眼望去,  相似文献   

11.
赠人一片云     
王书春 《今日广西》2013,(6):I0001-I0001
世间人情多讲究赠人以物,而物尽必然情非。我赠人以云,君行千里,抬头便见白云,还怕断了友情不成?人间冷暖是人最在乎的,人与人的交往也往往就在这“冷暖”二字上。  相似文献   

12.
到德州市黄河涯镇当残疾人专职千事两年了,我为能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残疾人兄弟姐妹感到欣慰和快乐。但也有一件事却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那是在今年夏天我们这里正换发第二代残疾证。一天上午,镇残联办公室来了一个人。他进门就问:“兄弟,还认得我吗?”我一看原来是过去的熟人老田。  相似文献   

13.
一部《朱子家训》流传甚广,而对毛泽东祖辈的家训家诫,世人却知之不多。在毛氏家族中,有一本《韶山毛氏家训家诫》在本族中世代相传,颇值得人们借鉴和效仿。韶山毛氏家训有十则:一、培植心田。一生吃着不尽,只是半点心田,摸摸此处实无愆,到处有人称羡。不看欺瞒等辈,将来堕海沉渊,吃斋念佛也徒然,心好便膺帝眷。二、品行端正。从来人有三品,持身端正为良。弄文侮法有何长,但见天良丧尽。居心无少邪曲,行事没有乖张,光明俊伟子孙昌,莫作蛇神伎俩。三、孝养父母。终身所答不尽,惟尔父母之恩。亲意欣欣子色温,便见一家孝顺。鸟雏尚知报本,人子应含逮存。  相似文献   

14.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唐代诗人杜荀鹤这样描绘苏州。去年,来苏州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1567万人次,人们游园林,走街巷,有了新的体验: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文明。  相似文献   

15.
张宏杰 《现代领导》2004,(11):40-41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十日凌晨三点,朱元璋崩殂。朱允炆登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朱允炆都是帝国最理想的接班人:从外表看,风度翩翩,一表人才;从天赋看,聪明伶俐,智力过人;从学识看,勤奋好学,熟读经典;再论最重要的品质——品德,更是出类拔萃。至于说到能力,也没有可挑剔之处。  相似文献   

16.
长安扫恶     
长安位于关中平原。相传,唐贞观元年,太宗出游观看神禾原上“谷生双穗”的奇景,一路上见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安居乐业,一派祥和的景象,不禁赞道:“长安,长安真乃四季平安。”千百年来,“平安”成为人们最美好的愿望。然而有正义就会有邪恶,当文明发展到今天,这块土地上滋生的一批流氓恶势力已经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活。1996年冬,长安县公安局开展了以打击地方{流氓恶势力为中’c的严打行动,在十天之内抓获各种违法犯罪嫌疑人369名,其中172人分别被刑构、逮捕和劳教。当SO多名劳教人员即将押赴宝鸡貌镇的劳教场所时,…  相似文献   

17.
方娟 《公民导刊》2012,(11):92-93
在长安汽车科技体验馆入口最显眼的地方,静静地停放着一辆军绿色老式吉普车。岁月的沧桑难掩其光辉的历史,它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长安人自己生产的中国第一辆吉普车——"长江牌"吉普车。曾有一位外国友人到长安汽车参观,见车兴叹,准备出资50万美金购买,但公司婉言谢绝。正是这辆车,揭开了长安与汽车的不解之缘,开启了一段艰难而辉煌的产业传奇。长安驶出的"中国第一"1957年,重庆军工厂要求试制国内第一辆军用吉普车。当时,这种产品国内从来没有生产过,工厂也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经验,但长安人明白什么叫"军令如山"。  相似文献   

18.
快意今秋     
“秋季西风凉,篱边菊花黄”。又是一年金秋至。   这是 20世纪最后一个金秋。   一壶茶,几盏酒,数碟时令小菜,与三五家人或至朋,围坐于浓荫下的藤椅石桌旁,看“庭草衔秋自短长”,听“悲蛩传响答寒”,临风把盏,极目赏月。岂非人生一大快事 ?!  然而,这份并不奢华却浓醉于心的闲雅,又有几人能惬意尽享。   闲自心来。好景致须有好心境。须事业顺遂,老少平安,五谷丰登,无琐事缠身,无近忧远虑,才能充分体味这份清幽与恬淡。否则,即使置身于再登峰造极的仙境佳景,也难舒心怀,难展笑靥。   不是么,一个人在不同…  相似文献   

19.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虽然写尽戍边之苦、征战之繁,却洋溢着豪迈旷达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囿于见危不救内涵不清,理论界对见危不救入刑问题形成“肯定说”与“否定说”的分歧。见危不救是指能够提供救助且救助对自身或第三人无现实危险却不提供救助、造成死亡结果的举手不劳。见危不救入刑是刑法积极应对见危不救现象的应然之举,是完善见危不救法律规制体系、纠正刑事司法长期偏误的内在要求,是刑事立法兼顾罪刑法定与罪刑相适应两大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理应得到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