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海内外学者在讨论这么一个问题:是否有一个中国发展模式?作者基本同意有一个中国的发展模式。但"中国模式"又应如何概括呢?它的特点是什么?与"美国模式"、"东亚模式"等有什么不同?"中国模式"的国际影响力如何?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模式应有什么调整和发展?本文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信用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这次金融危机背后揭示出美国信用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那么,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金融危机后给了我们中国信用制度怎样的警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信用制度应该怎样来重构,这是关系我国金融制度改革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掀起了一场全面反思资本主义、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潮流。中国以其金融危机时期的发展成就在实践的对比中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由此摆脱了自苏东剧变以来来自国内外的质疑和挑战,再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开启了复兴的大门。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拥军 《求实》2003,(5):50-52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有喜有忧,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还很不成熟,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缺陷,应相应地从四个方面完善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5.
试析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红玉 《求实》2002,(10):31-3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正日益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 ,对消费者权益进行法律保护的程度如何也已成为衡量现代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 ,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专门立法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行有关立法的不足等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有关立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投诉热点以及近年新出台的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看,尽管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加强消费维权研究,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产品与服务是满足消费者生活需求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组成了消费的完整体系。在我国,产品责任制度已经取得迅猛的发展,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在服务领域,无论是现有立法还是学界研究都不够系统,明显地滞后于产品责任制度的发展。这种情况不仅大大妨碍了整个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成熟和完善,同时也非常不利于我国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霍建国 《新视野》2012,(2):29-32
2008年的金融危机既是国家能力弱化的结果,又对国家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危机揭示了新自由主义所奉行消极国家观的局限性,即在实践层面削弱了国家能力,导致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缺失、社会治理能力有限、公共服务能力的弱化与国家创新能力的不足。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世界各国积极发挥国家的作用,凸显了国家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能力建设成为民族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议题。民族国家迫切需要以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建设平衡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以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促进国家与社会均衡发展,以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国家与公民的和谐,以加强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给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做到: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素质;建立和完善与WTO要求相适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执法力度;企业应切实担负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责任;加强监督工作,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我国在全球率先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2010年全球经济呈现全面缓慢复苏的局面。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面临着多种因素的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充分利用经济环境逐渐宽松的有利条件,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集中力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成效,使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必须坚持从"危机"的教训中来进一步提高应对危机的研判力,从国情出发来选择科学的应对之策,从完善法律规范的角度来夯实应对金融危机的制度措施,从应对"危机"中健全经济金融科学发展的法律措施,从不断增强宏观调控中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从"扩内需、促消费"中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内需力,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打牢应对金融危机的基础,不断提高我国保增长、促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普遍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普遍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爆发的特征;普遍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加速器是信用制度的发展。这些重要论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仍然有着重大意义,不仅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性,对研究未来社会经济形式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后危机时代消费者行为及其加强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危机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较危机前和前危机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舆论引导应根据消费者行为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14.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茹洋 《唯实》2004,(7):58-60
一、从立法目的看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三种利益比较各国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目的的规定,其方式不拘一格。有的国家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直接明确立法目的,如日本《不当赠品及不当表示防止法》第一条规定:“本法律是为了防止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中利用不当的赠品及表示引诱顾客,而根据关于禁止私人垄断及确保公正交易的法律( 1 947年法律5 4号)规定的特例,为确保公正的竞争和保护一般消费者的利益制定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条规定:“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政党纷纷探讨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提高政党的适应能力,以寻求新的政党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政党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并对中国共产党面临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据此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同时,还从总体上规定了其适用范围。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此次修正又从许多方面如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消协的作用、建立召回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完善,这对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如果发生权益争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如协商、申请仲裁、申诉、提起诉讼等,在各种途径中,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部门等对消费者的投诉或申诉还有专门规定。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一般来说,违法者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补偿性法律责任,一类是惩罚性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冯小兰 《世纪桥》2008,(6):40-41
当前,一方面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步强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多元化、消费者权益维护的课题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加强消费者权益维护、发展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做好以下几点:修订法律法规:规范行业经营行为;提高消费者权益维护意识;加强社会对不诚信的监督和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8.
反垄断法视野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玲 《世纪桥》2010,(11):63-64
随着世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非法经营者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现象日趋严重。虽然我国在2008年施行了新的《反垄断法》,但是目前我国研究与探讨在反垄断法视野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并不成熟。有鉴于此,笔者针对该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一方面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步强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多元化、消费者权益维护的课题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加强消费者权益维护、发展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做好以下几点:修订法律法规;规范行业经营行为;提高消费者权益维护意识;加强社会对不诚信的监督和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噩梦渐行渐远,温和复苏仍在持续,我们迎来了后危机时代。但世界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我们面临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仍存在着巨大风险。冷静地分析、合理地审视和积极地应对是当务之急。我们应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审时度势,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用坚定的信心作保证,积极应对后危机时代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