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治安检查与刑事搜查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检查与刑事搜查皆为公安机关的工作手段,是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两项权力。笔者在公安基层调研时发现,部分民警由于对检查和搜查的本意理解不深,在工作中常常乱用,使检查“变性”为搜查。如民警以检查《暂住证》为名强行进入私人租住的房屋。甚至卧室、卫生间,使被检查者毫无隐私可言。公安民警在检查旅馆住宿人员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2.
没有《搜查证》进行搜查合法吗?编辑同志:我村的低压电线被盗,怀疑是某村民干的。治保上任领着派出所一民警带着几个治安队员,没有办理任何法律手续,在该户村民大人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了搜查。结果什么也没有搜查出来。请问:他们的作法合法吗?王杰王杰同志搜查是公...  相似文献   

3.
高科技搜查手段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搜查的理论依据。高空搜查、高空照相、通讯记录搜查、电波追踪、热像仪、望远镜等高科技搜查手段的使用,使判断搜查的标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警察检查权剖析--从制度建构到现实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安机关在检查执法中常常发生将治安检查权等同于刑事搜查权的现象,受到了来自法学界和普通公众的质疑,警察对此亦感到委屈和困惑.治安检查"搜查化"的原因主要来自检查权的制度性缺陷和公安机关在执法实践中对法律和制度的误解两个方面.检查权与搜查权应当有明确的界限;警察在公共领域行使检查权与在公民私人领域行使检查权应当适用不同的规则;在公共领域进行治安检查应当以保障警察执法效率为主,适用宽松的法律控制,当警察针对私人领域行使检查权时,应当适用严格的法律控制;从尊重和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角度着眼,公安机关应重新确立住宅检查和人身检查的规则.  相似文献   

5.
乔建 《公安学刊》2010,(4):106-108
治安专业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是检测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又是选择治安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本文以公安院校治安专业技能考核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完善治安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几点思考:一是在考核内容上突出岗位核心知识、能力、技能教学训练目标,体现创新性:二是在考核体系上形成以治安专业能力与技能为核心的治安专业课程考核模块,体现综合性;三是在考核目标上应当定位对治安专业岗位核心能力教学训练质量的检验,体现实用性;四是在考核形式上倡导多样化的技能考核方法,体现针对性:五是在考核要求上注重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的辩证统一,体现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备忘     
《人民公安》2007,(10):1-1
■贵阳“林豹突击队”练兵忙5月17日,“林豹突击队”队员进行搜索训练。“林豹突击队”是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防暴队里一支精干的特警队伍。贵阳市有“林城”之称,所以这支肩负特别治安任务的队伍被命名为“林豹突击队”。“林豹突击队”现有队员16名,配备有先进的警用装备。本刊记者吴东俊摄  相似文献   

7.
陈立忠 《中国人大》2010,(12):34-35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渎职犯罪,以及刑讯逼供、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不仅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威信。  相似文献   

8.
商品经济发展使明清时代的社会治安出现新的形势。明清统治者无力适应时代的变化,无力实现治安理论、治安实践上的更新,拿不出积极的治安措施来,只能进一步加强其残酷毒辣的统治和镇压。中国古代治安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公安建设在公安机关履行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职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技术发展同时对警察训练部门加快教学训练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要求,警察体技能训练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吕萍 《理论月刊》2012,(4):74-78
人身安全检查的正当性来源于《人民警察法》,是一项行政执法权,但在适用方法和目的、功能上却实质上等同于刑事诉讼中的人身搜查.在《刑事诉讼法》设置过高搜查门槛的同时,人身安全检查却替代人身搜查成为最普遍适用、几乎没有实质性限制的违法犯罪调查以及人身危险防控的措施.重新定位整合人身安全检查行为,使之既能避免与人身搜查的重叠混乱,也使警察权中的该项行政执法权更加符合行政权的原理.取消刑事诉讼的立案程序,设置无证搜查以及对人身搜查的等级制度,然后拆分“人身安全检查”权——作为行政执法权的检查,应当止于对违法嫌疑人随身携带物品以及身份证件的查验;而对嫌疑人身体的搜索检查,则应纳入人身搜查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搜查是公安机关在侦查工作中获取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分子的重要手段,而搜查笔录是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全面记载搜查情况,固定和证明搜查所获证物、犯罪嫌疑人及案件事实等情况的证据文书。其制作是否准确、及时、规范,直接反映了公安机关实施法律,办理案件的情况和过程。文章针对实践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规范制作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汪勇 《公安研究》2001,(3):46-48
在警务活动中,为了减少公安民警的伤亡,应该规范警务操作内容,针对突发治安事件成立专门的“特殊任务警察队伍”,合理运用搜查手段,减少因使用杀伤性器造成的伤亡。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3月13日,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组织5名警务实战技术教官深入金银湖派出所、柏泉治安检查站、舵落口治安检查站等基层一线实战单位,为基层一线民警讲解警用枪支、警械、警务战术等警械及警务实战应用技能。近年来,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十分注重基屋一线民警的警务技能训练,兴建了警务实战训练基地、警用枪支射击靶场,建起了警用模拟勘查实验基地等一批警务实战教学基地。分局还从基层一线民警中发掘和发现兼职警务教学人才,在刑侦、治安、内保、交通及14个派出所组建起了兼职警务技能小教员队伍,开展经常性的警务技能教学及演练,提高了基层一线民警的实战警务技能。  相似文献   

14.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法制文明的历史上,尽管有着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法制文明的进步,传统法上的搜查制度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清代法制是中国封建法制的高峰,相应的,清代法律中的搜查制度也比较完善。它对搜查的主体、搜查的对象、搜查的执行方式、搜查主体的责任等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并且体现出有效保障原则、遵循令状原则、合理根据原则、针对性的搜查原则以及鲜明的国家利益至上的法律思想与人本主义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5.
刑事附带搜查,是指执法者在执行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时,基于保护执法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安全和避免证据毁损或灭失的目的,搜查被追诉者的无证搜查制度。为协调我国关于刑事附带搜查法律规定的粗疏与司法实践较广泛运用之间的冲突,必须构建我国刑事附带搜查制度,其主要内容涉及到附带搜查的类型、范围及其保护性扫视。  相似文献   

16.
立足贵州,环顾全国,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在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依法保障人民民主权力、扩大人民民主方面均取得了骄人成就。今年,是贵阳市十三届人大任期的起始之年,也是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一年。为加快贵阳市民主化进程,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把工作重点放在代表工作上,开展培训新任人大代表活动,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使其充分发挥代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治安学界一直存在着各种流派和研究方向,归纳起来实际上是大治安与小治安的分歧。大治安与小治安在治安学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应是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治安学学科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应放眼和借鉴大治安,使专业取得丰厚的理论支撑;而治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业务课程的设定与建设应落脚于小治安,以为公安机关培养治安业务管理和研究的专门人才,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刑事附带搜查,是执法者在执行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时,基于"保护执法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安全"和"避免证据毁损或灭失"的目的,搜查被追诉者的无证搜查制度。为协调我国关于刑事附带搜查法律规定的粗疏与司法实践较广泛运用之间的冲突,必须构建我国刑事附带搜查制度,其主要内容涉及附带搜查的类型、范围及其保护性扫视。  相似文献   

19.
2000年5、6月间,我随公安部禁毒局缉毒犬考察团参加了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行的“2000年全美缉毒犬训练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的100多个侦查、巡逻犬队的警犬训导员、警犬管理部门的官员,以及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共150人。考察团在参加缉毒犬训练研讨会期间,听了搜毒犬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课和讨论,观摩了缉毒犬对藏在建筑物、仓库、货柜、卡车、轿车、公共汽车上对各种形式包装的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冰毒等毒品的搜查。还专门与美国的同行就我们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其中感受较深和认为值得借鉴的有以下三…  相似文献   

20.
非法搜查罪     
非法搜查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指非法搜查他人身体成住宅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中的司法工作人员。其主观方面是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住宅安全。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搜查他人身体或住宅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可以是无权搜查的机关或人员擅自对他人身体或住宅进行的搜查,也可以是有权搜查的机关或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对他人身体或住宅进行的搜查,如滥用职权、擅自决定非法对他人的人身或住宅进行搜查等。《刑法》第245条第1款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