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乃骏 《群众》2023,(8):55-56
《中庸》有云,“序事,所以辨贤也”,按照功业事迹排列次序,可以更好地辨别人的贤能。我们党历来都是动机与实践的统一论者,注重在重大斗争中识别干部,人民群众对干部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听其言、观其行。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以事识人,毛泽东同志曾说:“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这对每个人都如此,更何况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落实好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就必须强化党史教育。不联系过去的历史功绩和深刻教训,在当今和平年代就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说过,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涌现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鲁迅先生认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伟  相似文献   

4.
200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一部构思独特的《读懂领袖丛书》,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丛书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邢贲思先生一开始就明确规定了丛书写作宗旨:“我们编撰《读懂马克思》、《读懂恩格斯》、《读懂列宁》、《读懂斯大林》、《读懂毛泽东》、《读懂邓小平》系列丛书,目的就是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干部提供一个帮助他们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辅助性读物。”关于“读懂”二字,邢贲思先生解释说:“它不像过去出版过的一些读物,是对一些历史背景、名词概念、文章内容等进行诠释,而是力图从经典作家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  相似文献   

5.
报刊揽胜     
《人民日报》近日撰文指出,有的干部,乐当“好人”,不应签的发票签了,不能盖的公章盖了,不该说的好话(干部考核中)说了。凡此种种,都是不讲政治的表现,也是不讲道德的表现。这种“好人主义”有很大的危害性。按财务制度不能报销的报了,损失的是国家的财产;按规定不能办的事办了,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明知这个干部不咋样,却怕得罪人,“宁栽花不栽刺”,结果给党的事业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干部,要的是自己有所“得”,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都不讲了。这样的“好人主义”者,说他们有损道德,可不可以?党的干部应有的道德品…  相似文献   

6.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不但要关心党的干部,还要关心党外的干部。还说:党外有许多人才,共产党不能把他们置之度外。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中,曾实行过著名的“三三制”,即共产党员、非党的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政权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共同肩负领导抵御日本侵略者的重任。当时许多党外有识之士,积极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佳话。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相似文献   

7.
傈僳人常说:“歌不唱不行,酒不喝不得;歌因情而唱,情因酒而生。”说到酒,不能不说傈僳人钟爱的“侠拉”(怒语,意为肉酒)。在怒江峡谷一带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一旦你喝下傈僳人敬上的大碗“侠拉”,你就成为了他们真正的“嘎雀”(朋友)。如果你推诿不喝,那便是瞧不起他们,当然也就不可能成为“嘎雀”。  相似文献   

8.
人权与特权     
为搞清楚人权与特权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一连几天,我也成了一个弄“权”分子,查《辞海》,翻《辞源》,不漏一丝“权”影,先挖空心思把一个“权”字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辞海》与《辞源》中关于“权”的义项均有十几项之多,释义也不尽相同。其实,若不借助工具书,只要略具古汉语常识,就可知道“权”是秤锤,“衡”是秤杆。“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汉书·律历志上》)有“衡”而无“权”,是不能知轻重也。平时说一个人的本事有多大,常讲“是骡是马,到外面去遛遛”,或说“半斤八两,到秤上去称称”。那“称称”,若光有“衡”无“权”,也还是做不成的。这让人想起妻子对那拥有一肚子学问的丈夫的讥讽:“光有本事而无权,你也是做不成什么事的!”此“权”,乃权力也。我们今天说的用的这权  相似文献   

9.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有成百万有经验的干部。我们这些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是土生土长,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我们有这么一套干部:有建党时期的,有北伐战争时期的,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有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全国解放以后的,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产。东欧一些国家不很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这样一套干部。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在这里,毛主席极其明确地肯定了我们党的大多数干部,都是人民所需要的好干部,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产。这个宝贵财产,是我们的事业能够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光辉发展,也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下看来,此话有几种解读。一是书经典,读半部就足够治天下了。二是人聪明,能干的治政者,不需要读整部《论语》也可以治天下。而今,读《论语》的人渐渐少了,借“西学”图强倒是共识。不过,某些人对有益的“西学”常常也是截取一半,便装扮为“西学”  相似文献   

11.
薛驹 《今日浙江》2008,(19):18-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浙江省委就开始抓农村改革。那时安微省小岗村“承包到户”的经验,已经开始介绍推广,但是干部中认识很不一致。到1979年9月,中央召开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普遍推广安徽经验,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农村改革。当时还有不少人不同意承包到户,省委内部也有争论。对此,我也到过绍兴、慈溪等地农村进行了调查,找了一些农村劳动模范、农村基层干部,与他们探讨,谈起包产到户,他们都表示摇头和怀疑,有的干部发牢骚,“辛辛苦苦三十年,一退退到解放前”。但在温州、台州等地,不少地方干部和农民是赞成的。在新昌、仙居、  相似文献   

12.
看罢 10月 13日晚《焦点访谈》专题 :追忆原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 ,让人有一种深深的感慨。你看这部专题片的开头 ,一首苗族山歌在湖南传唱 :“培民书记视察路 ,访贫问苦鱼水亲 ,改变千古羊肠道 ,火禾公路暖人心。千言万语说不尽 ,永远难忘书记恩。”他在湘西工作时 ,用两年的时间就跑遍了湘西大山中的 2 18个乡镇 ,这其中许多村子都不通车 ,只能靠双手双脚攀山涉水。他说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言奖。”他是这么说的 ,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国家正是因为有了郑培民这样一大批好干部 ,事业才会发达 ,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由身为省委副书…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出版的那本名叫《交锋》的书,对1996年由宋强等五位青年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作了无情的批判、征讨和贬损。《交锋》的作者断言,《中国可以说“不”》一书规定:“只要是爱国者,就一定要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说‘不’,倘若你说了‘是’,那就有‘洋奴’之嫌。”于是得出了《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的“字里行间,全是对美国人的不信任”的论断。《交锋》的作者马立诚、凌志军是缺乏逻辑常识呢,还是不愿遵守逻辑规则呢?  相似文献   

14.
大凡贪官 ,在不得已而伏法时 ,都会有声泪俱下的忏悔。但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 ,这些人在总结犯罪教训时 ,竟惊人相似地归结为一条 :“不学法 ,不懂法”。在最近的《四川日报》“狱中忏悔”专栏所陆续披露的狱中贪官们的忏悔实录中 ,也无不有诸如此类的“教训说”。其中 ,尤以犯贪污受贿罪的四川省达州市民政局原局长胡从扬的忏悔录 ,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我不学法 ,不懂法 ,不知不觉就犯了法。”这种看似“命中肯綮”的“精辟归纳” ,即使傻子也明白完全是骗人的托词。这里 ,我们姑且不论作为领导干部为何就不“学法懂法”?到底又该不…  相似文献   

15.
本刊上期卷首语《小议“说真话”》刊出后小有反响,邵燕祥先生还给本刊惠寄一篇关于“说真话”的文章。该文开篇即云:“最近道路相传,一句最响亮的话是:‘敢于说真话’。”“这样剀切地提出要求,显然是因为还有人不敢说真话,群众中有,干部中也有;基层有,高层也有。”邵先生的话说得极是!  相似文献   

16.
报载 :中央党校一位副校长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上撰文指出 ,“年轻的政治家不坚持‘三个代表’ ,以为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 ,那是不行的 ,就得下台。”关于“三个代表” ,读者们是熟悉的了。而“年轻的政治家”何指呢 ?论者说 :“从现在开始到(中共 )十六大 ,两年时间里 ,中央部级领导干部50 %多要退下来 ,在地方 ,省委一级干部20 %要退下来 ;”“‘文化大革命’以前党培养的干部也要逐步被‘文化大革命’后党培养的干部所代替。”“历史要把整个权力交给新一代政治家”云云。然则 ,他所说的“新一代政治家” ,“年轻的政治家” ,就…  相似文献   

17.
“狮子统帅的绵羊的部队,能够打败绵羊统帅的狮子的部队”法国军事家拿破仑说的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寻味。拿破仑在这里,用“狮子”比喻帅才,十分形象。虽然指的是帅才,但我认为,在今天,也可以用来指素质高,能力强,能打开局面的干部。干部,又称为官员、领导者。他们有职位的高低,级别的不同,在不同级别的职位上,其领导和管辖的人、财、物范围也会有大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是领导人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培养和建设一支“狮子”型的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列宁说过:“要研究人,要寻找能干的干部。现在关键就在这里;没…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在《中学生》杂志上看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故事的内容:东汉时期,有个叫陈蕃的少年为了将来干一番大事业,整天在屋内刻苦读书,可是他却懒得打扫自己住的小屋。一天,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来玩,见屋中脏得不象样,就批评了他一顿。他却振振有词地说:“大丈夫处也,应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那位朋友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得陈蕃哑口无言。现在在我们青年人中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雄心勃勃,壮志凌云,整天想成名成家,然而却缺少脚踏际地的实干精神,企图一鸣惊人,可是一遇到困难,又心灰意冷,自暴自弃,  相似文献   

19.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是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名联。对于“风”字的释义,许多注家感到棘手,他们或是回避不作注,或是解释不正确。如胡云翼《宋词选》:“说风尽,也就表明唱的回数太多了”,把“风”字解释为扇子扇起来的风。沈祖棻在《宋词赏析》中说“是指悠扬宛转的歌声在其中回荡的空气”。歌声停了,风或空气也歌尽了,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20.
喝酒吗?如果是男爷儿们,可别说不会。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酒民,男爷儿们好意思说不会喝酒?连外国人都说中国人喝“疯”了,你一个男爷儿们硬说自己不会喝酒有谁相信?咱们中国的确是个“酒国”“,喝酒疯”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当然,我们现代人不仅继承了老祖先的传统,而且把它发扬光大了。外国人总不理解我们中国人的酒中疯狂,说明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就这文化、这环境、这习惯,不“疯”才怪。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先大禹品尝到一种特殊的饮品,其味芳香,荡神惑意,于是惊曰:国之祸也!被大禹视为“国之祸”的饮品便是“酒”。大禹“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