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虚拟实践认识的不断加深,推动了网络世界中主体、客体、工具之间关系和作用的相关研究。网络信息给予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便利优越的同时,也使主体陷入了困境。阐述了网络环境中主体性困境的具体表现,分析了造成主体性困境的原因和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困境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其作用发挥关乎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农民主体力量弱化、农民主体地位架空、农民主体能动性的遮蔽化等主体性困境。基于对问题根源的分析,文章指出,通过宣传和教育激发农民文化建设的应有自觉,构建保护和发展农民主体性的文化建设平台,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农村文化建设绩效考核体系,当是化解这种困境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3.
"哲学贫困"已成为近年来哲学界经常感慨的话题。在当今市场经济活跃发展的条件下,人们对哲学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由改革开放前的人人学哲学,集体学哲学到现在的哲学几乎走到了无人问津的境地。考察当代哲学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重重困境,能够启发当代人思考及为探寻当代哲学的出路提供基础性的借鉴。尽快摆脱当代哲学面临的困境,寻找哲学的复兴之路,是每位哲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哲学在现代陷入困境的事实,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生长点之一。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哲学主体性批判的面貌作简要揭示,可以认识到:消解二元论这一主体性的内源性依据是后现代思想家的共同选择;而且,他们对现代主体、主体性的否定与其非中心化的思想取向密切相关。基于后现代主义哲学主体性批判的贡献及其局限,我们完全有必要结合近20年间主体性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中的命运对它进行当下中国语境中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传统分期模式是前苏联学界为了与西方学界争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权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立的。它具有三点先天性的缺陷,内在制约人们摆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读模式的思想束缚。 相似文献
6.
数字智能社会是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下,物理实在和虚拟存在高度结合的社会形态。人的认识、实践、交往能力在数字智能社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但同时也衍生出意志被限制、隐私被侵犯、劳动被忽略、治理被裹挟和责任弱化、信任消解、幸福缺失等主体性发展的伦理风险样态。为此,在主体能力维度上,要全力摆脱技术理性沼泽、加强隐私保护技术、限定技术治理边界;在主体交往维度上,要着力展现潜在本真自我、培养个人自律意识、注重人文关怀,进而形成规避数字智能社会中主体性伦理风险的合力,最终实现数字技术服务人类、数字智能社会造福人类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理论与西方法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法学发展史上,主体性理论起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受主体性理论的影响,西方法学以文艺复兴为转折点,从神学转入形而上学,成为以自然法学为主、以抽象的理性人为主体的“理性主体性”法学。随着法学研究的科学化,19世纪中期出现了以法官发现、适用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官主体性”法学。到了20世纪晚期,随着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理论的批判,法学开始了对“个人主体性”的探索,与此同时,经济分析法学提供了一种颇具解释力的主体分析理论,这种理论可以称为“有限理性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是在以前许多哲学家关于主体性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发展过程就是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也是理解其哲学实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思想在笛卡尔哲学中兴起,经历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发展,虽高扬了理性的力量,但也走入了穷途末路.现当代哲学家着力解决传统主体性哲学的困境,然而,终究因为局限于"解释世界"而收效甚微.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以人的生产劳动为出发点和本体论基础,重构了丰富的主体性,克服了传统主体性形而上学的种种困境,为主体性的重构带来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11.
山西民营经济的发展困境及其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中,民营经济堪称重中之重.山西民营经济由于受经济发展模式、科技人才、企业家素质、政策与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至今仍未有跨越式发展,而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使其步履维艰.要使山西民营经济在危机中求机遇、谋发展,必须加大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技术型、劳动密集型经济和第三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和人才,建立严格、规范、科学的市场管理体系,培育具有创业意识的民众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2.
13.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计划经济时期曾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没有让所有的人带来同样程度的幸福感受,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拉大、官员贪污腐败、信仰危机等现象,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认同困境。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实质是人民主体论,实践旨归在于强调人民是历史的主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地位来源于人民的认同。因而坚持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性分析方法,就是把是否实现人民的主体地位作为探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理论支撑,并以此作为提升人民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对话是当前思想界和学术界的热点和难题。破解当下中国现实问题与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成为哲学对话的现实目的和要求;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学者自身理论素养的限制、"对话"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意识形态的预设及发生学机理解析的困难,构成三者对话的主要障碍;自觉和有效的哲学对话,应基于平等交流、着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强化问题意识与世界意识、树立大哲学观念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细致梳理了传统发展理论、生态哲学、发展哲学各自的理论路径。指出传统发展理论崩解的原因在其缺少对发展问题的前提性批判、元问题的拷问。生态哲学体认到这一点,但它自身存在的缺陷和矛盾,使之无法彻底澄清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困惑。而发展哲学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从本体论、思维方式、价值论、伦理观等诸方面扬弃了先前的理论,从而根本上超越了生态哲学。因此,发展哲学必将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邓小平发展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小平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创立了邓小平的发展哲学。它不仅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内容上突破了传统哲学教科书的抽象形态,而且在其作用上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现实实践的功能。因而,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态,不能离开邓小平的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领域的交往理论从隐匿于理性高扬的主体性哲学到敢于承认他者存在、确立交互主体思维,经历了逐渐展开、充实和具体化过程.其间,从唯我论、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主义三种境遇对交往理论的审视,提高了人们认知和评判理性、自我与他者交往关系的能力;以人身体不完满性为依托的交往媒介成为多元主体对话的桥梁,推动了交往理论的主体间性转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主体间交往并不必然达成协作的社会目的,相反通过意见互换与沟通包容矛盾冲突、使协作与对抗共存才应为交往的常态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西方政党政治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时代,以多向、即时、互动为特征的网络沟通对西方政党政治产生巨大影响,国家与社会通过网络进行的沟通和互动迅捷而高效,政党的中介功能明显弱化。不仅如此,网络沟通和传播优势降低了政党运行和组建的成本,这一方面迫使传统政党进行组织转型;另一方面促成单一问题党大量涌现,强烈冲击着西方政党政治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