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保障世界》2006,(11):53-54
陈毅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发表过一篇态度十分鲜明、观点十分尖锐的演讲,集中反映了他当时的政治观点和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展现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原则性。  相似文献   

2.
老舍之死     
《春秋》1997,(6)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是触及每个人灵魂的一场大革命,我怎么能不参加呢?”我无言以对。于是他就去了。谁知他一到那里,早已做好准备的“造反派”们就贴出了标语,宣布了老舍的所谓三条罪状:美国特务、反革命分子、修正主义分子(说  相似文献   

3.
李立 《两岸关系》2002,(10):29-31
童小鹏在本刊的第十期回忆他在“文化大革命”前,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所从事的对台工作。下面则是童老回忆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文化大革命”后,在对台方面所做的一些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4.
彭真同志与首都公安工作刘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曾长期担任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工作的彭真同志离开我们一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和彭真同志相识在延安,从1948年底进驻北平到“文化大革命”前我一直在彭真同志领导下工作,深受他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6.
庾新顺 《传承》2013,(11):22-22
张云逸对广西始终怀着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把广西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时刻关心广西的发展和人民的疾苦。他离职以后,每隔一两年就要回广西看一看。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张云逸一直是自治区历次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团成员,作为广西的代表参加全国人大和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他经常说:“我是广西人民代表,要为广西人民办几件实事。”  相似文献   

7.
张云逸对广西始终怀着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把广西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时刻关心广西的发展和人民的疾苦。他离职以后,每隔一两年就要回广西看一看。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张云逸一直是自治区历次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团成员,作为广西的代表参加全国人大和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他经常说:“我是广西人民代表,要为广西人民办几件实事。”  相似文献   

8.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纪念这一活动开展20周年的时候,我们忘不了邓小平──这位这场讨论的倡导者、支持者、指导者和维护者,他在这场讨论中的丰功伟绩和这场讨论一起永垂青史。一、邓小平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倡导者、发动者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从而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持续十年之久的内乱。然而,“文化大革命”的余毒和极“左”思潮却并没有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而立即消失,政治迷信和政治教条依然严重地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文革”中周恩来处理广西问题追忆(广东)焦红光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0周年了。每当回忆起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殚精竭虑处理复杂问题的难忘情景,总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赞佩不已。从1967年11月起到1973年,我有幸多次和周总理接触,他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10.
令年的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十六周年的纪念日。我深深地怀念他!我作为一名电影史学工作者常常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档案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清楚地表明,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特别是电影事业尽管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坎坎坷坷,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电影机构被关、撤、并,人员被遣散、下放,  相似文献   

11.
李景禧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位以法学教授身份参议国事的全国人大代表,那年他已71岁高龄,此后他又连任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直至1995年辞世。  相似文献   

12.
米卢先生率中国足球队出征韩国前给每位球员发一顶帽子,上书: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一切,这话对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太熟悉不过了,米卢先生如何也说出这种话来?我常常感慨,“文化大革命”真是害人太深,不少东西真是潜入人的心灵深处,不时从不同角度出来扰乱我们对事物的正常判断。以上就是一例。“文化大革命”中精神、态度、文化等因素的作用被推到政治化的极端,因为人们一提到“文化大革命”就十分反感,从而导致我们这一代人对精神、态度、文化等因素的作用普遍低估。米卢是没有经过“文革”的人,他对精神态度的作用比…  相似文献   

13.
江南子 《现代领导》2004,(10):39-40
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庄稼专家”陈永贵从大寨走进中南海,毛泽东把他作为“新鲜血液”注入中国政坛,并将他逐步推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之高位。他的发迹史打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但他的飞黄腾达并没有改变他传统农民真诚纯朴的性格。  相似文献   

14.
珀石 《中国人大》2009,(2):49-49
“文革”期间,他虽然身心受到催残,却仍然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十分关注,特别是肃清封建思想遗毒问题。他想:我们国家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一场浩劫?是否和党内存在个人崇拜、干部等级和特殊化等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佚名 《现代领导》2014,(6):44-45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粟裕虽然上了“黑名单”,但这位开国大将却没有受到冲击。在庐山会议上他“一声不吭”,在江青面前他“装聋作哑”,这是他的机智沉着。人们更想知道的是:是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又是如何相处的?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1958年军队发生了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粟裕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撤掉了总参谋长的职务。此后他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这实际上是个闲职,也就是没有了在军事第一线工作的权利。到了“文革”中,在有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只“死老虎”,斗争的锋芒主要不是针对他了。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  相似文献   

16.
荣斌 《春秋》2010,(1):16-19
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时.我是烟台师专的一名学生。那年8月下旬。北京有一些红卫兵到烟台“串联”,我们才知道全国许多“革命师生”都到北京去“大串联”了。8月下旬,经同学们一再要求,烟台地委同意我校全体同学集体去北京“学习文化大革命”。8月29日晚,我们从烟台火车站集体乘车.30日在济南换车.31日上午9点多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张云生到林彪身边工作时,正值中央作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他离开林办之时,恰好在震惊中外的“9·13事件”之前,也就是说他是处在近距离目睹了整个“文革”时期的林彪及林办鲜为人知内幕的知情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动因和美好愿望,就是在我国和平时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并进行了初步探索;他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但是,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上陷入了误区,出现了失误,导致他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9.
“做官”与“做工作”□果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决定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一次中央全会上,小平同志曾恳切地说过这样的话:“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员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  相似文献   

20.
有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现在提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是不是违背一分为二的观点?我认为这并不违背。“文化大革命”必须彻底否定。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受打击、迫害和株连的人达一亿之多,国民经济损失达五千亿元之巨,败坏了党风、民风,摧残了教育、科学,是一场地地道道的大破坏和大浩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