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霞飞  王鹏 《党史博采》2005,(9):31-36
在"文化大革命"中,陈云处于挨整的地位,但他始终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拥护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可贵品格.1976年,陈云向叶剑英提出了粉碎"四人帮"的最佳方案,为结束"文化大革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 "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之初,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因为身体不好,在家中休养.但是,林彪、江青、康生等人还是把他作为打击对象,企图将他彻底打倒.  相似文献   

3.
在中共七大上,陈云曾经说过:财经工作是他的"本行".那时,陈云接触财经工作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但他对这个"本行"却已情有独钟.后来,陈云长期主管财经工作,十分重视算账.  相似文献   

4.
平反冤假错案是陈云生平和思想研究的重要方面,但至今缺乏较为全面的研究.陈云参加革命工作以来,一直抵制制造冤假错案,尤其是在延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陈云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首倡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大力促进了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陈云对平反冤假错案作出的重...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5,(6)
<正>"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冤假错案和建国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所涉及的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陈云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出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积极倡导和支持平反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为推进党的拨乱反正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1969年10月,"文化大革命"的第四个年头,早已远离政治核心的陈云被疏散到江西南昌"蹲点"。离京时,陈云随身携带的除了常用的被褥和换洗衣服,还有许多书。到南昌后,陈云住进位于市郊青云谱的福州军区干部休养所,在距住所一公里外的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调查。陈云一般是每星期下厂三四次,深入到工人中,进行调查研究,走遍了化工石油机械厂的每一个角落。厂里有铸工、铸锻、木模、金工、容器和机修等车间,有中心仓库、钢材与铜  相似文献   

7.
陈云"十五字诀"完整公开的时间,目前有三种说法:陈云本人说、刘家栋说和《陈云年谱》说。三种说法皆有正确之处,也有不确之处。经考证,陈云"十五字诀"完整公开的时间应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即1980年发表;后经修正,于1989年最终定稿。  相似文献   

8.
《党史博采》2005,(11):29
在1978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平反的历史事件中,彭德怀平反问题是较为艰难的事件之一.因为为彭德怀平反,也就是要否定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更重要的是,直接涉及了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9.
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比较困难,陈云一日三餐的伙食标准是:早饭稀饭、馒头、花卷、咸菜;午饭、晚饭炒一个蔬菜,菜里加一点肉末.纯荤菜是没有的,在陈云看来,连吃个鸡蛋都是件很"隆重"的事.  相似文献   

10.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使其发动、发展成为可能 作为一场历史劫难的"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试图通过精神上的彻底改观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列宁在世时曾指出:"建设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场文化革命."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又把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并列为全党的重要任务.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文化革命造就"新人"、"新世"、"敢教日月换新天".但"文化大革命"发动之后,其动乱局势愈演愈烈,并偏离主旨而与"文化大革命"所达到的真正目的以及毛泽东的初衷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