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9,(19):F0002-F0002
晋祠是山西的一个好去处,除了晋祠三绝之外,对越坊也不能不看。对越坊为明万历四年(1576)所建,为晋祠东庄贡生高应元所建。“对越”语出《诗经·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意思是说要报达颂扬周文王在天之灵,敏捷地在宗庙中奔跑操劳。高应元是以此表达对圣母的敬仰和对母亲的孝心。  相似文献   

2.
陈鲁民  烈日 《法制博览》2008,(24):53-53
在当代汉语俚语中,“鸟”是詈人语,而“儿子”则同样带有不佳的意味。把这两个词合在一起,“鸟儿子”不好的意思就更明显了。但在北朝时代,却有一则谶谣用上了这样的词,更要命的是,这“鸟儿子”还不止一个。  相似文献   

3.
蒙曼 《法制博览》2008,(7):42-44
唐太宗的年代,有一本秘记上写着:“唐三代后女主武王”意思是说:“唐朝开国三代以后,将会有一个姓武的女王代替李家统治天下。”唐太宗秘密地将李淳风找来,商量如何处理这件事。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里,“贪生怕死”是个贬义词,大概是常与“贪污”、“贪婪”一类贬词相连的“贪”字给害的。倘若改为“恋生怕死”,语感如何呢?其实,“贪生怕死”是人的本能呀。而“本能”只能升华或超越,若与人的“本能”作对,企图抹杀它,比如否定人的利己本能,搞“斗私批修”或“大公无私”,注定是建乌托邦,是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5.
60岁、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莱州农民张丕庆,曾多次将当地政府告上法庭。他还不顾“上头”的意思,组织村民,选出符合真正民意的人大代表。张丕庆确实有些“刁”。但在提倡政治文明的今天,他“刁”得机警、理智与合法。张丕庆的艰辛历程,告诉我们,民主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动词。  相似文献   

6.
认同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人类所特有的认知方式和结果。汉语“认同”一词通常表达了英文中“identification”和“identity”两词的联合意义。“identification”是指人类从自身出发,经过与他者的参照、比较,最终观照自身的认知过程和方式,而“identity”作为认知结果,形成的是一种自我定义和“A与非A”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门”这个词很是流行,都指的是一些负面事件。如艺人陈冠希的名字和“艳照门”已成了连体婴儿。一时间“艳照门”家喻户晓,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艳照门”的意思不是陈冠希的艳光照得门楣雪亮,也不是他把丑态相片贴在门上展览,而应该解释为“艳照”这件事儿.  相似文献   

8.
官场小人     
孔子曰:“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意思说小人是在私利驱使下损人利己,凸显邪恶。君子一旦被小人缠上,就似掉进黏糊糊的油沥池,甩不掉、抹不去、擦不净……如《水浒传》中的杨志被小人牛二黏上,一怒杀了他,虽被公认是为民除害,结果自己还是丢官坐牢、落草为寇。  相似文献   

9.
“汪汪”是广州话,含有差劲的意思。顾名思义,“汪汪公司”岂不是间差劲的公司?“有没有摘错?”有读者可能会问。没有搞错。现代人崇尚个性,不喜欢墨守陈规,丑陋品可能会更受欢迎。美国不是有间以生产丑陋玩具畅销而闻名于世的艾士隆公司  相似文献   

10.
填字游戏     
《工会博览》2010,(18):54-54,62
横列 一.马戴《江行留别》中“渡江逢苇花”的上一句;二.成语,形容超出同类之上;三.区别科学技术人员等级的称号,如工程师、教授;四.俗语,心怀善意,进行劝告的意思;五.著名轿车品牌,其标志为四个圆环;六.欧洲中世纪时贵族的最底层阶级;七.“存乎一心”的上一句,  相似文献   

11.
羽戈 《法制博览》2011,(14):9-9
有些时候,你不得不佩服汉语的音韵之美。譬如“我爸是李刚”一语,从字面上看,平淡无奇,呼喊起来,却大气磅礴,如倒峡泻河,飞流直下三千尺。  相似文献   

12.
前卫字典     
搞:几个内涵特别丰富的汉字之一。它几乎和所有东西、所有事情都可以扯上关系。大如搞革命,小如搞气氛;上至国家的搞活经济,下至饮食男女的搞活感情。给人扣上一顶“乱搞(男女关系)”的帽子,则是可置人于  相似文献   

13.
美人不是人     
莫言 《法制博览》2011,(18):33-33
什么样的人算美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标准,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标准。“情人眼里出西施”,这说明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标准。《诗经·卫风·硕人》里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若瓠犀,螓首蛾眉”,意思是手指如天牛的茅草一样纤细白嫩,皮肤像凝冻的脂肪一样洁白柔滑,  相似文献   

14.
吃事     
莫言 《法制博览》2010,(3):12-13
“吃”字拆开,就是“口”和“乞”,这个字造得真是妙极了。我原以为“吃”是“契”的简化,查了《辞海》,才知“契”是“吃”的异体。口的乞求,口在乞求,一个“吃”字,馋的意思有了,饿的意思有了,下贱的意思也有了。想这造“吃”的人,必是个既穷又饿的,如果让林黛玉或是刘文彩造这个字,不会是现在这样子。  相似文献   

15.
曹苏宁 《法制博览》2010,(19):24-24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  相似文献   

16.
唐山 《南风窗》2014,(21):96-96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孔子到郑国,弟子走散,—人站在外城东门。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如尧,脖如皋陶,肩如子产,可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没精打采之貌,如丧家狗。”子贡告诉了孔予孔子笑道:“形容我的相貌,未必对,但说我像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相似文献   

17.
丁辉 《法制博览》2011,(12):50-50
鲁迅在文章中常常是“卑劣”与“卑怯”替换着使用,意思大抵差不多。有学生问我:何谓“卑劣”?我给他举了个例子。妻子筹备买车那阵,先是属意本田。于是有同事大不以为然,理由除了日系车车皮薄,耐用性差之外,还有一条竟然是:每每中日之间冲突升级,蕞尔小城亦不乏“爱国”之青年,手持重器,  相似文献   

18.
张鸣 《法制博览》2009,(10):7-7
谏官和御史,在古代又被称为言官,用白话讲,就是说话的官。这种官,没有别的职责,就是要说话。民国时上海有“白相人”,白相,上海话就是玩的意思,白相人,就是靠玩来混饭的人。说话官,白相人,正好是一个对子,跟“如夫人”对“同进士”类似。  相似文献   

19.
训诂门     
犁航 《法制博览》2009,(16):72-72
人与门的关系很特殊,每天都要与门打交道,进进出出总离不开门。于是人类便造出了很多与门有关的词语:“门道”、“门派”、“门外汉”等,这些词语这似乎隐寓着人群的聚合与隔离关系:有人属于这个门,有人属于那个门,有人在门内,有人在门外。改用古希腊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扇门!意思是,一个人每次只能进一扇门!  相似文献   

20.
酒对     
“GDP”是中国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出现最多的外来词,但是,别说是其概念,连这三个字母翻译成汉语,不少中国人包括口不离“GDP”的,都不一定懂。当然,也有人知道,那是经济学家。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