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务服务中心作为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阶 段性成果和一项重要举措,越来越受到行政界的关注。因此,充分利用建设政务服务中心的契机 来转变政府职能,这是一个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务服务已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引擎。政务服务质量高不高、企业群众满意度如何衡量,长期以来缺乏制度化保障。公共管理学界已经认识到,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已提上日程。基于政务服务助力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宏大视角,本文探讨了现阶段我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政策意蕴,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阐释了政务服务“好差评”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映射,并从价值取向、评价机制、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四个维度勾勒出了其建构路径。本文研究既丰富和发展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体系,亦有助于在实践中为加快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7,(2)
<正>行政审批改革作为国家深化改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和当头炮,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区都将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作为突破口:广东以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为引领,实行电子签名、电子执照;南京、宁波等地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导向,建设大型综合政务服务中心,集行政许可、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于一体;江苏南通、宁夏银川等地在借鉴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经验的基础上,将需由多部门联合审批的事项权限如市监审批、规划审批都纳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政府政务公开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公开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需要加紧构建运行机制.要积极构建政务公开法律法规保障机制、政务信息优先公开机制、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政府决策参与回应机制、政务公开工作推进机制,在机制的建构和运行中实现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廉政建设等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瞭望》2010,(35)
<正> 2010年8月11日,惠普针对中国政府转型中的业务需求推出了"无忧政务"解决方案,构建了一个"统一管理、统一维护、无缝衔接"的政府公共服务IT应用环境,从而帮助政府贯彻落实"一站式服务"的电子政务建设理念。作为政府服务的窗口,行政服务审批大厅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惠普"无忧政务"解决方案结合行政服务审批大厅六大业务环  相似文献   

6.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我国构建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格局的重要举措。四年多来,海南自贸港经历了夯实基础期、全面实施期和建设关键期三个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正朝着全面封关运作的阶段迈进。通过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参与式观察和理论审视发现,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思想认识趋于风险规避、“高层热、基层冷”“政府热、民间冷”“东部热、中西部冷”的建设动力分布不均衡、政府治理能力欠缺等问题,制约着自贸港建设的深入开展。改革创新与风险规避的冲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失调、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失衡、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割裂四个突出的矛盾是存在以上三大问题的深层次内因,而如何有效调和矛盾则成为高质量建设自贸港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未来,海南省需要以治理能力作为突破口,充分利用自贸港建设中的干部互嵌机制,加快培育海南的政策企业家;挖掘中央的授权资源,释放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潜能;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弥补海南干部能力短板,进而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向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昱 《学理论》2010,(21):34-35
各地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在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绩效.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以哈尔滨市松北区行政服务中心为例,从创新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着重论述其推行网上审批,打造阳光政务,提高行政效能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从而论证网上审批是现行体制下,行政服务中心打造阳光政务的必要手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技术对于提升乡村政务服务水平具有显著效用,实现乡村政务服务的数字化需要基层政府依托乡村发展的实际和数字化治理思路谋求创新。一是以数据应用为基础,推动数字治理与乡村政务的融合;二是以破除信息壁垒为手段,实现乡村政务服务再造;三是以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推动数字化政务服务的落地。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9,(3):5-11
政务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议题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探究公众信任、感知质量、公众满意及持续使用意向间的逻辑关系与作用机理,不仅能促进政务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质量,还有利于政务服务改革的顺利推进。在构建研究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实地调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公众信任显著正向影响政务服务中心信息质量、系统质量与服务质量;相较于累积满意度,各维度质量对特定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特定满意度和累积满意度均显著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同时,服务经历、年龄、服务次数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上影响持续使用意向。研究结果为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08,(18):18-18
开展网上审批是政务公开的着眼点 2007年4月,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启动“全程式网上审批”模式。该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原有“外网预申报、内网预审核”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引入数字证书、电子印章等安全认证技术,实现了外网申报、内网审批、外网反馈全程网络化。申报人通过网络申报.政府工作人员在线进行审核、签署意见、拟发批文,同时通过短信或语音电话告知申报人,申报人通过相关设备远程输出审批结果。  相似文献   

11.
优化营商环境应体现简约治理的精神,这与行政程序的简化休戚相关,现行规范与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实践都蕴含了简化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能的法理,赋予行政程序法新的面向。基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现实需要及行政程序的自身特点,应着重建构包括事先告知、政企沟通、答复说明与解释的沟通交流程序,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进行意见交换;以并联式办理、容缺受理、简易注销登记为重点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对行政组织架构及服务流程进行全面重组;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服务集成程序、政府数据交换共享程序及电子证照获取程序,使政务服务简化、灵活、迅速且合乎行政目的,以效能导向的行政程序法改革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中国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涉及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体制的全方位变革。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在政策问题构建过程中坚守价值取向的公共性,政府的主动性,提升政策问题搜寻能力,健全公民意见、利益输入渠道,完善各种意见、利益的综合过程。针对中国传统单一主体问题构建模式的缺陷,提出多主体互动型的政策问题构建模式,能够促使政府主动强化服务意识和提升服务能力,使具有多元利益需求的公众能够与政府进行互动,从而促进政策过程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在营商环境的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国仍需在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方面持续提升,以进一步营造全域性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4.
跨域治理是应对跨域政务服务需求的有效治理理念,可以为市场要素跨地区流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行政支撑。“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务服务价值导向,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增效,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基础,为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提供了可行性。科学且高效的府际合作动力机制是政务服务跨域治理效能实现的重要保证。基于APT-R模型,构建起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动力机制。通过对长三角S市“跨省通办”实践的调研分析,发现其府际合作动力机制存在运行梗阻,表现为引力有限、压力不均、推力式微和阻力难消。这是地方行政系统内外部的利益、组织、制度、理念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优化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动力机制,需要从提升引力、平衡压力、强化推力和消减阻力入手,调适四个作用力的方向和力度,形成府际合作的动力合力,切实增强政务服务跨域治理效能,助推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行政审批制度是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一种主要制度安排,是管制行政的制度典型。合理的行政审批对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具有支持作用,但以过多行政权力为依赖的行政审批往往会走向泛滥,导致低效。本文以政府绩效管理为视野,将浙江省温州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案例,分析温州特殊的经济文化环境和制度安排,讨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问题,为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整体上探讨"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发现:"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总体遵循"技术赋能—权力规制—制度供给"的逻辑框架,即以权力规制为中轴,包括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与强化营商主体责任两个方面;以技术赋能、制度供给为两翼,包括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增强监管执法创新、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营商法规供给、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等六个方面,共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目标的实现。三者的关系逻辑为:通过技术赋能突破权力规制的阻力与障碍,促使政府清权、减权、放权落到实处;通过制度供给规范和约束政府的权力,奠定和巩固权力规制的基础,防止和避免规制的"内卷化";技术赋能与制度供给之间则互为重塑与保障。这一研究为地方政府开展"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践提供了参考模板。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特色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基层一线干部的培养链是社会基础强化的必然选择,是基层干部执行力增强的现实需要,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由之路。目前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链构建存在思想、体制、政策和现实四个方面问题。构建完善的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链,需要明确价值取向,强化民本位思想,建立新型的行政组织文化;在任职形式、运行频率等方面规范运行程序;优化制度环境,加快党务、政务公开进程,完善公务员管理分类制度;积极建设节约型政府,鼓励基层民众参与社会治理;强化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的基层导向,进而提高培养链的运行功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的模式与建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回顾前五次的政府机构改革,在精简机构、服务经济方面成绩显著,但却忽视了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大部制"改革意在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服务理念远未真正形成;政府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公民自觉参与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制度、法律的保障,存在制度短缺问题;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不足。在加快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建设上,必须抓好以下工作要件,即:树立现代政府治理理念,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责任感;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化;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行政责任制,以提高公务员公共服务的能力;建立广泛的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形成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逐步建立与服务型政府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9.
洪玫 《党政论坛》2014,(5):38-40
正政务诚信建设的内涵政务诚信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和责任,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信用,也就是说政府必须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政府。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前提条件。政府信用的作用在于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避免政府朝令夕改、倒债等失信行为,提高政府行政和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刘双良 《理论探讨》2008,(3):147-150
行政审批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行政管理职能,直接体现着政府的行政效率与服务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离不开科学规范的行政审批流程与程序.行政审批流程与程序是因行政相对人而存在的,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与程序创新的真正目的是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与程序创新是一种思雏方式的转变和政府管理创新,不是单纯搞自动化或单纯用技术程序解决问题,技术程序与人员服务都不可偏废.在流程再造与程序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好二者的平衡.从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综合顾客需求、行政环境、技术工艺等因素,应实施"技术 人员"的双重模式的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与程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