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和平 《当代贵州》2013,(12):51-51
盘县位于六盘水市西南部,被誉为贵州的西大门,素有"黔滇咽喉"之称。唐时曾置西平州,后更名盘州。政区面积最大时包括今盘县和黔西南州的一部分。元宪宗七年(1257),其酋归附,被命为于矢万户,至元十三年(1276)改普安路  相似文献   

2.
正盘县妥乐,世界古银杏之乡,有着全世界最集中的古银杏群,千株千年古银杏掩映下生活着200多户农家,构筑了一幅"林在村中、村在林中、人树相依、流泉淙淙的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精美画面。如诗的美景、如金的秋色为盘县带来"世界古银杏之乡·金彩盘县"的美誉。近年来,盘县加快改革步伐,不断推进转型升级。随着盘县120万人民的不断努力拼搏,一个发展迅速、宜居宜游的和谐盘县在乌蒙高原上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盘县马依镇螳螂村党支部瞄准全村270户贫困户"精准扶贫",采取"1+2"模式(即1户贫困户喂养2只种兔)在不到12个月的时间让270户"贫困户"变成"小康户"!"贫困户"缘何"一夜暴富"?原来,螳螂村"贫困户"喂养的兔子繁育能力极强,每只种兔一年至少可以生产50只兔子,通过"兔子生兔子"的产业链,一年内可以出栏400只肉兔,按照订单式150元/只计算,一年可创收60000元。"最多到2016年11月,我们就可以让270户贫困户脱贫奔小康,下一步,党  相似文献   

4.
盘县火腿     
正盘县火腿已有数百年制作历史,2012年5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通过盘县火腿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同年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以153号文件向社会公布,"盘县火腿"成为继浙江"金华"、云南"宣威"之后中国第三个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火腿产品。2016年,盘县火腿总生产量达2980余吨,预计2018年达到4000吨,2020年达到1万余吨左右。  相似文献   

5.
王娴  屠乾坤  何浩 《当代贵州》2014,(14):48-49
正地处贵州西部的盘县创造性地构建"小康人"工作体系,为盘县34万青年人搭建了筑梦、圆梦的广阔舞台和大展才华的空间,让青春的身影在乌蒙高原上熠熠发光。地处云贵两省交界的贵州西大门盘县,被誉为世界古银杏之乡、滇黔锁钥、川黔要塞、金三角下的一颗明珠。2014年1月29日,盘县县委在九届四次全体会议上作出决定:全力建成  相似文献   

6.
甘琦  陈栋华 《当代贵州》2012,(34):54-56
盘县在17个乡镇60个村20004户农户中开展“四在农家”的创建活动,不断强化富的措施、丰富学的内容、创造乐的条件、改善美的环境,盘县的广大农村正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2012年,盘县在困难中前行,在逆境中崛起。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特区)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盘县从上半年的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实现了发展提速、增比进位的目标。"盘县在省内、西部和全国实现快速进位,十分不易,这都得益于思想解放。"六盘水市市委常委、盘县县委书记陈少荣说:"除了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新思想、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盘县会议做出的"北上"决策,体现了红二、六军团的抗日主张,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是将抗战大局与现实状况充分结合的正确选择。1984年1月,萧克将军重访丽江,在接受采访时说:"长征途中我们开过几次会议,盘县会议是带转折性的一次重要会议。"萧克所说的盘县会议,即1936年3月30日,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贵州盘县时,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萧克等在盘县原县城内九间楼召开的中革军委分会会议。红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到晋西北抗日前线,陕甘宁边区从四面受敌到巩固发展,党的抗日队伍从分散活动到集中统一,都与盘县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文明委"全国文明城市"提名、"最具中国生态旅游特色魅力目的地城市"、"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打开盘县建设画卷,沁人心扉的浓浓春意扑面而来,精神文明建设满园花开。2015年初,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盘县荣获中央文明委"全国文明城市"提名,盘县普古乡舍烹村、火铺镇沙淤村、羊场乡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这是继盘县2014年荣获"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  相似文献   

10.
陈少荣 《当代贵州》2012,(11):74-75
盘县"十一五"期间,综合实力位居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19位,位居贵州经济强县第2位,连续4年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最具区域带动力和最具投资潜力百强。2011年,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后盘县提速发展大有可为。2012年是"十二五"承前启后的一年,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同时,我们还面临国家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出台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等重大机遇。今年,盘县将根据中央、全  相似文献   

11.
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与晴隆、盘县、水城、兴仁等县接壤。面积有1429平方公里。居住有布依、汉、苗等民族。 县境在汉属谈稿县。东晋晋绥县。隋时列管外。唐为盘州盘水县地。宋代属绍庆府。宋玉柏四年(1256)置于矢万户府,今境地属之。元至元十三年(1276),为庆贺战事平息,一统云贵,元朝廷颁旨赐名,将于矢万户府改为普安路总管府,以示"普天安庆"。次年升为普安招讨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市场局面渐次打开,盘县正踏上产业转型升级和富民强县新征程。从石多土少、植被稀缺到绿树成荫,盘县的山在变;从破碎贫瘠、"春耕一坡秋收几箩"到每亩收益成倍翻番,盘县的地在变;从一穷二白、致富无门到"富学乐美",盘县农民的生产生活在变……近年来,盘县立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  相似文献   

13.
杨威  秦涛  罗翔 《当代贵州》2009,(3):65-65
"举全县之力把盘县建设成为中国煤电化大县",在盘县县政府的官方网站上,这个目标赫然显目.盘县作为全省的产煤大县,丰富的煤炭资源无疑为盘县迈向"中国煤电化大具"这一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煤炭的安全生产无疑成为考量和衡量盘县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而盘县煤炭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所肩负的责任之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6月,六盘水市地税局试点开展"行政管理规范化和税收业务规范化"工作,把"实验田"选在盘县。2015年8月7日,贵州省地税局局长季可到盘县调研时指出:六盘水市地税局在盘县试点的"两个规范化"工作效果很好,"两个规范化"试点紧紧围绕"让纳税人满意、让干部职工满意和降低税收执法风险"来开展,规范管理目的得到很好体现,特别是在行政管理和绩效管理方面很有特色,可以在全省进行推广。依托"大数据"建设"智慧税务"  相似文献   

15.
范珂  宋迪 《当代贵州》2013,(18):46-47
盘县党委、政府从规划编制入手,对城镇进行了系统设计。全县主城区、乡镇、新农村建设被整合在一个大框架之中,科学布局、协调发展。盘县,贵州西部重镇,素有"煤电之都"、"滇黔锁钥"、"世界古银杏之乡"等美誉。近年来,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为这座县城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漫步街头,沥青路面平直整洁、两侧高楼林立、斑马线上行人有序……如今的盘县,已经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味"。  相似文献   

16.
<正>盘县深度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促进投资、创业、就业、收益多元化,走出一条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精准扶贫新路子。时下,盘县普古娘娘山扶贫产业园内的蓝莓成熟,吸引众多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滑石乡哒啦仙谷的薰衣草芳香四溢,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乐园。把产业做成生态、把生态做成产业、农旅结合已在盘州大地开出"幸福花",结出"致富果"。近年来,盘县紧紧围绕和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决策部署,深  相似文献   

17.
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召开的盘县会议雄辩地证明:组成一个坚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并实行正确领导,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贺任关萧王组成党政军领导机构并坚持集体领导,是盘县会议顺利召开的基本保证。贺任关萧王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为成功召开盘县会议提供了正确思想指导。盘县会议在一个重要的关键性历史节点,作出非常正确的"渡江北上"战略决策,对推动三大主力会师、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图谋、红军开赴抗日战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盘县掀起了党政领导带头、干部群众携手、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造林绿化热潮。植树、造林、铺绿、护绿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为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今年4月,盘县县委、县政府以"盘县有我更美丽——百万人民义务植树"为主题,发起义务植树活动,共建美丽生态家园。干群携手掀绿化热潮"每人种植一到两棵树,共建美  相似文献   

19.
五年来,盘县以项目为依托,以畜牧产业为支撑实施小额信贷扶贫工程,已累计发放小额信贷2.3亿元,覆盖全县97%的行政村,扶持贫困农户占全县农民总户数的40%;贷款到期回收率达92.7%、利息收回率达98%;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1.34%上升为35.8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贫困人口由26.08万人下降到10.2万人.2002年8月,省委书记钱运录到盘县视察时说:"盘县小额信贷工作是全省的一面旗帜."盘县模式"已在全省推广,去年10月在中国小额信贷国际研讨会上倍受赞誉.  相似文献   

20.
新阶段扶贫攻坚的难点在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难点也在贫困山区。为了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探索贫困山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我两次到盘县老厂镇色绿村调研,获得了有益的启示。大山深处的巨变色绿村地处盘县南部边远山区,全村165户人家分散居住在99座山头、76个洼子、36道深沟之间,90%的耕地在25度以上,素有“抬头看山草帽掉,刨出洋芋滚下坡”的说法。1990年以前全村人均占有粮食仅8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00元,是盘县有名的“五缺”、“三靠”村,即缺粮、缺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