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志清 《人权》2003,(2):49-53
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农奴没有土地、草场,仅有少量的牛羊,完全依附于土地及其占有者农奴主(即三大领主),没有人身自由,生存权操纵在农奴主手中。在西藏万里高原上,曾传唱着这样一首民歌:生命原由父母所生,身体却为官家占有,纵有生命,身体却没有做主的权利。政府官家依照法典残害农奴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胜利40周年,西藏人民和我国各族人民举办了热烈的庆祝活动。民主改革以前的西藏,占人口不到5%的农奴主阶级,占有全部土地、森林、山川和大部分牲畜及全部农奴。农奴不仅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连人身自由也没有,只有出不完的差,缴不完的租和税。农奴主对  相似文献   

3.
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占人口不到5 %的官家、贵族和上层僧侣等农奴主,占有西藏几乎全部耕地、牧场和绝大部分牲畜。农奴主占有超过旧西藏人口90%的农奴的人身,并且可以买卖、  相似文献   

4.
刘志清 《人权》2002,(4):47-49
昔日西藏,地方政府本身(包括官员个人)、寺院和贵族几乎没有不经商的,也没有不放债的。三大领主也是债主。债利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从农奴身上获取超经济掠夺,达赖及地方政府设有专管放债的机构。专司达赖放债的机关藏语称为“孜布”和“孜穷”地方政府直管债事的就更多了,如“朱颇”、“特不扎列空”、“拉恰”、“孜恰”等。基层地方及官员个人都放高利贷。公元1932年,十三世达赖给哲蚌寺属民的命令称:“依照我历次下达的命令,既要懂得借,又要懂得还。不能丝毫损害作为僧侣之基金。派到前后藏收粮息“波本”收债息的官员,应予协助。”据公元1950年“孜布”、“孜穷”的帐本上不完全的统计,达赖(含家属)共  相似文献   

5.
西藏在民主改革以前实施的封建农奴制度,靠的是“三大领主”对农奴严格的人身控制和宗教思想的麻痹。民主改革以后强大的政治力量十分有力地组织管理起社会,人民公社时期更加上工分制度和政治运动,社会控制力度一直渗入每家每户以至每个人心中。在1984年普遍实行土地草场承包责任制的“两个长期不变”政策以来,社会控制力度呈减弱趋势,相当多的地方逐渐演化为“长期不管”。虽然各级政府对西藏农牧区的稳定和发展问题高度重视,经济上一直采取减免政策,农民负担不重,还有平价农资供应等措施。但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许多带着浓厚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6.
第七幅残酷的封建剥削【农奴在领主监督下收割】藏于不列颠博物馆的“圣诗画”。在欧洲的封建庄园里,封建领主将庄园的一部分土地分给农奴作为他们的份地;另一部分是领主的直属地。领主规定,每个农户每周必须有一名壮年男子,携带自己的农具,无报酬地到领主的田里劳动两三天,农忙时节还要延长服役天数。此外,农奴还要用自己的车具为领主运输粮草,并从事打柴、伐木、放牧、筑路、修建房屋等劳役。其余时间,才是在自己场地上劳动。这种形式的封建地租剥削,称为劳役地租。凡是实行劳役地租的地方,农奴都是在地主  相似文献   

7.
51年前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一场以解放农奴为核心目标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在西藏全面展开,西藏百万农奴迎来了彻底的解放和历史的新生。民主改革彻底摧毁了政教合一的反动政权,百万农奴搬掉了千百年来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法律,百万农奴砸碎了禁锢自己人身自由的枷锁;彻底变革了生产资料的封建领主占有制,百万农奴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牧场;彻底废止了宗教特权,百万农奴享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  相似文献   

8.
关于西周井田制,当时的文献不多,后人的追记不少。说得形象具体的,如《孟子·滕文公》:“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这是说贵族世袭领有土地的“世卿世禄制”,在当时的滕国曾经实行过,但井田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了。孟子又说:“《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这是说西周封建领主的领地范围内,有“公田”(领主直属土地)和“私田”(农奴份地)的划分,这是进行“助耕”的土地制度,也就是进行劳役地租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是否存在一个中产阶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人经常谈论“中产阶级”,议论我国社会是否已经出现和存在一个“中产阶级”。那么,“中产阶级”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  “中产阶级”一词,是西方学者在分析社会结构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他们认为,在一切传统的农耕社会,其社会等级体系都呈现出“金字塔”的形式。尽管难以确定传统农耕社会中执政阶级的精确界限和人数,但执政阶级所占比例很少达到全部人口的 2%。在 17世纪的英国,贵族、男爵和乡绅总计,也仅占总人口的 1%左右;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奴、奴仆、佃农、自耕农、半自耕农和雇工等,则占总人口 75%…  相似文献   

10.
《人权》2009,(2):60-60
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为西藏人民争取平等的人身权利带来了希望。1959年叛乱平息后,中央人民政府顺应西藏人民的愿望,在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极端腐朽、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不再被作为农奴主的个人财产加以买卖、转让、交换、抵债,不再被农奴主强迫劳动,从此获得了人身自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目录前言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的政治权利二、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三、人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利、文化权利和健康保障权利四、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结束语前言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藏族自治区。十三世纪中叶,西藏正式归入中国元朝版图后,西藏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勤劳、纯朴的藏民族在历史上为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发展,为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和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1959年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占西藏总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人的基本权利被剥夺。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结束了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的历史,占人口95%以上的百万农奴和奴隶获得了做人的权利。西藏由此进人了社会发展和人权进步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三、劳役地租西双版纳农奴在自己份地“私田”上生产必要产品,在领主的土地即“公田”上生产剩余产品。农奴在自己份地上的劳动产品,是他们进行再生产的必要生活资料;而代耕“公田”的劳动产品,则是提供领主的“劳役地租”。在这里,“地租和剩余价值是一致的”。需要指出的是:应该计入劳役地租的,不仅是在领主土地上的农业劳动,以及为领主养牛马、修水利等徭役劳动,而且还包括各种服家内劳役的劳动。  相似文献   

13.
我是生在旧西藏,长在新社会的一名党培养多年的藏族干部。我的父辈几代都是“朗生”,我的父亲是泽当甘旦曲廓林寺的佣人,1930年甘曲廓林寺把我父亲卖到拉康宗(现洛扎县)卡曲寺,不久又被卖给拉康宗边巴乡(现边巴乡)的杰麦领主当“朗生”,并与我母亲(也是杰麦领主的“朗生”)相遇。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我自然也成为了杰麦领主的一名“朗生”。年龄虽小,但我也清晰地记得那一段没有民主、自由和人权,只有农奴主的特权和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黑暗岁月。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占西藏总人口95%以上的昔日农奴已成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人。然而,流亡境外40多年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一直没有放弃其分裂祖国、图谋“西藏独立”的反动立场。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纪念日前夕,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对城区100户藏族居民进行了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达赖分裂祖国不得人心!  相似文献   

15.
《山东人大工作》2009,(3):58-58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据人民网、《人民日报》等报道,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议,到会382名人大代表一致决定把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目前在西藏经选举产生的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的3.4万多名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这是西藏人大常委会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运》2003,(8):10-11,14-15
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总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西藏自治区水资源很丰富,但由于诸多原因,在农牧区许多地方,农牧民饮水条件还很困难。截至2000年8月底,西藏待解决饮水困难的人口50.6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9.34%。  相似文献   

17.
程刚 《世纪行》2009,(3):36-37
50年前的3月10日,在西藏和平解放8年后.一些企图独立、反对改革、受到外国势力支持的分裂分子在拉萨发动了武装叛乱。叛乱很快被中央政府平定。1959年3月28日,西藏地方政府被解散.由西藏自治区筹委会行使地方政府权力。至此,在西藏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封建农奴制被彻底废除。今年年初,3月28日被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本刊转载《环球时报》2009年3月6日“西藏专刊”部分文章,希望能够与广大读者一起对西藏的历史、变革和发展做一次坦诚、客观的回顾。  相似文献   

18.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近8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0%。全省除北部少数几个县外,其余市县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目前己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土地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以上,人口1100多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0%。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战工作在我省  相似文献   

19.
当全国人民隆重庆祝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时候,我作为旧西藏农奴的后裔、作为班禅额尔德尼的继承者,心情格外激动。  相似文献   

20.
一、省情的民族性与贵州民族工作的特点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保民族共同开发,世代生息在这块1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在全省共有49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7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达116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4.71%,比重仅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居全国第5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2.40%,仅次于广西、云南、居全国第3位。人口超过1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9个,依次为:苗族366.68万人,占全国苗族总数的50%,布依族248.07万人,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3%;侗族140万人,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55.8%,土家族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