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信息警务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出现的,它与情报主导警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时与其他警务模式之间存在着批判、继承、补充和协调的关系。信息警务"工作环"是信息警务的主要构成和基本构架;信息警务不仅要求信息收集的科学化,而且要求信息研判工作的合理化、规范化,还要求信息使用的前置化、监督化和共享化。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特殊原因注定中国警务模式要走不同于西方警务模式的阶梯性发展,但中国50年警务模式的变迁非常相似于西方历次警务改革的轨迹和变革方向,即政治警务模式逐渐过渡到专业警务模式和反应式警务模式,最终向服务与权变警务模式靠拢。"杭州会议"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社区警务建设,成为对现行警务政策导向和警务模式确定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核心概念,成为新时期我国警务改革和运作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警察制度建立以来,先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警务模式:专业化的警务模式、社区警务模式和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三种不同警务模式的产生都因应了特定的时代需求。当前正在兴起的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是信息时代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对传统的专业化警务模式实现改造之后形成的一种新警务模式。这种警务模式努力回归警察预防和打击犯罪这个传统目标定位。这种目标定位对警察部门内部关系、个人晋职、警察组织形态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警方着手调整警务战略,实施警务改革。其中,"情报主导警务"已成为继"社区警务"运动之后的警务改革的又一主导理念和工作模式,其思想根源根植于不断发展的警务管理及业务的新方式。实践看来,这种警务模式在提高警务效能方面有社区警务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新的警务模式——情报主导警务的学习、借鉴是否意味着对社区警务模式的否定?本文正是从两种警务模式的碰撞入手,找出了一条科学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的电子警务模式是以警务链及其信息流的价值增值为核心的 ,警务链是电子警务成功运行的指标之一。文章通过对电子警务模式中警务链产生的基础、条件的论述和价值、功能的分析 ,倡导电子警务模式下的警务链管理发展优势 ,以此来推动更深层次的警务革命和发展更高水平的警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商贸社区治安治理模式的科学构建,不仅会制约社区内部的犯罪情势,还可极大地促进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商贸社区治安主体由贸易直接参与者、市场管理机构、政府和警察构成。通过对河南省商丘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警务现状调查,探讨了商贸社区群众安全感变化的原因。只有培育良好的社区治安文化、正确选择警务模式、合理划分部门职责,建立评价监督体系,才能构建合理、高效的商贸社区治安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社区警务的涵义及运行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警务作为一种警务哲学和组织战略,不是社区和警务的简单相加,伙伴关系和问题解决是其核心思想,其目的是要通过警察充分整合和利用社区资源,与社区组织和成员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致力于解决社区治安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公共安全感和生活质量。其警务运行要素包括主体要素、客体要素、思想要素和主客体相互作用(问题解决过程)四个方面。在社区警务思想要素的指导下,通过社区警务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即构成了以问题为导向的、主动提前式的社区警务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50年警务模式的变迁非常相似于西方历次警务改革的轨迹和变革方向,即政治警务模式逐渐过渡到专业警务模式和反应式警务模式,最终向服务与权变警务模式靠拢。我国目前社区警务的推进必须关注以下问题:正确理解社区警务的概念、政府在社区警务战略中的作用、警察在社区警务战略中的定位、社区组织的健全与自治、社区认同感的培养、社区治安意识蕴育与强化。  相似文献   

9.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根植于传统警务经验,是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以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为背景,从传统警务模式的利弊中探索出的一些开展警务工作的全新思维方式.为了清晰了解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就必须对常规模式及社区导向、问题导向、比较统计导向等新兴警务模式理论进行必要的对比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情报引导警务作为一种新型警务模式是当前警务改革的热点,通过考察欧美情报引导警务工作模式,提出我国情报引导警务工作模式的设想,即情报引导警务的理想模式和现实模式,并研究这两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基本要素、实施条件、主要特点和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1.
集约型警务模式是以提高警务效能为目标,根据当今的警务成本、警务效能、警务工作的复杂性和警务资源紧缺等情况而实施的一种集约型警务模式。实施集约型警务模式,要强化警种集约联动,加强区域警务合作,实施"科技强警战略",落实公安信息化战略,坚持群众路线,可以有效地实现警力资源集约、区域警务资源集约、警务科技集约、警务信息集约和社会资源的集约,以提高警务效能。  相似文献   

12.
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创建新型社区警务模式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有重大的影响。现行的社区警务运行模式存在警察服务意识不强,执法过程不够透明,警民互动不够等问题。创建新型社区警务模式应在警务公开机制、警务工作前移、提升警察服务理念、建立警民互动模式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经侦发展史中的每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科技因素。"科技兴警"构成经侦转型的本质内涵,"数据警务"构成经侦转型的基本内涵。大数据时代,经侦警务在侦查思维、侦查模式、侦查手段、侦查目标方面面临变革。目前,经侦工作转型在数源、思维、技术、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境,需要从数据与数据合成反应、预警与防范无缝对接、技术与警务深度融合,以及数据与人才创新培养等方面,提升经侦队伍的履职能力,促进经侦工作转型进化。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敌人。反恐怖工作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反恐怖专业人才是国家安全人才队伍的重要构成。2021年,《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明确将反恐警务专业列入新增专业目录名单。截至目前,全国有5所公安院校新增反恐警务本科专业。公安院校反恐警务专业根据国家反恐怖工作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提升反恐警务人才培养质量,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反恐警务专业人才培养应凝练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反恐警务专业知识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反恐警务专业课程体系,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针对公安警务体制机制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畅、警务指挥链条过长、警务绩效低下等问题,我国多地进行了警务改革探索,形成了压缩层级型警务改革、整合功能型警务改革、创新理念型警务改革三种警务改革模式。这些警务改革或多或少都存在对西方警务理念的误读与盲从,导致改革中出现一定的"水土不服"现象。要实现警务改革绩效,必须在找准我国警务问题基础上,做好西方"主义"的引入与调适,才能再造出适应我国警务时空的有质高效的警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警务模式改革之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警务模式历来是集合式的,没有形成西方警务模式那样成熟的梯形发育。警务模式首先具有社会依赖性。目前中国集合性警务模式的理论依托应该是打防控一体化警务格局,其改革与发展必须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应采用科学的逻辑思辨,建立现阶段集合性警务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余模式和萍乡模式迎合了警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符合中央对基层警务的发展要求,为我国警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范本和试验平台。但是其不具有典型意义且不完整。从依法治国方略、警务效率追求、便利群众原则和精兵简政角度,萍乡模式更切合我国公安实际。警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加强公安基层工作和一线实战;警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心是改革基层警务管理体制,特别是县级公安机关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8.
传统农村警务体制面临警务需求与供给之间、警务职能与警务运作方式之间、县域警力分布“上大下小”、警务工作专业性与具体业务泛行政化等矛盾,可采用传统扩充型、警力驻村型、机构重组型、警力渗入型、合署办公型和流动警力型模式对农村公安警务布防进行一次战略性调整,重组农村警务体制和机构,创建科学合理、方便群众的农村社区警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警务创新是公安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阳光行动"是重要的警务创新,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山西公安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阳光行动"必将带来警务模式的创新发展,由封闭式半封闭式的警务工作向开放型的警务模式转变,由被动式半被动式的警务工作向主动型的警务模式转变,由静态式半静态式的警务工作向动态型的警务模式转变,由运动式战役式的警务工作向规范型战略型的警务模式转变,由单一人员式的警务工作向科技型立体型的警务模式转变,由管理式的警务工作向管理服务型的警务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纵观普通逻辑在公安院校的讲授史,其教学模式大抵有三种:理论传授模式、警务实用模式、"公考"应试模式。随着公安系统公务员招录制度的规范和完善,"公考"应试模式跃居为最具时代性的教学模式。然而,将逻辑学科的功能定位结合公安院校的办学要求、人才培养目标、警察能力的构成等因素综合考虑,"理论传授+警务实训+公考实训"才是当前公安院校逻辑课的理想教学模式。从课时分配、授课内容、授课顺序及衔接等方面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构想,是实施这一模式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