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陈原道是中共党内早期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先后两次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利诱,他横眉冷对,坚贞不屈,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1931年,陈原道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1934年1月22日,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黄公略、赵博生、韦拔群、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陈原道……等等,他们在前线上,在各方面的战线上,在敌人的枪弹下屠刀下光荣地牺牲了。我提议我们静默三分钟,向这些同志表示我们哀悼和敬仰!"从龙华学校到芜湖"二农"  相似文献   

2.
1934年1月2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黄公略、赵博生、韦拔群、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陈原道……等等,他们在前线上,在各方面的战线上,在敌人的枪弹下屠刀下光荣地牺牲了。他们在前线上,在各方面的战线上,在敌人的枪弹下屠刀下光荣地牺牲了.我提议我们静默三分钟,向这些同志表示我们的哀悼和敬仰!"其中陈原道,就是在毛泽东这次讲话的9个月前,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南京雨花台.2003年4月10日,是陈原道烈士就义70周年纪念日.我们谨以此文表达对先烈的崇高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3.
薄一波和陈原道、刘亚雄夫妇是大革命时期在白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相识的。在战斗中,他们结下了深深的战友情谊。正如薄一波在为《刘亚雄纪念集》写的序言中所说:“亚雄同志是‘五四’运动后三晋妇女参加革命的先驱之一。我与她父亲刘少白相识较早,同她认识并在一起工作,是在1931年2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韩愈《原道》中的道德观探讨文化传承的不同可能性,并透过《论语》中对文化传承的叙述,从儒家传统内部对《原道》做反省,进而提出不同的文化传承的论述模式。最后,分析得出韩愈在《原道》中的论述方式不符合《论语》中对文化传承的论述,而且它对非正统的批评方式与过去中国对不同学说的批评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陈镜湖烈士(1901年—1933年),辽宁建平人。第一位辽宁籍中共党员,辽宁地区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历任中共热河工委负责人、中共内蒙古特别委员会书记等职务。1933年5月12日,陈镜湖遭反动民团袭击,壮烈牺牲。1901年10月25日,陈镜湖出生于辽宁省建平县富山乡富山村。少年时代的陈镜湖聪明好学,成绩超群。因文章写得好,有"铁杆文章"之美誉。第一位入党的辽宁人1918年,陈镜湖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镜湖立即投入到反帝  相似文献   

6.
正广昌是中央苏区北大门,中央革命根据地全红县之一。在距广昌县城南面驿前镇70华里处的高山松林中,静静地躺着一位红军烈士,他就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英勇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原红三军团红五师政治委员陈阿金。陈阿金(1898—1934),原名陈海金,江苏省阜宁县新河乡小徐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之一。1927年夏,中共中央第一批选派陈阿金等50多名优秀分子赴苏联学习。1930年7月,陈阿金回国后到达中央苏区瑞金,由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7.
回团创业     
人物:陈大叔——河南藉职工 陈建疆——大学生 陈大婶——陈建疆的母亲 小云——陈建疆青梅竹马的女朋友 陈大婶:(围着围裙,手拿擀面杖,笑眯眯上台,边走边说)俺叫高凤英,俺老头子叫陈益寿,大伙都叫俺陈大婶.今天晚上老头子去团里演出去了,儿子建疆也要回来.俺心里那个美哦,赶快包点饺子,等他们回来先犒劳犒劳他们.  相似文献   

8.
<正>江西省广昌县是当年中央苏区北大门。在距广昌县城南面驿前镇70华里处的高山松林中,静静地躺着一位红军将领,他就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英勇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原红三军团红五师政治委员陈阿金。陈阿金(1898—1934),原名陈建金,江苏省阜宁县新河乡小徐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之一。1927年夏,中共中央选派陈阿金等50多人作为第一批优秀分子赴苏联学习。1930年7月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陈潭秋     
《兵团工运》2011,(9):20
<正>陈潭秋(1896-1943)男,汉族,湖北省黄冈县人,中共党员。陈潭秋青年时代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秋,他和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此后,先后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员、武昌地委书记、湖北区委组织部长、江西  相似文献   

11.
疾风暴雨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孕育了以政和县东平镇风池村(现称凤头村)为中心的建松政革命根据地,也造就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者,陈牯老就是其中之一。战争年代,陈牯老和"陈牯老游击队"威震敌胆。其勇,所向无敌陈牯老是陈贵芳的乳名,"牯"在政和当地方言中,代表着强劲和坚韧。  相似文献   

12.
由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秉公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一书,已被国家教委认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教材.  相似文献   

13.
1 受<陈仲平传>编委会的委托,本人承担有关陈仲平传记中建国后部分写作. 陈仲平1929年9月参加武平县象洞乡暴动走上革命道路,是新中国成立后龙岩行政公署首任专员,1951年9月到中央马列学院(后改称中央党校)哲学班学习.  相似文献   

14.
翟佳琪 《党建》2021,(8):66-67
"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生出来的,更不是从海外飞来的,而是在长期不断的革命斗争中,从困苦艰难的革命斗争中生长出来的,强大出来的."陈延年生前说的这段话,正是他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 陈延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1898年出生于安徽怀宁,是陈独秀的长子.1917年,他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科,1919年12月,21岁的陈延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相似文献   

15.
、曰‘,沪气此照片是日本人民反战同盟(1944年后改称日本人民解放联盟)苏中支部参加学习的同志合影(右1为陈超凡)。照片背面是合影人员的亲笔签名新四军一师敌工部部长陈超凡(左)与三旅敌工科科长程叶文(朝鲜人)合影陈超凡与妻子谢莫京抗日战争时期合影敌工部长与“日本人民解  相似文献   

16.
散木 《党史博览》2007,(5):38-40
一 邹鲁风(1909~1959),原名素寒,从事革命工作后曾化名陈蜕,辽宁辽阳人. 1926年,邹鲁风考入了武昌军事政治学校.  相似文献   

17.
鲜红党旗飘榕城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福建省立第二中学学生陈任民为代表的福州进步青年,开始与北京的李大钊,上海的恽代英、邓中夏、施存统,广州的李之龙、杨匏安建立通讯联系.1922年夏,陈任民在上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18.
正谭平山,原名谭鸣谦、谭彦祥,号聘三,广东高明人。中国早期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之一,也是中共广东支部的主要创建者。当时,中共党内有"南谭(平山)、北李(大钊)、中陈(独秀)"之说,被称为"一个像李大钊和陈独秀一样出名的老人"。谭平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与良好家风的传承。他时刻以"爱国、为公、奋斗"的家训,言传身教,教育子女,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和奋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85,(9)
一九七三年,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曾征集到一本《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同学录》。现简要介绍如下:一、同学录为一九二六年二月编印,共一百八十六页。按次序可分为四个部分:(一)孙中山、廖仲恺的遗像和总理遗嘱。谭延闿、汪兆铭的题词手迹和陈嘉祐、鲁涤平写的序;(二)军长谭延闿、党代表汪兆铭、校长陈嘉祐、副总监鲁涤平、蔡钜酞、教官陈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的政治态度存在着传统的误解,曾断章取义地批判陈的言论.不少人认为陈在大革命时期一贯右倾,其实不然.档案史料明确展示出:中共"四大"前,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不要和国民党争夺"旗帜",即放弃领导权.陈力图纠正共产国际的右倾错误.陈致维经斯基的信中的核心问题是反对鲍罗廷和瞿秋白在国共关系上的右倾错误.陈主持的中人"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的重要性,不是偶然的.而"四大"在政治思想上的重大缺陷又与当时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