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昱含 《法制博览》2023,(18):47-49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修订时增设了正当防卫行为在部分暴力罪行下的特殊规定内容,主要针对正当防卫适用的特殊环境进行界定。但是由于法条的表达不够精确,在学术界以及执法中存在诸多的争议,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性界定难度较大,因此需要结合特殊防卫权的各项要件以及防卫限定标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对特殊防卫权的内涵、认定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特殊防卫权认定标准界定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共三款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保护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同时限制防卫过当的行为,并对特殊防卫进行免责保护。但是在应用实践中,仍然对该条款存在着诸多的争论,由于其应用的现实性、广泛性、普遍性,防卫制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正当防卫的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论述,试图使读者对正当防卫有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并且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3.
数罪并罚是我国刑法适用的基本制度之一,其具体规定主要体现在我国刑法第69条、70条和第71条中,对于一些不同的数罪并罚情形的出现,由于没有系统规定,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的操作难度较大。本文从数罪并罚制度主要特征及实施意义入手,简要分析了数罪并罚的原则,针对数罪并罚实践运作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能否适用无期徒刑,理论上有力的观点是否定说.其理由是,由于刑法第49条的规定,未成年人不得适用死刑,其法定最高刑就是无期徒刑,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无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都不能适用无期徒刑.司法实践一直都肯定未成年人可以适用无期徒刑,但缺乏正确的理由支持.否定说的错误在于混淆了法定刑和宣告刑的界限,未成年人不得适用死刑,其含义是宣告刑而不是法定刑.决定未成年人的责任时,首先应引用刑法第17条第3款,根据其法定刑,最高可以是死刑,如果不需要判处死刑,就是遵守了刑法第49条的原则.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引用第17条第3款就足够了,但是,在绝对确定的死刑的立法下,会出现制度的弊病,以及在情节冲突的情况下,必须引用第49条,才能解决问题.但由于第49条是个原则性的规定,必须修正才能更好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王文梁 《法制博览》2013,(5):193-194
2011年2月25日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九条对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盗窃罪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在原来"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的基础上,新增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三种罪状。鉴于其中入户盗窃的相关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中存在诸多争议,有必要立足法理和法律依据,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有关经验,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国平 《法制博览》2023,(11):15-17
对《刑法》三十七条之一第三款规定的“从其规定”是否需要司法宣告,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刑法从业禁止具有实质上的保安处分属性和形式上的裁判规范属性,应据此区分刑法从业禁止和行政法从业禁止。基于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对从业禁止“从其规定”应予司法宣告,需要对个案情况进行具体判断并裁量适用。在刑事判决中,可以援引行政法的规定,禁止内容和禁止期限原则上应与行政法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7.
孙加柱 《法制博览》2022,(10):101-103
重大责任事故罪,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第二章节中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是《刑法》规定的危害生产安全的罪名之一,是责任事故类刑事案件的兜底性条款,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本罪也经过多次修订,规范了法条中"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形,但办案实际中...  相似文献   

8.
1997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的《关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都对村基层组织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问题做了相应规定,但至今村基层组织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仍然是一个难题。笔者认为村级自治组织,村级党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村下属各委员会、村民小组等村民集体管理组织都应纳入《解释》中"村基层组织"的范畴。并且村基层组织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时其行为应符合"公务性"特点,并且从行为人所管理公务的性质、内容、财物来源进行仔细区分。  相似文献   

9.
刘瑜  李锦阳 《法制博览》2014,(1):124-125
虐待罪第二款中,虐待家庭成员,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属于虐待罪的结果加重犯,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然而,是不是所有虐待家庭成员致使其重伤、死亡就都只能适用虐待罪,在七年以内量刑,而不能适用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呢?如果机械的理解虐待罪第二款就容易得到一个违背刑法精神的结论。同样是重伤、死亡的危害结果,却因家庭成员的外衣而得到刑法的轻判,绝非立法的本意。为了更为准确的分析虐待罪中的"致被害人重伤、死亡",本文将结合我国刑法中其他明确规定"致人死亡"含义的法条,我国刑法中共有41处规定了"致人死亡"[1],以此作为借鉴,对虐待罪的"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适用做出符合刑法原理和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尽管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对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有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其对象的特定性和复杂性,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对于"多次"及"鉴定意见"仍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