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于伯军 《天津人大》2010,(11):40-41
宁河县人民法院刑二庭是专门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审判庭,该庭把“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青少年维权工作的永恒价值追求。多年来,刑二庭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认真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全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前不久,刑二庭被评为2009年度天津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相似文献   

2.
近五年来,上海法院在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中,针对少年审判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结合审判职能,努力探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和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工作方面的新方法、新措施,强化审判教育功能,开设“青少年维权热线”,建立“快审查、快立案、快移送”的绿色通道等有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全市法院先后有2个中级法院、4个基层法院被命名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12个法院被命名为“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牵动千家万户,关系国家的明天。本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程序规范,讲究科学,敢于创新,预防为重,做了大量有利于社会稳定,家庭安宁,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工作。”这是市和区县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部分人大代表在市检察院日前召开的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座谈会上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的对策"。对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笔者认为,青少年犯罪有四方面主要特点。(一)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  相似文献   

5.
正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当今世界各国的青少年犯罪变得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而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发展、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和互联网世界的急速变化,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与问题也居高不下。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社会的共同关注,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蕲春县人民检察院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维护公平正义为结合点,以挽救和预防为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轻缓刑事政策,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突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和深化“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应秉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要加强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又要合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强化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正,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正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出台,需法法衔接,方能形成系统化的处置预防模式,从而构筑起从预防、处罚、挽救未成年人的犯罪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刘某走上犯罪道路的经过使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严峻性。今年11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预防来成年人犯罪法》,该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等内容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并明确了家庭、社会、政府、学校等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义务。可以看出,遏制青少年犯罪,重在预防,家庭、学校、社会可以说是预防工作的三道关口,而家庭这一关尤为重要。但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从刘某一案中汲取教训,从自身做起,为下一代的茁壮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权益侵害与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少年犯罪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案立案的比例一度上升,约为70%以上,未成年人已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这一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重新解读未成年人犯罪的“基因”,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该如何疏导?如何树立他们对未来的信心?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其推出的"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帮助许多未成年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驱散了心里的阴霾。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在我家附近有一电子游戏厅 ,经常见到一些小学生出出入入 ,甚至有的学生在上课时也逃学玩电子游戏。请问 :像这些有害青少年健康的场所是否应当禁止青少年进入 ?刘沐刘沐读者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3条规定 :“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 ,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这里的“等” ,我们理解应当包括营业性电子游戏厅。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明确将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的行为规定为不良行为。该法第33条明确规定 :“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除国家法定节假…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莎”。是指生长在沼泽地里的一种簟.《说文解字》中的“莎”是指多年生】.E本檀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及市检察机关将青少年维权岗命名为“莎姐”.取其入药能够“治病救人”的含义。“莎姐”.是帮扶处于逆境中的未成年人的一群检察官……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0月11日,安徽省宿松县首届“全县十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揭晓。作为多次被安庆市和宿松县表彰的“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宿松县公安局无里乡派出所所长孙长江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4.
外来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广州等南方沿海城市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预防外来青少年犯罪是不能忽视的。本文以外来青少年中的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外来未成年人与本地未成年人犯罪的不同特点,揭示其犯罪原因的特殊性,并从社会控制和社会保障两方面提出预防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与社会控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根据司法部门统计的情况表明,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且呈上升趋势。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研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发展的大问题。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念界定“违法”与“犯罪”在我国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未成年人违法”与“未成年人犯罪”是有严格的区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所谓未成年人违法,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与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树华 《公安学刊》2000,12(3):15-19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界定的有两个方面问题 ,即青少年犯罪中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问题和青少年犯罪中“犯罪”范围的界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社会学或犯罪学用语。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岁不满26岁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上限为18岁 ,下限为6岁开始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语言交流(包括书面用语)过程中,人们经常使用“青少年”与“未成年人”这两个概念。但由于缺乏对这两个概念的严格界定和准确把握,常常出现把两者当成一个概念加以使用的情况。如把“青少年”等同于“未成年人”,把“青少年犯罪”看作是“未成年人犯罪”等等。这种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等同起来的做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因而,准确界定和科学区分这两个概念就显得尤为必要。一、“青少年”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而“未成年人”是一个法律术语青少年一词,主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使用的概念。严格上讲,它…  相似文献   

18.
当前 ,郊县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是犯罪绝对数逐年增加 ,打击处理数上升较快 ,犯罪类型以“贪、暴、淫”为基本特征。其发展规律是性质严重化、犯罪低龄化、手段成人化、目的单纯化、成员劣根化等。郊县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是生理心理发展的矛盾和社会化过程中客观现实与心理需求的矛盾 ;客观原因有家庭、学校的影响 ,社区控制力的薄弱 ,媒体的不良影响和社会风气的不良传染。其预防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切实地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目前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现有的刑事政策虽然提出了"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方针,但由于刑法功能的局限,对治理和预防未成年人再犯收效有限。《违法行为教育矫正法》的出台,必将以崭新的立法理念弥补刑罚功能调整范围的不足,对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卓树丛  徐承彬 《半月谈》2003,(17):56-58
惠安县公安局崇武边防派出所,曾8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荣立集体二等功.最近又被公安部命名“一级派出所”,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系统基层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