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灵芝 《前沿》2011,(23):121-124
社会保障权法律救济即当公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可通过法律途径寻求社会保障权争议的解决,使权利人的社会保障利益得到恢复或补偿。健全社会保障权法律救济制度能够保障公民生存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主观上愿意融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客观上却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捆绑,在既有的二元社会保障权基础之上,形成了"间架性社会保障权",在形成路径、表征和制度支持方面与二元社会保障权差异明显。从生存到精神再到社会认同等社会保障权方面,没有出现新生代农民工想要的、将他们纳入城市社会保障权的社会政策;而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权的社会政策,并未得到他们积极回应。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和农村社会融合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权的立法保障作为社会保障权保障的一种方式,要求国家积极的行为,进行社会保障立法.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立法落实我国批准和加入的国际人权法规定的社会保障权内容;二是将宪法有关社会保障权的条款法律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社会转型期涌现出特殊社会群体,文章提出了改革中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概念,分析了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存在主要问题,论述了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的措施,得出解决改革中的弱势群体生存问题应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泉  尚珂 《中国发展》2004,(2):22-25
如何实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和社会保障权的基本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实现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障碍,指出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实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为我国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增长做出的贡献巨大的,但他们在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中仍处于城边缘人的境地,长期以来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拒之于门外。社会保障权是农民工的基本人权,确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存在严重缺失,应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付龙飞 《求索》2012,(9):111-113
社会保障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人权,其蕴含着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当公民社会保障权受到侵害时,国家有义务采取措施保障和救济该权利。因某种快捷、经济和专业化的优势,行政救济在社会保障权救济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从属于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的内容。其权利主体主要是公民个人,义务主体主要是国家。在现代社会里,社会保障权既是人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保障人权实现的重要手段。而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它的实现依赖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2004年3月,我国已经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了宪法,因此,探究社会保障权的保护现状,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一、社会保障权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权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而产生的。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表述,社会保障是指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向…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权略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保障权经历了由“恩惠”到“权利”的演变。社会保障权是现代社会基本的、独立的人权,它是人类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持生存和人格尊严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社会正义,也得到了一系列国际人权条约的确认。社会保障权还是现代社会的公民基本权利,从形式上看,许多国家都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权规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从实质上说,社会保障权具有公民基本权利的五个法律特征:对人的不可或缺性、不可取代性、不可转让性、稳定性和母体性。  相似文献   

10.
张军莲  龚志民  李时华 《前沿》2006,(3):169-172
在我国现有社会保障体制条件下,农民工享受适当生活水准权的情况具有相当的特殊性.我们要认真分析农民工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方式,充分发挥社区社会保障的作用,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相关法制,建立和完善对社会保障(保险)基金上的监督机制,以切实保障农民工的适当生活水准权.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状况对社会保障权利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保障权利的实现不仅与一国国内社会经济相关,还要受到国外经济情况变化的影响。社会保障权与法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法律规定享有社会保障权的社会成员的范围逐步扩大。将社会保障作为权利在法律中明确,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对权利进行保护和救济同样是社会保障法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张姝 《长白学刊》2007,(4):50-52
没有完善的法律救济,就没有真正的社会保障权。从我国现行法的规定来看,目前只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和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权可以得到司法救济,而这种救济是不完整的和有限的,亟待完善。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有两种思路可供参考:一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探索处理社会保障争议的理论和原则,补充和完善法律规定,使社会保障权作为一般权利得到救济;二是积极探索将宪法作为法院审判案件的直接依据或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使社会保障权作为宪法权利得到救济。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保障,中国社会保障法治化建设需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化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即法治理念与法治实际相脱节,主要表现为"立法先行"理念与"先试点,后立法"的实践相脱节,"依宪治国"理念与"宪法中关于社会保障权表述不明"的事实相脱节,"有法可依"理念与"社会保障法体系不全面"的现实相脱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理念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质量不高"的现状相脱节。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法需要树立"立法先行"理念,明确宪法中的社会保障权,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并提高社会保障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论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紧迫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红坤 《前沿》2006,(4):241-244
本文分别从经济、土地政策、人口、观念、政治等多个维度对影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从社会保障权是农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民社会保障权的缺失,大量农村弱势群体的要求,传统的农民保障形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迎接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一般来说,养老权是公民在年老时要求家庭和子女提供赡养与扶助,以及要求国家和社会提供基本养老社会保障的权利。权利有三种存在状态,即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养老权是一项法定权利。国际社会早已通过国际公约的形式确定了包括养老权在内的社会保障权。我国的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养老保障权,即将养老权这种"应有权利"转化为了"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法是公民社会保障权的保护伞,是社会保障功能发挥的坚强后盾。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缓慢,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分析德国社会保障法几个基本问题,如法律原则、法律价值、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并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权利是由传统的自由权性质的经济自由发展而来的新型权利,它具有国民要求国家积极作为的社会权性质.出于保障公民独立的经济地位的需要,现代宪法中的经济权利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逻辑自足的复合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其中财产权是对传统的经济自由的吸纳,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是新发展出来的社会权,目的在于弥补传统经济自由的机会平等的不足,为公民的独立经济地位的形成创造条件平等.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也呈现出多样性,对财产权的保障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妨害请求的模式,而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依照国情,采用方针条款、宪法委托、制度保障、作为请求等复合模式.就我国宪法来看,经济权利的性质和内涵仍存在争议,宪法保障仍不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土地权利包括土地权属以及与土地相关的社会保障权和文化教育权。在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物权与债权、实体权与程序权等问题的争议上,制度选择的关键在于明晰土地权属。  相似文献   

19.
城乡协调发展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目前任务就是要深入探索研究,乘国家加快社会保障步伐,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面的东风,拿出可行方案,使城乡残疾人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权,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0.
公平、平等和共享是建设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既是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也是建制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以城乡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为基础。以维护社会公平为目的。最终实现国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