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汪丁 《人事天地》2007,(7):44-44
2007年5月21日,站在人民文学奖的颁奖台上,郑小琼提到了她的获奖作品《铁·塑料厂》的创作动机,发言被掌声打断。  相似文献   

2.
<奔跑的火光>是女作家方方在"仰韶杯"作品评比中获奖的中篇小说,它以生动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思想单纯、行为轻率而走向犯罪道路的农村青年妇女英芝的形象.从这一形象的最终毁灭可以看出,人生选择和人生遭际对悲剧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朱向前,著名文学评论家、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专业技术3级。1970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训练部部长、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次荣立三等功,全军优秀教师,解放军艺术学院首批学科带头人之一。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报刊发表评论文章近200万字,已出版《中国军旅文学50年》《军旅文学史论》《沉入生命》《寻找合点》《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等专著、文集16种近500万字。曾主编《新中国军事文艺大系.中篇小说》长篇军旅小说《金戈丛书》等约1500万字,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等十余种奖项。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出版政府奖评委;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周末开讲"主讲嘉宾。被誉为"中国当下解读毛泽东诗词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学家、翻译家、评论家,他的作品不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给日本文学界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阿Q正传》作为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曾被很多日本的翻译家译成旨文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文章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异化的”藤井省三与“归化的”竹内好的日译版本进行比较,以期找到“异化”与“归化”的平衡点,提高汉译日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5.
《青海人大》2007,(3):50-50
我省第十六届“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评选日前揭晓。经评委会认真评选,共评出获奖作品43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优秀奖27篇。这次评选出的获奖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比较全面、生动地反映了一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省的实践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山西有一个巨大的底层社会和底层民众的存在,生活在这里的作家们也常用作品来表述自己对底层民众的关注。段崇轩也曾论述说"山西新锐作家在底层文学创作中,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其具有代表性的是当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三部中篇小说:蒋韵的《心爱的树》、葛水平的《喊山》和李骏虎的《前面就是麦季》。这三篇小说在叙述中也注意一些叙述技巧的把握,对当前的底层叙述技巧有了一个大胆的突破。分析开来,主要有第三人称限制性叙述视角的运用和对于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初读廖辉英     
台湾三十五岁的女作家“脸上写满酸甜苦辣熬炼过的风霜”,在广告界和企业界浮沉十多年,被称为“广告界的女强人”。然而就是这位在广告界、企业界待人接物犀利无比的她,写出的小说《油麻菜籽》获得中国时报第五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被视为文坛的新人。中篇小说《不归路》也获得第八届联合报中篇小说特别推荐奖。 从广告界奋斗多年,转身成为文学界新人,看似突兀,实则她早在读初三时就有作品发表在副刊,而且深藏在心的她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体验是一直存在着的。她几十年来的每一步,走得都结实而踏实,  相似文献   

8.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作家协会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在1981年设立的,目的在于推出和褒奖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是目前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作品每四年评选一次,至今已进行五届。入选作品字数要求13万字以上,能体现长篇小说完整的艺术构思和创作要求、在评选年度以前发表或出版的、确实优秀而未曾获奖的、经过评选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公安题材中篇小说创作出现于50年代,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如白桦的《无铃的马帮》、陆石和文达的《双铃马蹄表》、叶一锋的《一件杀人案》、国翘的《一件积案》等等都比较真实地表现了当时的公安斗争生活,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总的来说,1949年到1966年期间公安题材中篇小说只有80余部,而且上品不多,没有产生份量较重、影响较大、艺术上较为成熟的作品。文革10年,由于公安文学所遭受的特殊灾难,也未产生中篇创作。1976年到1978年是整个社会政治生活的徘徊期,公安文学也经历了这个徘徊期。历史进入1979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整个当代文学中的中篇小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呈现出巍然崛  相似文献   

10.
中篇小说《迟桂花》是郁达夫晚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作品以浪漫主义的基调和清新明丽的笔式描写了旧中国青年男女的爱情心态,发掘出人性中至洁至纯的美好情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95年严歌苓的《扶桑》“获联合报“”长篇小说奖”;1996年《人寰》获台湾百万文学奖。以及1999年《天浴》出版,并改编成电影《天浴》和《少女小鱼》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2000年《谁家有女初长成》获“得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排行榜”中篇小说第一名,并开始出版英文小说,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作为华文作家在海外作品荣登全美畅销书榜,并进入当代文坛的视野。父亲萧马先生曾用聪明、勤奋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归结她的成功。的确,良好的家庭教育、部队当兵、下牧场、上战场、六游西藏,十多年的海外飘泊诸多丰富经历,为严歌苓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  相似文献   

12.
“骂孔子”,是鲁迅的原话。鲁迅一登上中国现代新文坛就开始了“骂孔子”。鲁迅“骂孔子”集中于三个时间段即1918-1919年、1923-1926年、1933-1935年。鲁迅在这三个时间段写的小说与杂文中有七八十篇涉及“骂孔子”。鲁迅“骂孔子”是因“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骂的重点对象是打着倡导尊孔读经旗帜而心怀别样目的的“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的圣人”。意在“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诉求“立人”之终极关怀。重读鲁迅“骂孔子”,拟用鲁迅的批判精神,对鲁迅“骂孔子”重新加以审视,抉择出“必将保留的和不必保留的”,以提升善于传承孔学——国学人文精神的本领,汲取于今建设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所需的养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作家像鲁迅那样酷爱自由,坚决反对强权对个性的束缚。留日时期,鲁迅是以自由为天神的歌者;五四时期,鲁迅为思想争自由,为女性求解放;上海时期,鲁迅为冲决伪自由的罗网而战。鲁迅的一生,是名副其实的为自由而奋战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和鲁迅都是叱咤文坛的现代派作家,他们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德伯家的苔丝》与《祝福》分别是哈代与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之一,都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并且借助书中人物的命运对当时罪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有血有泪的控诉。纵观这两部小说,从两位作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的目的,题材的发掘、苦难主题的突出、写作手法的运用,作品思想内涵,以及人文精神的底蕴等等方面对其运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高晓声有一种农村情结,高晓声以农民题材为切入点,用他特有的睿智与幽默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特质,对新时代的农民性格进行了细致入神的刻画,提出了新时代的背景下,是否有必要改造国民性及如何改造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6.
艺术创作的科学精神不仅是指技法的科学化,也包括把握题材、创造形式等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的科学化。新兴木刻的倡导者和扶持者鲁迅先生的美术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力方向是一致的,即以无产阶级美学观点为指导,主张学习外国资产阶级的先进的、科学的美学思想和绘画艺术,造成一股无与伦比的文艺力量以抨击封建顽固势力和反动军阀政府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摧残和压迫。  相似文献   

17.
葛琴与鲁迅     
鲁迅用《〈总退却〉序》将葛琴推向了文坛,葛琴沿着鲁迅所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描绘出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动荡的社会现实,作品极富时代特色,“将中国的眼睛点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葛琴对鲁迅精神的再一次逼近。  相似文献   

18.
电影是表达创作者对世界和生活态度的一种艺术形式,要通过对新世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作品的分析来揭示中国艺术电影在面对“西方”期待视野时所选择的叙事策略,以及精心刻画的以“苦难”为基色的“中国形象”,为受众提供现实的“镜像”.  相似文献   

19.
从外国的渊源来说,鲁迅的文化批判、进化论、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尊重等,都受到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与西方尼采哲学等的影响,其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也可在西方现代主义创作中找到来龙去脉。在中国的文化渊源方面,“文以载道”、人和文的一致、反省精神等传统思想在鲁迅创作中多有体现,而鲁迅艺术上的诗化体式、不拘一格的形式以及精警传神的语言等,也无不与中国诗的传统和先秦诸子的散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文化活动是从翻译介绍法国文化开始的;鲁迅在他的一系列杂文中,联系中国现状,对法国许多文学大师进行了评价;鲁迅与法国作家又有很深的文学姻缘。鲁迅与中法文学交流是一个重要而研究尚不得深入的课题,从中可折射出法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也为全面评价这些作家提供异域的文化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