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台湾革命同盟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建立的抗日爱国政党,由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台湾革命党、台湾青年革命党、台湾国民革命党等4个抗日团体联合而成,以“以集合一切革命力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光复台湾”为宗旨。先后以《新台湾》、《台湾民声报》为机关报。领导人主要有李友邦、丘念台、谢东闵、李纯青、宋斐如、李万居、谢南光、黄朝琴、游弥坚等。  相似文献   

2.
李艳 《台声》2006,(12):39-40
年少志向高祖籍福建的王正南,现用名林云。湖南省台联名誉会长。出生于台南,今年81岁高龄。1939年初黄埔二期学生、台湾著名革命志士李友邦将军组建台湾义勇队和台湾义勇队少年团(简称台湾少年团)时,他积极响应,报名参加,是台湾义勇队的元老成员。“第一批队员仅有24人,连我在内一共6个小孩,都是李友邦将军从福建崇安带过来的。”王正南回忆说,当年自己只有12岁,崇安是台胞流亡回内地后受迫害而被集中的地方,也是李友邦将军组建抗日的台湾义勇队发源地。王正南的父亲是抗日积极分子,因在台湾遭日本殖民者通缉,才举家迁居福建。李友邦将军发…  相似文献   

3.
陈任远 《求索》2015,(2):149-153
在20世纪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国民党一方面以革命的原初意义为基点,既对自己的革命实践进行赞颂与美化,也对为革命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进行褒扬和奖恤;另一方面紧扣"我即革命"的主旨,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其本党内的反叛行为进行批评和丑化。这样使得其所建构的"革命"文化呈现出"革命神圣"、"革命者光荣"与"唯我革命"的特点,而此特点在显示其不同于他者的同时,无疑也影响着其在大陆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人对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同胞命运的日益关切,大陆报刊发表的涉台文章数量不断增多。这些文章不仅深度有明显提升,形式也更加多样,还出现了不少小说、话剧等体裁的作品。涉台的文学类作品,大多具有明显的左翼倾向,背后还可见中共及左联的影响。中共延续了大革命时期对台湾革命的关心,除了指导台共的成立,还体现在左联为首的左翼作家对台湾革命的书写上。大陆左翼文坛以“阶级斗争”为基调,关注台湾工农阶级的命运前途,丰富了中国大陆的涉台书写与关注视角。20世纪30年代中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大陆左翼响应中共组建抗日统一战线的号召,淡化话语中的“阶级斗争”色彩,以“弱小民族”为话语桥梁,在阶级与民族之间架起了书写台湾革命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5.
海宣 《台声》2014,(11):72-73
近日,应台湾抗日亲属协进会邀请,全国台联组织的海南省三代青年台胞返乡交流团赴台交流参访,12名团员均为海南省三代台胞,此次均为首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承载着祖辈与父辈的渴望,团员们踏上向往已久的故土,备感亲切;寻根访祖,思绪万千;台湾抗日亲属协进会及各位乡亲的热情接待,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大陆同台湾与生俱来的那种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6.
浙西南革命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上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那种为了实现革命目标而不畏强敌、奋斗到底的品格凝成了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动力上源于浙西南广大民众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共产党人那种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而扎根群众、不惜牺牲、甘做革命先锋的行动凝成了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实践上源于对革命斗争规律的把握,共产党人那种自觉遵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打破陈规、创造符合实际的革命路线和斗争策略的作为凝成了勇于突破的创造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和勇于突破的创造精神分别作为思想、动力、实践的延伸与升华三位一体地丰富了浙西南革命精神,成为推动浙西南革命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胡文生 《台声》2006,(12):35-37
2006年10月20日,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开馆典礼和李友邦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在浙江省金华市隆重举行。台湾义勇队纪念馆位于金华市酒坊巷84号原台湾义勇队旧址。68年前,台湾著名爱国抗日将领李友邦将军在这里组织成立了台湾义勇队和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开展抗日活动,并在此活动了三年多时间。台湾义勇队是台湾同胞在大陆进行抗日活动人数最多,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组织,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抗日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为海峡两岸中国人所永远怀念。金华市人民为自己拥有这段历史而感到骄傲,当地政府部门决定修复台湾义勇队旧址,并在原址上…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经济发展史上,农业曾是最大的就业部门。工业化后,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商业,工业经济的波动成长则致使劳工回流农村,形成农工就业互动。劳工流动率偏高使非熟练劳工比重增加、农工就业互动性强、企业规模小以及工业布局分散,这些均导致劳工阶级意识薄弱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10.
传统中国的女子继承权非常薄弱,直到清末民初也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国民革命开始后,女子继承权作为男女平等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重视。妇女运动决议案承认女子有继承权,但最高法院在解释中只将继承权赋予未出嫁女子。后来中央政治会议对此进行纠正,特别制定了《已嫁女子追溯继承财产施行细则》,保护已嫁女子继承权。近代中国继承领域男女平权的实现是革命与法律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辑录台盟部分盟员参加二·二八斗争的历史记录,说明台盟追求民主、追随革命和爱国爱乡、反对台独的光荣传统;讨论台盟部分盟员参加三青团台湾区团的历史问题;就<台盟史略>涉及的若干史实提出订正意见;记录台盟的出版物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国民党宪政建设缘起于日军侵华的外在压力,各反对派挑战的内在动力,以及经济萧条的刺激因素。国民党的宪政建设状况主要包括宪政思想和实践两方面,在宪政思想上,国民党内部宪政思想极不统一,大致可以分为民主派、私利派和实权派;在宪政实践上,国民党的宪政建设很不彻底,在宪法制定和政治制度建设中都有极大的保守性。国民党宪政建设的启示有三点:首先,宪政建设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作为前提;其次,宪政建设需要有一种统一的思想作为理论指导;再次,宪政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民主和集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将福州、晋江等地的台湾籍民迁居至崇安县。为了安置台湾籍民的生活,崇安县政府拟订了协助就业的赈济方案,其中包括将台湾籍民编入垦务所,参加垦荒。在福建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台湾籍民的垦荒享受长期的伙食借贷以及其它优惠政策。由于多数台湾籍民不谙农事、劳动力弱,加上艰苦的自然环境,垦荒效果很不理想,垦荒业务被迫终止。尽管如此,国民政府为安顿台湾籍民生计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抗战八年是国民党政权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国民政府警察机关基本上围绕抗日战争的需要进行机构调整和警务活动,主要是调整中央警察机构及其职能,改编地方警察并增强其活力,加强专业警察工作,强化宪兵、保卫团、特务组织的警察职能。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顺应战争动员方式的变革大势,从动员预案规划到具体实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但从实质上看,国民政府的战争动员只是在当时内外交困的局势下,应付时局的权宜之策。这既归因于客观情势的复杂,也是国民党蒋介石政权之阶级属性使然。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湖北省政府为了克服战时财政困难,解决军需民用及支持长期抗战,在精减和改革财政金融机构的同时,实行了开源节流的总政策.通过紧缩财政支出、进行税制改革、发行公债、执行田赋征购和征借及激活金融的政策与措施,使湖北国民政府统辖区的财政金融状况有所好转,对战时湖北国统区的经济开发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凌 《桂海论丛》2007,23(1):90-93
广西荔浦县档案馆藏有一些湘桂铁路股票。这些股票是在抗战爆发后,随着湘桂铁路修筑而开始发行的。广西省政府在发行过程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股票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湘桂铁路的建设。但是,蒋桂矛盾使其经济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是抗战时期党建研究的重要刊物。它所刊载的党建研究文章内容丰富,包含了党 的思想理论建设、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党建研究的成果,在研究方法上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一支华南人民抗日武装,这支武装队伍在华南抗战中严格遵照中共中央的外交原则,灵活运用党的外交政策,结合华南情况开展卓越的外事活动,营救了大批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还协助英、美搜集日军情报,筹备盟军登陆华南的配合工作,使华南抗日部队威震南疆、蜚声中外,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苏联基于国家利益要求与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在发展中苏国家关系的同时,不断调整对中共的政策。抗战之初,苏联在舆论和道义上给予支持,但拒绝军事援助,并要求中共对国民党进行妥协退让。苏德战争的爆发前后,苏联再三要求中共“武装保卫苏联”,赞扬和支持解放区战场。抗战胜利前后,苏联承认国民党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同时极力贬低中共。这些政策,客观上支持和援助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卫战争,也表现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倾向,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为中国革命带来了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