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领导最先登台 开一场会需要致辞。在中国,领导总是第一个上台,如果是行业会议就是行业的主管领导,如果是地方会议就是地方领导,谁官大谁讲话时间最长,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规矩。而在西方,讲话长短、上台先后是根据参会者与会议关联大小而定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领导最先登台开一场会需要致辞。在中国,领导总是第一个上台,如果是行业会议就是行业的主管领导,如果是地方会议就是地方领导,谁官大谁讲话时间最长,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规矩。  相似文献   

3.
王超 《求是》2002,(13)
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然而,形式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像顽疾,久治不愈,屡禁不止,为害甚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部门和领导惯于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集中表现为嘴上反对形式主义,行动却滑向新的形式主义。比如,“文山会海”是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典型的形式主义。而在反对这种形式主义时,很多地方还是习惯于开会、发文,用会议贯彻会议,用讲话落实讲话,用文件落实文件。似乎层层都在“踏实工作”、反形式主义,实际上会议是否有效、文件是否管用,谁也不关心,大家关心的只是开会、发文这…  相似文献   

4.
“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讲话,我讲话,大家都讲话。”横批:“谁去落实。”这是群众对会议过多的感慨。“开会,又是开会……”这是在领导干部那里常能听到的牢骚。如今,领导会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事要找领导,办公室的同志很多时候会说:“领导在开会”;有工作要向领导汇报,领导很多时候也会说:“等  相似文献   

5.
落实与落空     
落实与落空常听一些单位领导抱怨:现在工作难做,任务难落实。于是,一些原订计划或工作目标往往在狠抓“落实”的口号或措施中“落空”了。该落实的怎么会落空呢?我们不妨看看一些地方和单位是如何抓落实的吧。时下,常见抓落实的方法有:会议落实法,文件落实法,领导讲话落实法,舆论宣传落实法等等。以会议落实为例,就是上面开一个会,下面要开几个会,大会、小会、干部会、群众会,于是有人揶揄说:这个会,那个会,开到最后一个会,就是全面落实总结表彰会。至于领导讲话抓落实,让群众的感受是:这个话,那个话,大都讲的官话、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经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的共同努力,“文山会海”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同时又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这就是领导“陪会”现象日益盛行。在一些地方,不论大会小会,什么内容,总要邀请“四大家”领导参加,似乎只有这样,会议才够规格,气氛才够隆重,领导才够重视。虽然主席台上坐了一大排,而讲话的只有一两个,其他的同志大多是“凑数”、“陪会”。也有的领导打心眼里愿意“陪会”,逢会必到,到会必讲,似乎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己的权威、尊严。  相似文献   

7.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既是因为有中央,也是因为有地方.一个没有中央的中国是一个军阀割据、一盘散沙的中国;一个没有地方的中国也仅具有法律意义或者干脆就是一个虚假的“政治实体”.所谓中央,是指国家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导机构,而地方则是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本文所称地方主指普通行政区  相似文献   

8.
<正>主题鲜明。一是标题新颖。一般最初整理的领导讲话稿标题为"某某同志在某某会议上的讲话",如果是经领导本人审签后才印发的讲话稿,则可拟定主副标题。主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出讲话主旨,最好选用领导讲话中概括性的经典词句,也可以通过全文进行总结提炼。  相似文献   

9.
杨结宝 《党课》2011,(10):61-61
时下,“瘦身”巳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人们为追求健康而“瘦身”,会议也应为讲求实效而“瘦身”。如今,仍有不少地方不仅会议多,而且规格追求的是“隆重”、气氛追求的是“热烈”、讲话追求的是“长篇大论”,认为只有开长会、讲长话,才能显示会议的重要性,才能显示领导讲话有水平。这种会风归根结底是形式主义思想在作怪。  相似文献   

10.
如今,从上到下正掀起一股"发言不念稿"的新风。因为工作关系,记者经常旁听各种会议。台上照本宣科,台下昏昏欲睡的场景,倒也见得不少。然而,在记者印象中,有一个群体,开会发言却几乎从不念稿子——那就是村官。记者接触的许多村官,坐上台讲话几乎张口就来。他们的讲话内容,自然谈不上什么理论高度,个别人讲得兴起还要爆几句粗口。  相似文献   

11.
张成武 《学习月刊》2014,(15):28-29
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应该具备高超的讲话艺术。从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来看.毛泽东讲话博大精深,邓小平讲话深刻平实,江泽民讲话大气磅礴,胡锦涛讲话真挚而务实,习近平讲话睿智而坦诚……他们各自以独具特色的讲话风格,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展示出卓越的领导才干。  相似文献   

12.
如今,从上到下正掀起一股“发言不念稿”的新风。因为工作关系,记者经常旁听各种会议。台上照本宣科,台下昏昏欲睡的场景,倒也见得不少。 然而,在记者印象中,有一个群体,开会发言却几乎从不念稿子——那就是村宫。记者接触的许多村官,坐上台讲话几乎张口就来。他们的讲话内容,自然谈不上什么理论高度,个别人讲得兴起还要爆几句粗口。  相似文献   

13.
对某项工作是重视还是不重视,功夫切不可用在开长会、讲长话上,而是要用在开短会讲针对性强的话,讲有力度的话,讲特别管用的话上来。开会和讲话的长短,与内容的多少有很直接的关系,与内容的重要与否有一定的间接关系。会议讲话的内容多则长,内容少则短,但内容重要不一定很长,内容不重要则越短越好。但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会议及领导讲话,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个误区,用会议时间的长短、讲话字数的多少,来证明会议的重要和领导的重视与否。这个钩挂得日趋紧密,会议越开越长,致使许多人怕开会,替会逃会的现象不少。会上讲的人负担重,会下听的人负担更重,上上下下都有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衡量和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各级领导班子要唱响‘团结就是力量’”。所以,团结是各级领导班...  相似文献   

15.
杨治钊 《实践》2010,(9):55-55
<正>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说过:"领导就是服务,领导人民就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重申和坚持了张闻天的观点。1985年5月19日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热衷于发指示、说空话而不为群众干实事的领导作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强调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  相似文献   

16.
郑科扬撰文指出,谁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呢?是不是谁的财富越多、谁发家致富的速度越快谁就越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这种认识过于简单,在有些地方甚至是错误的。占有财富、聚集财富的多少,不是划分谁是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标准和依据,原因就在于创造财富与占有财富有联系,但不是划等号的。有些人创造了财富但不一定拥有财富,有些人拥有财富但不一定都是他创造的。这里就有一个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事实上,从反面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试想,如果把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划分是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标准,那有两个问题就说不清楚。第一,在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她是无产者,是最没有财富的阶级,而恰恰就是这个阶级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当时,中国最富有的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代表他们政治利益的是国民党,而恰恰就是他们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事实,如果以财富为标准,那就没办法解释中国社会是怎么进步和  相似文献   

17.
近闻,海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首创“不见面会议”形式,将清新有效的工作作风带入政府机关。何谓“不见面会议”?顾名思义,就是会议人员不集中,而是通过文件传递的方式,将领导的讲话等相关会议材料送抵相关人员;在约定的一段时间内,由“参会人员”分头传阅,领会文件精神;尔后按照会议要求,或落实工作,或反馈信息;会议主办单位派人到基层抽查督办。通过尝试,完全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不可否认,时下不少地方仍沿用计划经济时代那种管理模式,即以会议代管理,以会议抓落实。用老话讲,就是“领导就是开会。会上说过了,就算…  相似文献   

18.
说自己的话     
有些领导作报告、讲话总不能赢得掌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官话套话多,没有说自己的话。一是说本本上的话。说来说去都是马恩列斯毛和邓小平理论,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而是用马克思主义来包装自己。二是说上级的话。不是“某领导指出”,就是“某文件规定”,大段大段的高论都是向上级借来的。比如,某个会从中央开到地方,各级领导的会议讲话,则自下而上,逐级模仿;领导的工作报告有的也是层层“借鉴”,除数字、事例有所不同外,其余都是克隆品。三是说报刊上的话。党…  相似文献   

19.
在政协第十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委员们进行了互动和交流。在开场白里,汪洋说:“对于一个新来的省委书记,最难做的事,就是在他情况不了解的时候还要发表意见。按照道理来讲,这样的会议,我只是来听大家讲话,了解情况,为我未来领导广东的工作打一个基础。但是这样的会,如果不讲意见的话,好像还过不了关,大家会有很多的想法:为什么省委书记与会一言不发?”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继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后,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又一个里程碑。尽管这两次重要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不同,但要解决的问题是共通的,那就是文艺"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应该而且必须积极发挥引领社会风尚、陶冶人民情操、提升全民素质的作用。因此,文艺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准时代脉搏,讲好时代故事,传播好时代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尊重民族审美习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