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欧国家和拉丁美洲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欧国家与拉丁美洲有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西欧列强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等国曾统治拉美三百多年,其中有些国家至今在拉美还有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欧国家在拉美的政治、经济势力大为减弱,后起强国美国取而代之,并开始称霸拉美。战后到五十年代末,随着西欧经济复苏,西欧势力又重返拉美,与美国势力展开了激烈角逐。七十年代以来,西欧与拉美的关系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书讯     
本书作者托马斯·E·斯基德莫尔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教授和拉美研究室主任;彼得·H·史密斯是美国马萨诸塞工艺学院历史学和政治学教授。他们先后担任过前任拉丁美洲研究协会主席,是拉美历史学界的知名学者。作者通过修正的“依附论”观点分析过去数百年来拉丁美洲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作  相似文献   

3.
《拉丁美洲的政治与发展》自1979年问世以来,被公认为是一本深入了解拉丁美洲的入门书。作者善于把握拉丁美洲各国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共性与独特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作者指出,拉美有共同的历史背景,保持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然而由于地理、地貌、资源、种族混合等原因,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发展路径,而且变得越来越不同。传统与现代之间,连续性(传统)与变革之间,威权主义与民主制度之间,重商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第一世界的诉求与第三世界的现状之间不断产生冲撞、摩擦,国家之间的多样性明显增强。作者认为,如果拉丁美洲国家希望在21世纪拥有竞争力,它们必须在政治和经济两大领域继续推进改革。拉美最终会探索出符合其自身情况的民主制度和混合经济制度,但难免会走一段漫长、曲折的路程。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对美国作为一个强邻对拉美政治与发展的影响缺乏总体而系统的分析,个别国别部分(如关于墨西哥的章节)叙述功力不够、重点不突出。  相似文献   

4.
本书是一位从事拉丁美洲问题研究的联邦德国学者为向国内介绍拉美情况撰写的。作者对拉美十个主要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整个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对外关系等重大问题的历史和现状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和分析,并发表了比较客观的评论。本书的出版受到国内外研究拉美问题学者们的重视。全书共分五个部分:传统遗产、怎样统治那些不服管的国家、本大陆的政治总结,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1月15~16日,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8届年会暨"拉丁美洲与外部世界"学术讨论会在山东师大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拉美史研究机构和高校约70余名学者和研究生就中国拉美史研究现状、中国与拉丁美洲关系、美拉关系历史与现状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关于中国的拉美史研究状况,中国拉美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拉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其问题刘沅社会保障制度发轫于18世纪欧洲产业革命。它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伴而生,并随之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拉丁美洲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台晚于欧洲国家,早于美国,这与拉美的历史情况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关。世纪转换之际,当西欧大多数国家先...  相似文献   

7.
徐帅 《拉丁美洲研究》2019,41(6):118-134
美国和拉丁美洲之间保持着极为特殊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关系。自门罗主义问世以来,美国一直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家"后院"和安全屏障,安全利益是美国政府在制定对拉美政策时优先考虑的要素。经过近200年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美国对拉美的安全治理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可基本概括为以相同或相似的安全观为基础、以国家总体实力和集体安全机制为主要工具,以始终维持西半球美国单极霸权体系为目的的安全治理模式。美国历任政府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拓展、丰富安全观的理论内涵和时代内容,灵活运用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软硬实力,逐步完善"以我为主"的西半球集体安全制度安排,或是同化、拉拢,或是打压、威慑拉美国家,坚定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利益。正是这些多维因素通过相互作用共同构建起美国对拉美安全治理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持续作用下,美国对拉美安全政策一直保持高度的稳定性,美拉安全关系结构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从当前拉美的两大外交重点谈起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在论及七十年代拉丁美洲国家的对外关系时写道:“这些国家越来越感到同第三世界利害一致,同享有特殊利益的美国之间的盟国关系越来越削弱。许多国家都希望改组美洲国家组织。”①这番话可说是抓住了拉美七十年代以来外交转变的基本特点。当然,由于拉美各国在政治、经济、历史传统上的差异,它们对  相似文献   

9.
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危机概述》,是一部论述拉美资本主义的专著,共四百一十四页,1983年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维·沃尔斯基教授主编,作者都是苏联国内知名的拉美问题学者。本书是在苏联拉美所就拉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举行过数次国内外讨论会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是近年来苏联拉美研究所研究拉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1985年9月18日下午,哥斯达黎加前总统、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主席菲格雷斯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并在拉美所举行的《第三世界发展问题学术讨论会》上作了报告。菲格雷斯在报告中简要介绍了中美洲各国的历史、中美洲危机以及美国与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的关系等问题。他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第6次年会暨美拉关系学术讨论会于7月3日至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召开。来自首都及外地的约60名中国拉美问题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美国对拉荚的政策、拉美国家对美国的政策以及90年代美拉关系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首先,与会学者从历史角度探讨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特征。从“门罗宣言”到武装入侵巴拿马,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经历了166年。门罗宣言中“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思想就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的集中体现。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独霸拉美,维护资本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拉丁美洲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李明德中国与拉丁美洲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今世界,中国和拉美各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着发展的任务。中国与拉美许多国家不仅存在着众多的共同点,在许多领域更有着共同利益。正是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中国与拉美...  相似文献   

13.
从1823年的“门罗宣言”到1989年入侵巴拿马,美国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整整经历了166年。这期间,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国自身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美国对拉美的外交政策也在发生变化。这一发展演变过程恰恰揭示了美国由盛而衰、拉美国家和人民由弱而强的历史发展规律。“虚与委蛇”时期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宣称:“那些赢得并保持着自由、独立的美洲土地不再被看作是欧洲将来殖民的场所。鉴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友好关系,我们坦率地声明:我们认为,将其制度推行至本半球任何一个地区的所有尝试,都将危及我们的和平与安全。……对那些已经宣布并维持着独立的政府(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并根据  相似文献   

14.
拉美、东亚发展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丁美洲拥有许多东亚不具备的优势,如独立时间早、未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摧残、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化进程起步早、在地理位置上邻近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以及与西欧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关系,等等。50年代的东亚是世界上贫困地区之一,其发展水平只相当于拉美中下水平的国家。但是,60年代以来,拉美的经济实绩却不及东亚;尤其在80年代,两地区的差异迅速扩大,东亚远远超过了拉美,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原因 ,加拿大与拉丁美洲关系先后受英国和美国的制约。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加拉关系的转折点。战争使加拉关系密切。然而 ,冷战开始后 ,无论是拉美还是加拿大都被美国纳入其称霸全球的冷战体系中。在对拉美政策上 ,加拿大一直设法与美国拉开距离 ,尤其在对古巴问题上与美国分歧最大。 70年代后 ,加拿大不断加强与拉美由来已久的经贸关系 ,引起美国不满。 1990年加拿大正式加入“美洲国家组织”。这是加拿大国力增强 ,外交政策更加自主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日趋紧张,伊朗在拉丁美洲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得到了拉美左派政府的回应.伊朗在拉美的利益取向是为本国核计划寻求外交支持、以石油为武器联合反对美国,以及发展多元化的经贸关系.拉美左派政府因性质有别,对伊朗的态度也迥然不同.古巴及拉美激进左派政府与伊朗的关系迅速发展,而拉美温和左派政府对伊朗的外交努力则保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7.
中间阶层是拉丁美洲现代历史上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二十世纪初期以来,中间阶层特别是新中间阶层或曰白领阶层的人数迅猛增加,在拉美政治舞台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人注目,在一些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其影响尤为显著。对拉丁美洲中间阶层的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对战后拉美社会发展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德国与拉丁美洲的复杂关系《泛美洲研究杂志》1993~1994年冬季号载伍尔夫·格拉本多夫的文章《德国与拉丁美洲的复杂关系》,文章阐述了德国与拉美国家关系的变化。德国是除美国之外拉美国家的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作为历史上一块颇具经济潜力的大陆,拉美人,尤其...  相似文献   

19.
天主教伦理是拉丁美洲文化体系的主要基础,这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征服美洲和殖民化过程中所留下的遗产。天主教伦理观对拉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成为具有伊比利亚传统的拉丁美洲经济长期难以走出不发达的主要根源之一。天主教和新教都属于基督教的范畴,但却具有不同的伦理观,这一根本区别成为南北美洲以后的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新教伦理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发展迅速,与天主教伦理占据优势的拉美的落后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本文分析了天主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不合拍关系,通过与新教伦理对美国发展作用的比较,试图从文化的角度揭示拉丁美洲长期不发达的深层原因。作者的结论是,拉美地区走出不发达的状态首先在于走出文化精神上的“不发达”。  相似文献   

20.
研究概况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已开始对拉丁美洲进行研究。当时,研究主要围绕着拉美的日本移民及其居住国家的社会生活条件问题。二次大战以后,日本出现了向拉美移民的新高潮,特别是5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与拉美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加强,对拉美的研究不仅为日本学者所重视,而且受到日本政府的鼓励和赞助。一批新的科研机构建立起来,各大学也先后建立拉美研究所和研究中心。70年代后,日本又建立起全国性的学术团体——日本拉丁美洲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