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衍生了新的经济诈骗犯罪,合同诈骗、“空手道”诈骗、广告诈骗、招工招生诈骗、假印章假证件诈骗成了经济时代诈骗的突出手段,对此分析犯罪成因,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利用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通信工具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在我国各地迅速蔓延,呈爆发式增长,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电信诈骗犯罪的起源及发展,发现电信诈骗犯罪发展之迅速、手段翻新之快的原因,能够为打击预防电信诈骗犯罪做好基础性工作,进而可以做出有针对性的打击防范此类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电信诈骗犯罪是当前我国境内高发的一类诈骗犯罪,具有犯罪主体高度有组织化、犯罪形式多样、使用高科技犯罪工具作案和极强的反侦查手段等特点,对其侦查存在若干难点。在侦查策略上,应当采取建立全国性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协作平台,成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专业队伍,加强国际和区际合作,抓捕跨境犯罪嫌疑人等方法,才可能有效控制此类犯罪的蔓延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网上团伙诈骗与传统诈骗犯罪的区别、人员特点、行为模式进行分析,阐述了网上团伙诈骗犯罪侦查方法及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5.
诈骗贷款犯罪是一种严重的金融诈骗犯罪行为,它不仅对银行信贷资金安全产生危害,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恶劣影响。因此,为更有效地惩治诈骗贷款犯罪,就必须要完善诈骗贷款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对诈骗贷款犯罪的准确认定和量刑处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短信诈骗犯罪虽历经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但其犯罪形式却更加"丰富,"犯罪手法更加"智能,"犯罪数量居高不下,在一些地区短信诈骗更是呈现出"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持续高发态势,而且由于犯罪手段不断升级,犯罪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危及群众的财产安全。短信诈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此类犯罪多发是社会管理不到位的集中表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为有效遏制短信诈骗高发势头,必须改变传统"为打击而打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模式,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从短信诈骗的各个环节入手,剖析制度漏洞和管理缺位原因,并从完善法律制度、规范社会管理、强化案件侦破、提高群众自防能力等多个层次,填补漏洞、斩断源头、阻断环节,寻求减少和预防短信诈骗犯罪的对策和途经。  相似文献   

7.
信用卡诈骗犯罪是当前金融犯罪的高发类型,已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在对上海市信用卡诈骗犯罪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归纳了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总体特征,分析信用卡诈骗犯罪高发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有效打击和预防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对策及司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电信、金融行业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电信行业的远程操控性、金融业资金转移的便利性和公众对法律等行业的陌生,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日渐猖獗,并不断危害全国各地.电信诈骗采用分工负责、拆分责任的作案方式,并进行公司化、专门化管理,具有犯罪隐蔽性强,跨地域犯罪,成本低、收益大,科技含量高,方法不断升级,侵害对象不特定等特点.侦查人员应对电信诈骗犯罪犯罪预备、诈骗实行、收尾三个阶段熟悉了解,以更快地侦破此类案件.  相似文献   

9.
网络诈骗犯罪案发数量多、危害性大,在国家严打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政策背景下,网络诈骗仍高发、多发且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网络平台诈骗犯罪低成本、高收益的属性令刑罚效益较低,案件数量与犯罪金额居高不下。防控网络平台诈骗犯罪,应转变治理思路,明确事前预防优先原则。从情境预防视角出发,通过增加犯罪难度、增大犯罪风险、减少犯罪收益、减少犯罪挑衅和消除犯罪借口等策略防控网络平台诈骗犯罪,提升该类诈骗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前,金融诈骗犯罪具备以下特点:案发数量居高不下,涉案金额大,其诈骗手段日趋多样化和智能化,并呈现出跨地域性增强、呈国际化趋势,团伙作案、内外勾结作案突出和犯罪形式复杂化、隐蔽性强等。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应着力从完善内部安全控制机制、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加大金融机构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力度三个方面做好对金融诈骗犯罪的防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房产交易市场的发展,各种涉房诈骗犯罪日趋增多。涉房诈骗犯罪属合同诈骗罪,认定此类犯罪要把其与诈骗罪严格区分开来。预防和治理涉房诈骗犯罪应加强法制宣传,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整治制假行为,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刑事法视野中的诉讼欺诈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欺诈以伪造证据、提起虚假民事或行政诉讼为手段,严重破坏审判秩序、侵害被害人利益,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已超出民事和行政手段可以调整的范畴。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分歧很大。事实上,诉讼欺诈与诈骗罪存在巨大差异,并且,它并不是敲诈勒索罪的特殊形式,而且将其纳入妨害作证罪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当今刑法无现成的罪名与之相匹配。因此,我国刑法应增设诉讼欺诈罪,合理配置其法定刑。  相似文献   

13.
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追究单位贷款诈骗行为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贷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符合其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14.
我国1997年刑法增设了合同诈骗罪,其目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司法实践中遏制这类犯罪的需要,是加强对合同诈骗的打击力度的需要。文章从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的法条竞合关系的适用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打击合同诈骗罪应从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构成要件上加以限定,从立法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诉讼诈骗定性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和实务中对诉讼诈骗行为能否构成诈骗罪存在认识分歧,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存在困难,诉讼诈骗符合诈骗罪的客体要件,诈骗罪中被骗者、被害者、交付人不要求同一,被骗者应当具有处分权,被害者自愿交付不是诈骗罪成立的要件。  相似文献   

16.
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诈骗罪自古以来便存在,但直至今日我国刑法通说对于诈骗罪的理解仍有不明之处。"非法占有目的"虽然未在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中明确列出,但是却是诈骗罪中必不可少的主观要素构成要件;作为三角诈骗典型代表的诉讼诈骗行为只是诈骗罪的一种行为方式,应被认定为诈骗罪;对于电信诈骗,两高的司法解释明晰了其定罪量刑的依据,但在共犯认定问题上应以分赃时的具体情形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诉讼欺诈之刑法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诉讼欺诈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以提供虚假陈述并伪造证据或串通证人提供伪证的方法,使裁判机关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判,从而使自己或与自己有关联的人从对方得到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诉讼欺诈罪,而诈骗罪、帮助伪造证据罪、妨害清算罪等现行罪名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惩诫措施等均不能对诉讼欺诈进行完全调整。我国刑法应增立诉讼欺诈罪,以保护裁判机关的正常裁判活动和他人的财物所有权或财产性利益。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要特点有(一)犯罪主体多元化;(二)犯罪手段多样化和专业化;(三)内外勾结作案;(四)隐蔽性和复杂性;(五)国际性.西部地区防范和打击此类犯罪应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保险事业的发展,保险诈骗犯罪多发,为了更好的预防、打击保险诈骗犯罪,文章从保险诈骗罪的构成特征、犯罪形态、共犯、罪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更好的认识、预防保险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