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鲁民 《法制博览》2011,(12):65-65
年近耳顺,阅世渐广,积多年人生经验,我很认同这句话:要想成功,自己得行,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自己得行。这个人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贵人”。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夏天,从幼儿园回来的孙子高兴地对我说:"爷爷,我有手机了。"我说:"你要手机干什么?又不会打。"孙子说:"爷爷,我会打。"我说:"你会打也不能要,你怎么带呀,丢了怎么办?"孙子说:"爷爷,丢不了,我带手腕上。"我说:"又不是手表怎么带手腕上?"孙子说:"这是能打电话的手表,能带手腕上的。"孙子给我说了号码,果然能打电话。家里除了座机,儿子有两部手机,儿媳、老伴和我都有手机,现在上幼儿园的孙子也有了手机。全家五口人六部手机。看到这种情景,  相似文献   

3.
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给站在身边的老人让座,没想到竞被老人拒绝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大学生再次请老人坐下,又被拒绝了。年轻人可能感到有些意外,有些尴尬,嘴里嘟哝了一句:“你摽我呀”(当地方言,即“你耍我”之意)谁知老人竞将“摽”听成了“嫖”,扬手便打了年轻人一耳光.还气愤的说:“我活了70多岁.一辈子清清白白。还从来没有人说我嫖过呢!”小伙子的嘴被打出了血。牙也有一颗被打松了,他很是伤心:“我只是说了句口头语.不是你说的这个嫖呀!我不是在骂你呀!”老人大概也觉得有点冒失,掏出了200元作为赔偿,但拒绝道歉。(据M《时代快报》)。  相似文献   

4.
笑话     
《法制博览》2010,(14):1-1
为什么不…… 下一次开会时,你不妨留心观察一下,哪些人总是说:“是的,但是……”哪些人总是说:“现在不……”哪些人总是说:“为什么不……”说“为什么不”的是推动这个地球前进的人。  相似文献   

5.
陈染 《法制博览》2010,(16):60-61
因为是你的熟人、家人或亲戚,你内心的隐秘、你的时间、你的空间,就必须得对大家四敞大开,你必须恭候那些随时可能发生的莅临、介入或侵占。长辈们告诉你我们一辈子就是这么过来的,不分彼此,光明正大;年轻人对你说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当然也就是我的,你来我往,随意最好。大家都这么说。  相似文献   

6.
发狂的人说: “我就是亚拉伯罕·林肯。”神经病患者说: “但愿我就是亚拉伯罕·林肯。”正常的人说:“我是我,你是你。”哲人波尔斯的上面这段箴言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它的涵义却非常深刻。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正如不同的花朵散发着不同的芳香,正像大树的存在并不能代替小草的身影,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独  相似文献   

7.
鄢烈山 《法制博览》2010,(18):64-65
关于感恩,是个很陈旧的话题,20多年来我写过多篇。记得第一篇写的是借英语OWE兼有“感激,归功于……”与“欠债”两个义项,说明中外一样,动辄要人家感激就是讨人情债,很讨厌,有教养的人应该尽量避免。第二篇叫《砍头也要谢恩》,说的是专制君主总是要臣民感恩,他将你砍头也要“谢主隆恩”,不然他可以下令将你凌迟处死呢。我也曾话分两头,从施恩者和受恩者两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即受人恩惠者应当“知恩图报”、“以德报德”乃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施恩者则不能图人回报,  相似文献   

8.
欲望的筷子     
羊见狼落进陷阱里,走过去说:“其实我从不曾怕过你,因为你不是我的对手。要不是看你现在太可怜,我就要教训教训你,让你知道我的厉害……”羊正得意,只见陷阱里的狼纵身一跃(它当然不能跃出陷阱)。可怜的羊,吓得一头栽进了陷阱!  相似文献   

9.
开心酒吧     
《工会博览》2005,(24):74-74
推理 小静男朋友是个很节约的人,但就是电话费高。 元旦前,小静回了趟家。聊天时,小静把男朋友的情况都告诉了妈妈,妈妈一直笑着听小静说,当谈到电话费时她皱了皱眉。最后,妈妈试探着问小静:“小静,你男朋友他……他……是不是结巴?”  相似文献   

10.
邓笛 《法制博览》2008,(20):32-33
一群孩子看一张家庭合照。照片里,一个小男孩的肤色和其他家庭成员不一样。于是,看照片的孩子中有人说,这个男孩一定是这家人收养的。“什么是收养?”另一个孩子问。“我知道,”一个女孩抢着说,“我就是收养的。收养就是,你不是被妈姆际在肚子里,而是怀在妈妈的心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