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绘锦 《求索》2008,(3):164-166
胡风文论与《文心雕龙》都受到传统整体思维影响,具体体现为创作论上的“天人合一”,作家论上的“内圣外王”和文艺本体论与功用论上的“体用合一”。本文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相一致的复杂关系,证明现代文论与传统文论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针对时弊从儒学和文学两个角度批判了玄学对文学作品所造成的损害 ,但事实上在儒、玄、佛三教合流的特殊历史条件下 ,玄学已成为其复杂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心雕龙》中有正面涉及玄理的论点 ,但更多的是寓玄理于文论之中 ,特别在其创作言意论方面。“隐秀”论和“意象”论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理论的丰富 ,同时也是对玄学得意忘言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与《文心雕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绘锦 《求索》2007,(4):170-172
“人情物理”、“趣味”和“自然”是周作人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术语,它们既是对《文心雕龙》中相关文学思想的继承,又经过了周作人具有现代意义和个人性的改造。本文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显著差异的复杂关系,证明现代文学批评与传统文论之间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书名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序志>"岂取驺爽之群言雕龙也"一句是理解<文心雕龙>书名的关键,"驺爽雕龙"的典故原本合有贬义,"岂"字在此应当做"难道"解,刘勰以"雕龙"命名全书实际是借此阐发了为文与事功并重的观点.该句各种"岂"字"肯定说"的解法在谮训诂上均存在问题.刘勰所说的"用心"是阐明"心"与"术"的关系, "文心"是指代<文心雕龙>下篇论文术,"雕龙"则象征上篇论文体,二者是并列的关系,"文心雕龙"一名就是对全书内容的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文心雕龙》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各方面的研究已逐渐深入,但也还有一些薄弱的环节,如《文心雕龙》的思想渊源就属这种薄弱环节,《周易》、道家以及佛学对刘勰的影响,已有少数论文可见,但还有许多家对《文心雕龙》的影响,迄今尚无一篇论文发表。著名《龙》家牟世金先生在《文心雕龙》研究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著作绝少涉及刘勰的思想渊源问题,他甚至不大同意这种做法,称这种做法为“查三代”。刘勰是个佛教徒,以此定成分,他属于唯心的一族。但通过“查三代”之后,必然得出他属于唯物的一族,因为他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6.
胡灿 《求索》2010,(4):168-170
关于《文心雕龙》书名中"雕龙"二字的解释,众说纷纭。刘勰在《序志》里为书名做解说时提及"雕龙奭"的典故。但他究竟是在肯定还是在否定意义上使用这个典故,对此问题有不同回答。现有研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刘勰重视雕饰、注重文采,是在肯定意义上使用这个典故。周勋初先生的观点与这一派略同;另一派观点与前者恰恰相反。如果认为刘勰是在否定意义上使用的这个典故,那么书名中"雕龙"二字有何意义,刘勰使用它们又有何意图?对此,现有研究并未作进一步探究。笔者也持与后一派相同的观点,并认为,刘勰在解说为何要用"雕龙"二字作书名上,自己也语焉不详,似乎有点欲说还休。本文联系《文心雕龙》的写作背景,并在前辈学者启发下,试图为书名中的"雕龙"二字寻求新的可能解释。  相似文献   

7.
陈勤 《前沿》2003,(5):123-126
《文心雕龙》的历史意蕴与美学贡献@陈勤$杭州师范学院!杭州310012~~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研究与中国文论话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文心雕龙》研究历史的兴衰现象 ,从中国传统文论著作的话语方式和学术规则角度 ,探讨了为何《文心雕龙》在唐宋时期未能被引起足够重视 ,而从明清开始 ,研究渐盛 ,且在当代形成声势浩大的“龙学”,并由此反思当代研究的利弊 ,进一步指出应该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论与西方文论思想的异质性 ,在跨文明比较的视野中 ,合理转化中国古代文论 ,整合中西文论 ,让中国文论能真正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神思》以"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释"神思",其意非本《庄子》字面,而是取《吕氏春秋》《淮南子》高诱、许慎注之别说。根据其说"心下巨阙,言神内守也",可证明刘勰所论"神思",具有心身内外二分的特点,而非向来所认为的心身彼此二分。《神思》篇由"神思"论虚静,其学理依据是汉代以来道家、道教的养生守神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文心雕龙》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广泛地运用了文学理论术语的著作。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些理论术语概念的思维,具有意会性(非定义性)、模糊性(非确指性)、块板性(不可离析性)、对称性(不可孤立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是刘勰概念思维的独创,而是有所继承。本文就此提出管见,尚祈专家和读者有以教之。 一 上古老庄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魏晋南北朝文体论的发达起因于文学创作的繁荣所带来的新的规范化要求,它同时沾概着时代哲学的精华。《文心雕龙》文体论是其中之集大成者。刘勰在文体论中贯穿了他既注重形式又强调意蕴的美学原则,他的体要宗经也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立论的。这正是他与儒家学派的根本区别。而他在规范文体的同时,又描述了其时代和作家所带来的差异,给出了文体创造中的时空两个维度,展示了文学艺术发展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陈祥谦 《求索》2011,(4):185-187
确定《文心雕龙》的撰著时间,对研究刘勰生平及其著作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至今尚未有圆通服人的结论。实际上,刘勰在《序志》中隐藏了撰著时间。通过考辨可知,《文心雕龙》撰著于梁天监元年到天监二年。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在体制结构、语言表达、艺术风貌方面有着独到的唯美言说特征,刘勰借助语言结构修辞表现手法使得自己内在的情感得以明晰外化,从而传递出艺术的张力和生命流动的美丽,其诗性言说方式在当今仍然是文论书写的很好借鉴与参照.  相似文献   

14.
中同《文心雕龙》学会第二次年会,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在安徽省屯溪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龙学”专家和“龙学”研究工作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是: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龙学”研究?这是“龙学”成为显学以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王元化教授认为,应该开展对《文心雕龙》的文化历史背景的研究。在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来考察《文心雕龙》,或许会对其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更深切的理解。他认为,文化传统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1.创  相似文献   

15.
清谈无为     
清谈无为,实干兴邦,这是集古今丰富经验、沉痛教训而得出的至理名言。魏晋时期,流行一种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风气,称之为清谈。清谈之风,使士大夫脱离政治,逃避现实,逍遥无为,甚至发展到酗酒吃药,醉生梦死,生活腐化,道德沦丧。清谈不但无所作为,还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清谈无为,清谈误国,这是历史的悲剧,后辈当牢牢记取。然而,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周正兵 《前沿》2004,(1):182-186
本文在“经学玄学化”的思想背景下解读《文心雕龙》 ,认为《宗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六经 ,确立艺术理想的形式规范与审美品格 ,即通过以六经为文体渊源确立形式规范以及通过“体有六义”确立审美品格 ,是“文之枢纽” ,构成了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中,"和"是一个核心概念,历代文论都不乏关于"和"的深刻论述及不懈追求。《文心雕龙》作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本巨著,其中也有大量涉"和"字句,"和韵"概念的提出、"和气"概念的拓展,在显性层面显现刘勰对"和"创造性的生发;而在隐性层面,《文心雕龙》的思维之和、理论建构之和、文采之和无一不体现了"和"渗透在《文心雕龙》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崔丽 《前沿》2005,(9):260-262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探讨了诸多问题:情景关系,心物交融,入兴贵闲,析辞尚简,参伍因革,感兴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情与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这一系列大同小异的在文学理论中占核心地位的概念的阐述。本文从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和审美主客体关系两方面浅谈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严平 《理论月刊》2007,(4):142-144
刘勰继承了先秦以来的儒家言文观,并对传统的言文观作了新的解释,使之走向了纯粹的诗学。在对语言的宏观观照中,刘勰开辟了文人现实功利之外的新的精神家园;在对语言外在修饰的探讨中,刘勰树立了文章语言的新标准;在语言文采形成产生的阐释中,刘勰肯定了文采和风格的独特审美性。刘勰言文观的诗学转换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朝文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北齐。通过钩沉史料认为,杨愔、邢劭、魏收、刘逖、刁柔、刘昼、颜之推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见解,主要聚焦于文德论、文变论、文质论、南北文学批评鉴赏不同论等问题的评论。其中,文质论与北齐尚节俭重实用的社会风气紧密关联,主张以质为根本,文质并重,不可废弃辞调,但反对浮华文风;南北文风不同论和南北文学批评鉴赏不同论都是北齐文学批评的独特创见。北齐文学思想根植于北齐文学的创作实际,是当世文学创作实践的总结,同时,又指导着当世的文学创作。将北齐文学思想与《文心雕龙》对比,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知南北文学思想之不同以及北齐文学思想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