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熟悉牟新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敢讲真话的领导干部。出生于陕西农村的牟新生,从小严格奉守母亲"诚实、勤快"的教诲,久而久之,讲真话、办实事已成为他秉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进入新的转型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正当国家为忙于解决老的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时,一个新的就业问题又浮出水面,这就是“新失业群体”。何谓“新失业群体”?指的是那些到了就业年龄仍然依靠父母养活的年轻人。本期以《关注“新失业群体”》为题,对新出现的失业群体作了较为充分的报道。我们之所以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对这个年轻的群体予以关注,是因为这是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的话,会带来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学教授孙立平语)。  相似文献   

3.
任冰 《今日中国论坛》2009,(11):115-116
《朱铬基答记者问》《以下简称“答记者问”)这本书在我手里很久了,起初是因为“热销”而跟领导借来翻翻,后来就接到领导命令,看完了写个东西,于是一不小心就在我这放了近一个月。包里天天揣着它,就是觉着无从下手,对于两耳不闻窗外事更不懂国家大事的我而言,难度不小。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9,(7):6-6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的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一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十分引入注目,这就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自我定位是比较传统的知识分子。王永庆如是说。他的成长轨迹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历史浪潮做过农民当过工人;大学报考中文最终却跟财务管理结下不解之缘;参加民主党派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6.
白璟  张国林 《前沿》2012,(3):33-35
加强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必须要有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加强协调利益的能力,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利益协调的原则,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利益表达、分配、导向、约束、调处、保护机制,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白夕 《观察与思考》2008,(17):62-62
“我的上帝,请赐给我宁静,去接受我所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并给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坦然承受这罪孽的世界。一个美丽的祷告,将人的意愿与上帝的旨意相连接。但是问题出现了,不在祷告上,而在灵魂中。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我国实际出发,对我国的现代化进行艰辛探索,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认真总结这段探索历程,可以得出很多启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演变分为1949—1952年、1953—1978年、1978年底至今三个历史阶段。党在这三个阶段所采取的不同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如何认识和对待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曹迎 《桂海论丛》2012,28(2):23-2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运用思想道德方式开展反腐倡廉教育。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和作风上对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教育,从而构筑起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这个历程中,积累了诸多经验启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采取正面典型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相结合的方法,以健全制度为保证。  相似文献   

11.
王辰璟 《台声》2013,(4):51-51
“在一些相关民生的问题上,要有勇气发出声音。同时,在细节上的分寸拿捏,心态上的平衡把握又需要智慧。”雷献禾委员的开场白也就是他的腹职感言,“如果对大多数老百姓有利,我们就会反复提,自身也要加强前期的争题调研工作,形成科学的专题报告,并与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12.
13.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精彩的发展奇迹。这一现象超越了西方政党理论的解释范畴,引发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智慧的深入思考。以百年大党的奋斗之路为基本坐标,海外学者从执政理念、战略规划、治理效能、时代格局以及鲜明品格五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进行了细致解读。虽然这些解读不足以全面描绘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成就,但这种“他者视角”下的学术探讨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形成互补,对深化新时代执政党建设、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回望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在改革精神的引领下,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改革精神,不同于其他精神实质,它既内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张扬中国红色革命精神,还凸显时代发展的烙印。正是如此丰富的科学内涵,造就了它具有求变性、首创性、担当性、集成性、人民性、发展性等六大智慧特征。世界瞩目中国成就之际,深度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改革精神对于中国乃至人类世界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成 《青年探索》2020,(3):65-72
青年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青年群众基础建设。具体经验如下:在国家社会发展以及青年利益实现的互动关系中,坚持着党对青年工作的绝对领导;在将青年利益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满足和实现青年在政治、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利益期许;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及青年自身特点,及时对青年开展以法律法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劳动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以共青团、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为依托和纽带,将青年组织与社会组织以及青年实体组织与青年网络组织结合起来,在多元互动中发挥青年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在工作方式上,将组织管理与青年服务相结合、政治动员和价值实现相结合、线上引导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青年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程,新中国60余年的成就,改革开放30余年的巨变,无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政党,是成熟、清醒、英明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17.
李增添 《前沿》2013,(15):161-16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我国民族问题实际出发,形成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积累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宝贵经验.其基本经验是,充分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顺应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依靠科学发展来共建民族和谐;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采取合适方法慎重协调民族关系;抵御国外分裂主义势力,独立自主地规划和管理民族事务.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近三十年,从政治革命到社会革命的道路维度看,党的文化建设彰显强烈的阶级性;从民族性文化到阶级性文化的理论维度看,党的文化建设重在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呈现意识形态发展向度;从制度缺失与群众运动高涨并存的制度维度看,“斗批改”思想形塑群众性政治文化成为文化建设的显著特征。三十年,意识形态向度的文化建设既有成绩也有失误,历史镜鉴今天,在文化建设中不但要遵从规律,而且须以辩证态度分析和对待曾经走过的弯路,更要在文化建设中建章立制。  相似文献   

19.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利用大众传媒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利用报纸电台等大众传媒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利用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加强权力监督,通过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造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等。这些实践探索对于新时期利用新媒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